《再见爱人》真是太火了。
就这几天,办公室讨论得沸沸扬扬,麦琳在收费站买的那只熏鸡,俨然变成了开启社交的黄金话题。
节目播出之际,杨子的爹味发言一举爆上热搜,观众纷纷感慨,节目组真是请对人了,不知道要给这个节目提供多少惊掉人下巴的爆点。
而谁能想到呢?
不过短短两周过去,话题风暴就来了个360°大转移。
麦琳出圈了,带着她的“青团”、“心趴”、和“熏鸡”,一举核爆出圈了。
而每一个现象级出圈点的背后,势必都承载着无数大众情绪的出口。
家庭主妇;
糟糠之妻;
没苦硬吃;
被情绪支配的巨婴;
冷暴力受虐者;
被吹狗哨的人;
阁楼上的疯女人;
……
我敢说,哪怕是现如今国产剧里最好的那一批编剧,都编不出一个像麦琳一样、能压过一众古偶大剧、批量式制造热点的人物。
麦琳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又为什么会有麦琳这样的人?渐渐的,成了大家最想弄懂的问题。
“我都是为了亮子。”
“我配拥有一杯咖啡吗?”
“我爱亮子爱过自己……”
每一个擦着眼泪的后采画面里,麦琳都在诉说自己的不容易。
许多年的付出、许多年的委屈、许多年不受重视的点点滴滴……
在她的视角里,她是那个永远把自己排在最后的人。
麦琳人生排序:自己最后一位
或许是因为这些言论,和生活里某些道德绑架的大家长们的口吻太过相像,网友们纷纷被触发群体性创伤,无语发问:“这人把自己吃得白白胖胖的,日子哪里过得不容易了?”
说起来,白胖,俨然成了麦琳给人的第一印象。
也因此,恋爱时期的照片和如今时期的照片对比,才会给人这么强烈的视觉反差。
衣服,一个看似无足轻重的小事,却一次一次在二人婚姻中埋下了隐雷。
李行亮描述,麦麦经常对着空荡荡的衣柜伤心,说自己不像他,有很多很多的衣服可以穿。
钱在她手里,她也不想自己买,可假若李行亮买给她,她又会一次一次选择退款。
永远自说自话、永远在绕弯的“麦琳式逻辑”,看得观众们头疼不已。
可是,为什么会是衣服?而不是生活中其他的小事?
从拍照、到花钱、到咖啡、再到青团……
看过正片的朋友们都能体会到,只要麦琳想,生活中的任何事都能成为情绪爆发的导火线。
可偏偏是衣服,成就了这一夫妻生活中最隐痛的零分时刻。
其实,每一个身材焦虑的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看见漂亮衣服的刹那、不是欣喜,而是深深的自卑,觉得自己不配拥有。
于是反过来,衣服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了对自己身体的浓厚自厌。
宋丹丹说,强烈的自卑感,会使人莫名其妙地变得无理。
观察室嘉宾沈奕斐叹惜麦琳不爱自己,希望她能先爱己、再爱人,寻回自己的主体性。
其实很多时候,一个人的主体性,也体现在对身体的掌控上。
臃肿邋遢的背后,往往提示着内心秩序的失守。
这也是许多处在低谷期的成年人,不约而同想以身体为切入点,要靠运动重启人生的原因。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断舍离》这本书吧?
从书桌、衣柜、房间……身边的最小单元开始整理。
通过去芜存菁的方式,舍弃不必要的一切,让混沌的生活明晰起来。
断舍离听多了,大家常常记得要整理周围的一切,却总是不记得要“整理”自己的身体。
可其实,身体才是我们感知周遭一切的起始点。
塑造身体,就和断舍离一样,是能够从身边即刻入手的,最简单的治愈方法。
当一个人对周围的一切没有归属感的时候,就会本能的不想收拾。
所以,杂乱这回事儿,也或多或少和沈奕斐老师所说的主体性有关。
cr小红书:房间乱可能是创伤反应的一种
一个有主体性的人,身体由自己掌控,生活由自己掌控,那么对于周遭能感知到的一切,也就乐意去归纳收整。
而一个有着严重焦虑情节、连自己的身体都厌弃的人,又怎么能指望TA把周围的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呢?
从夫妻画像、以及和黄圣依共舞的环节来看,麦琳的身材焦虑和容貌焦虑,无疑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提到这儿,就不得不解释一句:点出麦琳的种种焦虑,并不是要合理化她的一切行为。
而是身材焦虑这件事,本身就有讨论的价值。
如何应对身材焦虑,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症结所在,而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