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飙升到1641,冬季药物性肾损伤高发,这类人群千万小心!

文摘   2025-01-22 12:00   河北  

每年的冬季,呼吸道感染就像是一位不速之客,频繁地侵扰着人们的健康,同时,还增加解热镇痛药的使用频率。


这些感冒药中的解热镇痛药成分,通过抑制体内的炎症反应和降低体温,帮助我们缓解感冒带来的不适。


正所谓“是药三分毒”,如果不合理使用,可能会给肾脏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



《中华肾脏病杂志》曾报道过一个真实的病例:


一位64岁的大爷,因为感冒自行服用了含有解热镇痛成分的酚麻美敏,结果7天后引起了双下肢和颜面部的水肿,尿量减少。


去医院检查,血肌酐值竟然飙升到了1641μmol/L。


肾活检检查:肾间质小片状出血灶,灶性小管萎缩,间质水肿,较多炎细胞浸润。


病理诊断为:急性间质性炎症伴出血。


肾间质弥漫小片出血灶,是“对乙酰氨基酚”对血管内皮的直接损伤引起。
药物是导致急性肾损伤、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血肌酐突然飙升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由于应用十分广泛,解热镇痛药长期排名前三

虽然说,正常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不会引起肾损伤。


但如果患者同时伴有乙肝或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情况,会导致药物代谢能力减弱,引起药物性肾损伤。


为什么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人服用解热镇痛药后,肾脏损伤的风险会增加呢?


急性肾损伤(AKI)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低甲状腺激素血症或甲状腺激素抵抗,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


这两种看似毫不相关的疾病,其实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甲状腺激素在我们的身体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参与调节肾脏的生长发育、肾小球滤过率以及钠水稳态等多个方面。

当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这会导致肾脏的功能受到影响,引起一系列的问题。

1、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诱发高脂血症,这些异常的脂质会在肾脏内沉积,引发炎症反应和损伤。


2、导致肾灌注减少,肾脏的血液供应不足,进一步加重肾脏的损伤。


3、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人往往代谢能力减弱,药物在体内的清除速度减慢,从而增加了药物性肾损伤的风险。



解热镇痛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酮洛芬、双氯芬酸、萘普生、吲哚美辛、塞来昔布、尼美舒利等。


从机制上来说,是通过抑制体内的环氧合酶,来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这会导致髓质小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进而引发肾小管间质的损伤。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种风险相对较小,但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人群中,由于肾脏本身已经处于较为脆弱的状态,这种损伤可能更加严重。


服用解热镇痛药时,这些人群需格外小心

除了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人群外,肝肾功能异常、存在肾脏基础疾病、正在服用某些特定药物(如RAS阻断剂、格列净类药物等)以及老年人等,是药物性肾损伤的高危人群。


之所以肌酐飙升,是因为药物性肾损伤不易察觉!

很多时候,解热镇痛药引起的肾损伤比较轻微,轻微到患者不一定能捕捉到。

血肌酐可能只是略有升高,持续时间不长,并且没有血尿和蛋白尿,以及不适症状,不易被察觉。

但反反复复小的急性肾损伤打击、肾小管间质损伤未被重视,可能逐渐发展为慢性肾病,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


更有一些肾损伤是因为,早前使用的某些药物,多年之后才引起肾功能的损伤。



有蛋白尿、肌酐高方面的困扰,可以添加微信,寻求解答指导!

索芬



主治医师

全国高级中医研讨会成员



临床实践

擅长:中医疗法治疗各类肾脏疾病;

诊治: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 

有三十余年的临床实践,对中医中药有着深入研究。                         


扫码添加 优先指导

手机/17603289668


60秒谈健康
专业提供有关慢性肾衰竭、尿毒症、iga肾病、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尿蛋白、肌酐高等肾病的免费咨询指导,解答患者在肾病方面的疑虑和困扰。专属咨询+V:1873316621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