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主任,“1月底检查肌酐591,这几天没控制好饮食,感觉一直有皮肤痒的情况,尿量还比较正常,是不是又严重了?有没有好办法?”
特别是当肌酐水平开始升高,许多人就比较焦虑,认为一旦肌酐到达某个阶段,就意味着要透析,这种心理压力反而可能影响病情。
实际上,肌酐水平升高只是肾脏功能受损的一个反映,它告诉我们血液中毒素积累到了一个需要关注的程度。
但透析的时机,更多的是基于全身的综合情况,而不仅仅是肌酐数值。
因此,我们不应该过分焦虑肌酐的高低,更多的注意力应放在如何提升肾脏的排毒能力上。
关键在于清除那些影响健康的毒素,而不是被肌酐数值牵着鼻子走。
今天索主任教大家一个小方法:通过观察尿液的浑浊程度,可以判断肾脏的排毒能力。
正常人的尿液颜色呈淡黄色,主要来自尿黄素及少量的尿胆素和尿红素,这些物质都是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这种颜色代表身体机能很正常。
肾脏炎症期的患者,尿液可伴有泡沫增多(蛋白尿)、暗红色尿液(血尿)等情况。
肾功能受损严重的患者,由于肾脏滤过、浓缩功能障碍,尿液可能会变得过于清澈,虽然尿量多,但排毒能力却很差,毒素在体内蓄积,无法有效排出。
肾功能异常就好比水管里面只有水和水沙子都有,导致水管流通性差、阻力大,血液循环变差。
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要想增加尿液毒素含量,第一点就要弄清楚血液中有哪些毒素需要清除出去?
这些毒素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体内水分过多,会引起腹部水肿,积水,滞留在心脏会诱发心力衰竭,肺部会引起肺水肿等等,甚至威胁生命。
因此,排水是改善肾功能的重要一环。
肾脏损伤后,部分微量元素代谢异常,蓄积在血液中会引起各种并发症。
包括:高血钾症,多余钾离子不能排出,会引起乏力,四肢麻木,严重会影响到心脏,出现心律失常等问题。
还有高磷血症,血磷高了影响钙的吸收,会导致肾性骨病,增加骨质疏松骨折风险,还有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甲状旁功能异常等等。
这些并发症对身体机能的影响不容忽视。
这些毒素的危害性更大,更难清除。
小分子毒素包括尿素、尿酸等;中大分子毒素包括甲状旁腺素、β2-微球蛋白等。
这些毒素的异常积累,会对身体机能造成更严重影响,甚至生命危险。
关键在于,提升肾脏的血液循环和改善炎症肾小球。
目前的治疗方案中,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都有改善血液循环、活血化瘀的药物。
西药方面,降压、降糖、降脂等药物都有改善肾脏内压的作用,从而保护肾功能,提升排毒能力。
在中医的治疗上,一些中药如黄芪、丹参、红花等都有化瘀作用,但只用一类无法提高药效,则更注重辩证用药,多种中药联合使用,以达到活血化瘀、提升肾脏排毒能力的目的。
同时联合外用疗法包括督灸,艾灸等方法,增加排毒渠道,辩证的施治,让症状得以尽快缓解。
不论是用中药还是吃西药,还是联合用药,目的都是降低毒素水平。因此,在中后期治疗中,中西医结合往往能发挥更强的改善作用。
通过提升肾脏的血液循环、改善炎症肾小球以及合理使用药物和疗法,可以有效提升肾脏的排毒能力,保护身体健康。
别在被肌酐水平骗了,关注肾脏的整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索芬
主治医师
全国高级中医研讨会成员
临床实践
擅长:中医疗法治疗各类肾脏疾病;
诊治: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
有三十余年的临床实践,对中医中药有着深入研究。
扫码添加 优先指导
手机/17603289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