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糖尿病开始,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GFR)升高,呈高滤过状态。随着血糖持续升高和血压升高,肾小球结构出现损害,运动后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增高。
此后,进入早期糖尿病肾病阶段,部分人经治疗仍可逆转。
病情严重的情况下会发展到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出现水肿、贫血、高血压等症状,肾小球硬化或闭塞,此期已属不可逆。最终进入肾功衰蝎尿毒症期。
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肾病发展到肾衰竭通常需要大约20年的时间。
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肾脏病,主要以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为主。囊肿不断增大压迫肾实质,导致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被损害。
在疾病终末期,囊肿持续扩张,挤压周围肾实质,导致肾组织纤维化和炎症的产生,进一步加重肾功能恶化,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
数据显示:约10%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和9%的肾透析患者是由多囊肾引起。
此外,加拿大的一项研究报告称,25%的多囊肾患者在47岁时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阶段,50%在59岁时出现ESRD,75%在70岁时出现ESRD。
病理过程:狼疮性肾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所引起的炎症。在长期炎症刺激下,肾组织纤维化,影响肾脏功能。
随着病情的发展,肾脏受损的程度会加重,血肌酐水平升高,从而引起慢性肾衰竭。
狼疮性肾病发展为肾衰竭通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有效性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
病理过程:新月体肾小球肾炎是一种严重的、快速进展的肾小球疾病。
其特征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受损后,在鲍氏囊腔内形成新月体样结构。这种病变通常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被视为多种肾小球病的终末病理学表现。
随着病情的进展,新月体可由细胞性转变为纤维细胞性或纤维性,预示着不可逆的肾单位损伤和肾小球萎缩。
数据显示:新月体型肾病发展迅速,30%可导致急性或亚急性肾功能衰竭。
梗阻性肾病是指因尿流障碍而导致肾脏功能和实质性损害的疾病。
尿路梗阻、尿液潴留导致肾积水,使肾内压力增高,引起肾脏结构功能改变,可导致急性或慢性肾衰竭。
数据分析:梗阻性肾病在男性泌尿道疾病中发病率居第四位,在女性中占第六位。
由梗阻性肾病所导致的肾衰竭占终末期肾衰竭的2%。尿路梗阻引起急性梗阻性肾病而导致的急性肾损伤占急性肾损伤病因的3.5%~8.0%。
综上所述,这五种肾病发展为肾衰竭的风险均较高,且各自具有不同的病理过程和影响因素。
因此,对于这类患者,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延缓疾病进展并降低肾衰竭的风险。
索芬
主治医师
全国高级中医研讨会成员
临床实践
擅长:中医疗法治疗各类肾脏疾病;
诊治: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
有三十余年的临床实践,对中医中药有着深入研究。
扫码添加 优先指导
微信/18733166210
更多内容点击“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