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长期或过量使用可导致肾损伤,进一步加重肌酐升高。因此,在服药前应咨询医生,要了解药物对肾脏的影响,并遵医嘱用药。
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如一些抗生素、非甾体类消炎药以及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等药物。
控制关键指标:肾小球滤过率是衡量肾功能的关键指标,其恢复程度反映了肾脏功能的改善情况。
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指标,这些指标对肾功能有重要影响。例如,高血压会损害肾小球基底膜,导致其通透性增加,进而引起血清肌酐升高。
低蛋白优质饮食:高蛋白食物会增加肾脏负担,因此肌酐升高的患者应采用低蛋白但优质蛋白的饮食原则。
一般建议每天摄入0.6~0.8克/公斤体重的蛋白质,以满足身体需要并减少废物产生。优质蛋白来源包括鱼、瘦肉、蛋、奶等。
控制盐分与水分:高盐饮食易导致水钠潴留,加重肾脏负担。建议每天盐的摄入量控制在3~4克左右。
根据医生指导合理控制水分摄入,避免水肿和高血压。
均衡摄入维生素与矿物质:多吃新鲜蔬果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改善肾脏微环境,促进恢复。同时,适当补充钙,但避免高磷、高钾的食物。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尿液和血液检查,以监测肾功能和及早发现潜在的肾脏问题。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血液、尿液分析以及肾功能检测。
血肌酐值是衡量尿毒症的一个重要指标。
肌酐值在105~177为肾功能代偿期,180~442为肾功能失代偿期,442~707为肾衰竭阶段,大于707则进入尿毒症时期。
从分期上来看,肌酐升高与肾功能恶化的速度:当肌酐值升高到442μmol/L以上时,意味着肾脏功能已经受到了严重损害,且恶化速度会明显加快。
这是因为随着肌酐值的升高,肾脏的滤过功能逐渐下降,导致体内废物和毒素的积累,进一步加重了肾脏的负担和损伤。
及时就医:如果发现有肾脏疾病或相关症状,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不要忽视任何可表明肾脏问题的症状,如水肿、尿频、尿急等。一旦发现肌酐升高,应立即就医,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综上所述,通过维持肾功能稳定、合理调整饮食以及定期监测与及时治疗这三点措施,结合具体的数据分析,可以大大降低尿毒症的风险。
然而,这些措施并不能保证终生不得尿毒症,因为尿毒症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患者仍需保持警惕并遵医嘱进行长期管理。
索芬
主治医师
全国高级中医研讨会成员
临床实践
擅长:中医疗法治疗各类肾脏疾病;
诊治: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
有三十余年的临床实践,对中医中药有着深入研究。
扫码添加 优先指导
微信/18733166210
更多内容点击“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