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早期,身体有这些小变化,提示肾病在加重!

文摘   2025-01-17 12:00   河北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中国人群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0.8%,但知晓率却很低。


这就导致近2/3的肾衰竭患者,第一次到肾内科就诊时,肾损伤就已经比较严重了,


往往错过了早期治疗的宝贵时机,逐渐进展到不可逆的阶段。



虽然说肌酐超过442,肾小球滤过率<30以后,就进入到了肾衰竭阶段。


当患者的特征是:肌酐升高幅度大、短时间内快速波动。


则大部分患者存在一个逆转肾衰竭的“短暂窗口期”,有非常大的治疗价值。


如果能更早、更准确地判断肾脏的损伤部位,伤得有多重,就可以为针对性的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在肾衰竭早期,应警惕身体的哪些小变化?



第一个变化
  尿液增多 


正常情况下,60岁以下的人,夜间的尿量占全天尿量的1/3,白天尿量占2/3,起夜次数一般不超过一次。

如果夜尿量超过了1/3,起夜次数往往达到2次及以上,则是夜尿增多

在肾病初期,由于主要是肾小球受损,而负责夜尿调节的是肾小管,所以肾病初期多数不会有夜尿增多。


但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累及到肾小管时,球管俱损,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就会下降,导致夜间尿液增多。




因此,夜尿增多往往是肾脏进展到一定程度的信号。



第二个变化
  胱抑素C升高 

很多人查肾功能时,主要关注肌酐指标。


但肌酐这个指标比较“迟钝”,在肾脏损伤早期,它可能还在正常范围内。

相比之下,胱抑素C是一个更加精准的指标,只由肾脏排泄,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当肾小球稍有风吹草动(轻微损伤),胱抑素C就会在血液里“冒泡”(浓度升高)。



血胱抑素C浓度,可作为肾小球滤过率的标志;尿胱抑素C,则可以反映肾小管的情况。


第三个变化
  非特异性并发症 


肾病早期,患者常伴有水肿、泡沫尿、肉眼血尿的症状,人们的警惕性往往比较高。


随着肾功受损严重,还可能引发一些非特异性的并发症。

这些症状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导致病情进展。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是肾性贫血的症状;

头晕头痛,可能与肾性高血压有关;

四肢麻木,可能是高钾血症的征兆;

恶心呕吐,可能是尿毒症毒素蓄积引起的;

心慌胸闷,可能是心肾同衰的症状;

视物模糊,则可能是肾性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这些非特异性的并发症,可能在3期之前,还可能在3期之后(肾衰晚期)才有。

但无论肾功能处于哪个阶段,只要有这些症状,则意味着并发症增多,肾病在逐渐进展,应及时干预。



有蛋白尿、肌酐高方面的困扰,可以添加微信,寻求解答指导!

索芬



主治医师

全国高级中医研讨会成员



临床实践

擅长:中医疗法治疗各类肾脏疾病;

诊治: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 

有三十余年的临床实践,对中医中药有着深入研究。                         


扫码添加 优先指导

手机/17603289668


60秒谈健康
专业提供有关慢性肾衰竭、尿毒症、iga肾病、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尿蛋白、肌酐高等肾病的免费咨询指导,解答患者在肾病方面的疑虑和困扰。专属咨询+V:1873316621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