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中国人群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0.8%,但知晓率却很低。
这就导致近2/3的肾衰竭患者,第一次到肾内科就诊时,肾损伤就已经比较严重了,
往往错过了早期治疗的宝贵时机,逐渐进展到不可逆的阶段。
虽然说肌酐超过442,肾小球滤过率<30以后,就进入到了肾衰竭阶段。
当患者的特征是:肌酐升高幅度大、短时间内快速波动。
则大部分患者存在一个逆转肾衰竭的“短暂窗口期”,有非常大的治疗价值。
如果能更早、更准确地判断肾脏的损伤部位,伤得有多重,就可以为针对性的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在肾衰竭早期,应警惕身体的哪些小变化?
正常情况下,60岁以下的人,夜间的尿量占全天尿量的1/3,白天尿量占2/3,起夜次数一般不超过一次。
如果夜尿量超过了1/3,起夜次数往往达到2次及以上,则是夜尿增多。
在肾病初期,由于主要是肾小球受损,而负责夜尿调节的是肾小管,所以肾病初期多数不会有夜尿增多。
但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累及到肾小管时,球管俱损,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就会下降,导致夜间尿液增多。
很多人查肾功能时,主要关注肌酐指标。
但肌酐这个指标比较“迟钝”,在肾脏损伤早期,它可能还在正常范围内。
相比之下,胱抑素C是一个更加精准的指标,只由肾脏排泄,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当肾小球稍有风吹草动(轻微损伤),胱抑素C就会在血液里“冒泡”(浓度升高)。
在肾病早期,患者常伴有水肿、泡沫尿、肉眼血尿的症状,人们的警惕性往往比较高。
随着肾功受损严重,还可能引发一些非特异性的并发症。
这些症状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导致病情进展。
这些非特异性的并发症,可能在3期之前,还可能在3期之后(肾衰晚期)才有。
但无论肾功能处于哪个阶段,只要有这些症状,则意味着并发症增多,肾病在逐渐进展,应及时干预。
索芬
主治医师
全国高级中医研讨会成员
临床实践
擅长:中医疗法治疗各类肾脏疾病;
诊治: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
有三十余年的临床实践,对中医中药有着深入研究。
扫码添加 优先指导
手机/17603289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