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大约有5-10%的人可能会进展到尿毒症阶段,这部分人群被视为尿毒症的高风险群体。
他们中有的病情较为严重,有的则是治疗效果不佳。
特别是肌酐水平超过265以后,不仅标志着肾病患者已步入中后期阶段,还意味着尿毒症风险的大幅度提升。
如果治疗不及时,引起难以控制的并发症,如肾性高血压、代谢性酸中毒等,会大幅度缩短到尿毒症的时间。
肾病患者有哪些特征,属于尿毒症高风险人群?
有家族遗传肾病史的人群,较正常人群更易患慢性肾疾病,如多囊肾、遗传性肾炎、法布里病等。
对于肾病炎症期的患者,如果尿蛋白水平长期居高不下,得不到有效治疗,可能会引起肾脏纤维化,是慢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
慢性肾间质疾病的患者,如慢性肾盂肾炎,随着炎症发展,肾实质细胞功能降低,可能会诱发肾衰竭。
肾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一旦发生慢性肾损伤,再生能力很差.
当肾损伤超过一定阈值(2/3),剩下不足1/3的肾单位,无法满足肾脏正常的代谢需要,便可能导致永久性肾衰。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肾脏血管病变,引起肾功能受损,一旦肌酐水平升高,意味着肾功能损伤较重。
糖尿病肾病进展到尿毒症,平均需要15年;
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可能只需要1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可能走到尿毒症这一步。
肾脏病理穿刺,是诊断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的重要手段。
对于不同的病理损伤程度,有的患者可能在数年内病情急剧恶化,而有的却可以稳定维持数十年。
以IgA肾病为例,在病理检查中,牛津分型(MEST-C分型),T评分越高,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程度越严重,预后就越差,发生尿毒症的风险越高。
如果穿刺结果存在大量活动性病变,如增生、增厚、水肿等,这通常意味着肾脏细胞尚具有修复的可能性。
对于轻症、治疗效果好的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管理,可以降低尿毒症的发生率,甚至保持病情的长期稳定。
而对于重症、治疗效果差的患者,尿毒症发生率可以达到50%以上。
因此,这几点诱因会影响到预后效果,直接决定了肾病患者是否会短期发展成尿毒症。
索芬
主治医师
全国高级中医研讨会成员
临床实践
擅长:中医疗法治疗各类肾脏疾病;
诊治: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
有三十余年的临床实践,对中医中药有着深入研究。
扫码添加 优先指导
手机/17603289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