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中,辣椒无疑是许多人心头所好。
无论是热气腾腾的火锅,还是香辣诱人的串串、水煮鱼、麻辣烫,辣椒总能带给人们一种“痛并快乐着”的独特享受。
但一旦确诊肾病,辣椒似乎就成了“禁忌”,认为清淡饮食就是“滴辣不沾”,多吃一口就有伤肾隐患,事实真的如此吗?
所谓的“辣”并不是一种味觉,而是刺激口腔和舌头上的热受体后,触发的痛觉和热感。
这种刺激不仅能激活痛觉感受器,还能促使大脑释放内啡肽,内啡肽进一步促进多巴胺的分泌,让人产生愉悦感,这就是吃辣让人欲罢不能的原因。
很多人认为辣椒,以及葱蒜等辛辣食物都是“促炎”的,因为它们口感刺激,吃多了还可能引起胃痛,会加重病情。
再加上中医“发物”的概念和一些医生的误解,使得这些患者更加不敢碰这些食物。
然而,大量研究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辣椒中的辣椒素和葱蒜类食物中的“含硫化合物”(如大蒜素)实际上具有抗炎作用,对肾脏健康有益。
这些益处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辣椒素,它能降低促炎因子,有很好的抗炎特性。
辣椒不仅抗炎,还具有抗氧化、镇痛等多种生物学效应,是地中海饮食中被常推荐的食材之一。
辣椒与高血压风险呈负相关,常吃辣椒还与慢性肾病风险降低有关。所以,辣椒其实是一种“抗炎”食材,而非人们普遍认为的“伤肾”食物。
答案是:过咸的食物!
辣椒本身是无盐无油的健康食材,但一旦加工成辣椒油、辣椒酱等高盐、高脂食品,就变成了伤肾的“帮凶”。
对于肾病患者来说,虽然辣椒本身并不伤肾,但大量食用仍需谨慎。
辣椒中的草酸含量较高,大量摄入可能导致草酸在肾脏中沉积,堵塞肾小管,影响代谢毒素的排出,从而引发肌酐升高和急性肾损伤。
与此同时,葱蒜类食物中的“含硫化合物”(如大蒜素)同样具有抗炎特性,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促炎的食物,是平时我们一再强调不建议的高油、高糖的食物,代表有:
1、油炸食物(油炸食物常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反复高温煎炸后还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2、加工肉(如火腿肠、腊鱼、腊肉、熏肉);
3、高糖食物(如含糖较多的饮料、甜品);
4、高反式脂肪酸的食物(配料表中含有氢化植物油、精炼植物油、起酥油、代可可脂、植脂末、人造黄油、人造奶油等字样);
5、过量的红肉(大量摄入猪牛羊肉)。
不少研究都得出结论,油炸食品、以及糖摄入过多,会增加体内炎症水平。
为了保持健康,我们应该在饮食中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比例,减少肉类(尤其是加工肉类)、钠和精制糖的摄入,同时增加谷物和纤维的摄入量。
这样的饮食结构,有助于降低肾病患者体内的炎症水平,保护肾脏和心血管健康。
索芬
主治医师
全国高级中医研讨会成员
临床实践
擅长:中医疗法治疗各类肾脏疾病;
诊治: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
有三十余年的临床实践,对中医中药有着深入研究。
扫码添加 优先指导
手机/17603289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