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癌痛全程管理精彩内容回顾

学术   2024-11-28 20:03   北京  
来源:肿瘤资讯

2024年11月15日—17日,2024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分会以及癌痛整合治疗分会分别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西安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CRPC)主任委员罗素霞教授、前任主任委员张力教授、副主任委员王杰军教授以及中国抗癌协会癌痛整合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谢广伦教授分别担任两个分会的大会主席,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昆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潘宏铭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宛春甫教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君教授、湖南省肿瘤医院周志国教授、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邓国魁教授分别担任大会主持。会议内容吸引了大批有志于癌痛治疗的专家和医生参会,同时邀请多位肿瘤、疼痛等领域知名专家带来阿片类药物研究新进展、鞘内镇痛、癌症相关病理性疼痛、PCA癌痛治疗应用、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防治、癌痛系列临床研究等癌痛全程管理相关最前沿研究报告,多位学术大咖共聚一堂各抒己见,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主席致辞

(左)罗素霞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右)张力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左)王杰军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右)谢广伦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

会议现场

(左)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分会场(右)癌痛整合治疗分会场

专家授课

《阿片类药物研究进展》

罗素霞 教授

河南省肿瘤医院



癌痛药物治疗缺乏有效手段,氢吗啡酮填补临床空白

罗素霞教授作了《阿片类药物研究进展》的专题学术报告,就当前癌痛治疗领域中涌现出的新药品如盐酸氢吗啡酮缓释片、他喷他多片、芬太尼口腔贴片等从临床研究和药物未来前景等方面做了细致阐述。

阿片类药物为癌痛全程管理的基础用药,传统的治疗药物以吗啡、羟考酮口服即释、缓释制剂以及芬太尼透皮贴为主,近年来国内涌现新剂型及新品种较少,氢吗啡酮为其中突出代表。氢吗啡酮是一种半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主要作用于μ阿片受体,其口服效力约为吗啡的5倍,胃肠外途径给药时其镇痛药效约是吗啡的8-10倍,起效快,主要代谢产物无活性,不良反应少,是众多指南共识推荐的中重度癌痛治疗一线用药。目前,该活性成分国内有注射液、缓释片两种制剂获批上市,氢吗啡酮的上市正在填补国内空白,为临床使用带来更多便利性,为癌痛患者带来新曙光! 

 盐酸氢吗啡酮缓释片作为宜昌人福药业独家上市的药品,是国内首个24小时长效口服阿片类缓释制剂,相较于临床常用的吗啡和羟考酮的口服缓释制剂更加贴合NCCN指南癌痛治疗的5A目标。它采用独特的口服渗透泵缓释技术(OROS),可提供24小时持久镇痛,一天仅需口服一次,患者依从性更高,且释药呈零级动力学,不受介质环境影响,患者血药浓度更加平稳,因为释药口细小和悬液的黏度高,很难用针头或口吸的方法达到滥用的目的,具有防滥用的特性,适用于临床中重度癌痛的维持治疗和轮替用药。


《重度癌痛快速滴定及维持治疗的临床实践》

黄诚 教授

福建省肿瘤医院

《癌痛系列临床研究》

林榕波 教授

福建省肿瘤医院



癌痛三阶梯治疗理念不断发展,癌痛治疗新技术取得成功

黄诚教授和林榕波教授分别以《重度癌痛快速滴定及维持治疗的临床实践》、《癌痛系列临床研究》为主题作专题学术报告,主要对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用于快速滴定的临床研究作了细致的阐述。

由福建省肿瘤医院黄诚教授和林榕波教授团队发起的一项“常规口服吗啡对比氢吗啡酮IPCA(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持续输注加补救剂量(CIRD)或仅HM推注(BO)治疗重度癌痛:一项随机III期研究”获得了2024年ESMO年会的LBA形式口头报告(Proffered Paper)资格并入选了大会高光研究!据了解,这是中国癌痛治疗领域在世界最高肿瘤盛会上拿到的最高级别发言。这一荣誉不仅是对福建省肿瘤医院科研力量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中国在癌痛领域的认可。

此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主要研究目的为在重度癌痛患者[11点数字评定量表(NRS)静息时评分≥7分]中,使用氢吗啡酮(HM)持续输注+补救剂量(CIRD)或仅氢吗啡酮推注(HM BO)的静脉(IV)患者自控镇痛(IPCA)对比全天候(ATC)口服缓释(ER)吗啡+速释(IR)吗啡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共纳入重度(NRS≥7分)癌痛患者1349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1组(IPCA HM,BO按需PRN)542例,A2组(IPCA HM,CIRD)540例,B组(口服ER吗啡+IR吗啡)267例。研究的主要疗效指标为1-3天的平均NRS评分(3DNRS,第1-3天24小时平均NRS之和除以3)变化。研究结果显示,A1组的3DNRS均值显著低于B组[2.36(SD 0.89),P<0.001]。第3天和第6天的NRS评分和受试者满意度在A1组和A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但优于B组。B组的每日等效吗啡消耗量最高,其次是A2组,A1组最低。与A1组和A2组相比,B组中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更高。

此前,福建省肿瘤医院黄诚、林榕波教授团队发起的 “氢吗啡酮PCA(患者自控镇痛技术)对比非PCA静脉滴定治疗重度癌痛多中心、随机对照III期研究”和“重度癌痛患者滴定成功后氢吗啡酮静脉PCA对比吗啡口服维持治疗的多中心、Ⅱ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都已在NCCN(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官方杂志JNCCN(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IF:12.69)进行发表。同时,两项研究已相继在2019年、202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2020-2023年 ESMO Asia年会和ESMO年会期间进行壁报展示交流和Mini oral。但是对于重度癌痛患者滴定成功之后的最佳后续治疗仍需要探索。此研究就是扩大样本后氢吗啡酮PCA对比吗啡口服维持治疗的问题探究。结果显示对于重度癌痛的管理,与传统口服吗啡相比,有或没有持续输注的IPCA HM提供了更优的疼痛控制。此外,采用BO的IPCA HM非劣效于采用CIRD的IPCA HM,表明IPCA的PRN方法是管理重度癌痛的有效选择。

本次大会为临床医生带来了癌痛领域最前沿的学术资讯,同时也为癌痛管理提供了更多专业、规范的治疗建议,其宗旨是促进国内与国际间癌痛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技术进步,提升我国癌痛管理水平,为癌痛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排版编辑:xiaodong


肿瘤资讯
分享肿瘤领域前沿进展,传播正确肿瘤防治理念,提高全社会对肿瘤的关注!新浪微博:@肿瘤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