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基因检测技术持续发展,乳腺癌治疗方案日新月异,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规范也应与时俱进。日前,《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定稿会在第七届上海国际肿瘤内科学论坛(SIMOS)成功举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瑾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红霞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盛湲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碧芸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海医院李恒宇教授、 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曼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朱玮教授线下出席,《共识》专家组主要成员线上参与了本次会议。
本次共识更新不仅结合国内外前沿研究进展,还邀请中国乳腺癌领域权威专家就临床争议问题进行投票,以期在符合中国临床实践情况的前提下,为中国乳腺癌领域临床实践提供可行性强的指导。
王红霞教授开场致辞
王红霞教授在开场致辞指出,《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版)》发布时,针对这一靶点的药物可及性并不理想。近几年,以PARPi为代表的靶向治疗药物高速发展,BRCA1/2基因检测在诊断、筛选方面的重要性也受到临床专家的重视。未来针对DNA损伤修复这一机制的靶向药物会有较大的发展,遗传易感人群会有更多的药物选择。本次《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不仅结合中国乳腺癌人群的数据,为临床上开展乳腺癌BRCA1/2基因检测提供了规范的流程,还为PARPi等新型靶向治疗药物临床应用提供了指导。期待新版共识发布后,更多乳腺癌领域的临床医师积极开展和参与临床研究、转化研究,共同推动学科发展,最终惠及广大乳腺癌患者。
盛湲教授在开场致辞中表示,BRCA1/2基因是乳腺癌中较为独特的基因。自上个世纪90年代发现BRCA1/2基因,到基因测序,再到验证BRCA1/2基因在遗传性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历经了几十年。现如今,BRCA1/2基因检测在临床已有较好的应用,针对这一靶点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此背景下,《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的更新与修订无疑为未来乳腺癌,尤其是BRCA1/2基因突变乳腺癌的临床实践带来可行的指导。
《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更新要点
李恒宇教授就《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的流行病学、临床应用、治疗决策更新要点进行分享。
流行病学
新版共识纳入了2022年的中国乳腺癌流行病学数据。考虑免疫治疗在乳腺癌临床诊疗的应用日益广泛,新版共识分析了BRCA1/2基因突变与PD-L1表达的关系。此外,共识对于BRCAness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也进行了论述。同时,共识明确指出,伴BRCA1/2的基因突变的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
BRCA1/2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
较2018版共识,新版共识优化了BRCA1/2检测人群,明确≤50岁发病、所有三阴性乳腺癌(TNBC)、所有男性乳腺癌、有已知的家族型致病性BRCA1/2基因突变、存在第二原发性乳腺癌以及满足遗传性家族史标准的患者进行BRCA1/2基因检测。
新版共识在BRCA1/2基因检测时机方面也进行了推荐。鉴于BRCA1/2基因突变在手术、药物治疗决策方面的作用,推荐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有条件可进行BRCA1/2基因检测。对于有治疗需求的患者,如早期高危或晚期乳腺癌患者,建议进行BRCA1/2基因检测。血液、唾液、口腔拭子均可作为胚系检测样本,肿瘤检测一般使用手术或穿刺获得的肿瘤组织样本。
BRCA1/2基因检测的非药物治疗
BRCA1/2基因突变乳腺癌患者的对侧乳房预防性切除尚存在争议。多项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了BRCA1/2基因突变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的安全性。因此,BRCA1/2基因突变并不是保乳手术的禁忌症,保乳手术可以作为携带胚系BRCA突变乳腺癌的手术方式选择。目前,尚不明确放疗是否增加对侧乳腺癌发病风险,放疗与PARPi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尚待更多循证医学证据验证。
BRCA1/2基因突变TNBC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决策
新版共识对BRCA1/2基因突变TNBC治疗决策分为早晚期。在早期TNBC治疗方面,新版共识明确指出,若患者新辅助治疗后未达到pCR,或辅助治疗后术后病理分期≥pT2或≥pN1,可以考虑使用奥拉帕利进行一年辅助强化治疗(IA类证据)。OlympiA研究是一项双盲、随机、III期临床研究,纳入gBRCA突变HER2阴性早期高危乳腺癌患者。结果显示,奥拉帕利显著改善TNBC患者4年总生存(OS)率(奥拉帕利组vs安慰剂组:(奥拉帕利组vs安慰剂组:90.1% vs 86.3%)、4年无浸润性疾病(IDFS)率(奥拉帕利组vs安慰剂组:83.1% vs 75.2%)和4年无远处疾病生存(DDFS)率(奥拉帕利组vs安慰剂组:87.3% vs 79.4%)。
OlympiA研究设计
基于KEYNOTE-522、CREATE-X、GEICAM、PARTNER研究结果,共识推荐了相应的辅助治疗方案。GeparSixto研究验证了含铂化疗在早期TNBC新辅助治疗的疗效。
在晚期TNBC治疗方面,EMBRACA和BROCADE3研究结果进一步巩固了PARPi在晚期TNBC治疗的地位。OlympiAD研究证实,奥拉帕利可延长晚期TNBC患者的PFS达2.7个月,ORR达54.7%。基于此,新版共识推荐对于伴有BRCA基因突变的晚期或复发转移性三阴型乳腺癌,优先选择PARP抑制剂如奥拉帕利作为化疗方案的替代方案(证据等级2A类);制订化疗方案时可以优先考虑铂类药物而非紫杉类药物(证据等级2B类)。
BRCA1/2基因突变HR+/HER2-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决策
对于BRCA1/2基因突变HR+早期乳腺癌,基于OlympiA研究,新版共识将奥拉帕利纳入辅助治疗选择。OlympiA研究证实,奥拉帕利可提高HR+早期高危乳腺癌患者的4年IDFS率(奥拉帕利组vs安慰剂组:80.1% vs 76.6%)、4年DDFS率(奥拉帕利组vs安慰剂组:82.1% vs 77.7%),改善4年OS率(奥拉帕利组vs安慰剂组:88.1% vs 86.3%)。新版共识推荐,对于携带gBRCAm的HR+ eBC,若患者新辅助治疗后未达到pCR且CPS+EG评分≥3,或辅助治疗后≥4枚阳性腋窝淋巴结,可以考虑使用奥拉帕利进行一年辅助强化治疗。
基于monarchE、NATALEE研究结果,CDK4/6抑制剂也可作为HR+早期乳腺癌治疗选择。
在BRCA1/2基因突变HR+晚期乳腺癌方面,新版指南参考LUCY、PADA-1、HOPE研究结果,推荐奥拉帕利、AI+哌柏西利、奥拉帕利+哌柏西利+氟维司群作为治疗方案。
PARP抑制剂的临床使用与不良反应管理
新版共识结合国内外文献和专家共识,对PARP抑制剂的临床使用与不良反应管理进行指导,就PARP抑制剂代谢机制、血液学不良事件管理、消化道不良事件管理进行系统阐述。
王碧芸教授解读2024版共识更新要点
王碧芸教授就《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的随访管理、预防性措施、检测规范更新要点进行分享。
BRCA1/2 基因突变患者与携带者随访管理
对于BRCA1/2 基因突变携带者乳腺癌风险管理,新版共识建议:
■在有条件的地区,对于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首选MRI检测,时间间隔为6个月(证据等级A类);
■对于没有条件进行MRI检查的地区或人群,可以考虑超声联合钼靶的检查(证据等级C类);
■预防性乳腺切除术后的患者术前可考虑行MRI检查(证据等级C类);
■预防性乳腺切除术后若无明显乳腺组织残留,可不必行影像学复查(证据等级D类);
■对于未进行预防性乳腺切除术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降低乳腺癌风险的药物(证据等级C类)。
需注意的是,除乳腺癌外,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发生卵巢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的风险均高于非突变人群,在遗传咨询中需重点关注。
在卵巢癌风险管理方面,新版共识推荐,对于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降低卵巢癌风险最有效的策略是进行预防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证据等级A类);对于已完成生育的女性,BRCA1基因突变携带者应在35-40岁进行预防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而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应在40-45岁进行手术,同时应将家族史作为手术时机的参考依据之一(证据等级B类);降低风险的单纯输卵管切除术(单独的双侧输卵管切除或双侧输卵管切除后延迟卵巢切除)在非临床研究的情况下不推荐(证据等级C类)。
在前列腺癌、胰腺癌风险管理方面,新版共识推荐超过40岁的男性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每年进行血液PSA筛查(证据等级B类);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中若至少有一个一级或二级亲属患有外分泌胰腺癌,可以考虑从50岁开始(或比患病亲属年轻5-10岁)每年进行增强MRI/超声内镜筛查(证据等级C类);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的胰腺癌筛查推荐作为临床研究的一部分进行(证据等级A类)。
健康的女性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鼓励在推荐预防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的年龄之前完成生育(证据等级A类);若上述条件无法达到,推荐在年轻时进行卵子和胚胎的冷冻保存(证据等级B类);伴有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的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推荐接受产前诊断或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证据等级A类)。
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预防性措施
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预防性措施分为药物预防和手术预防。
在药物预防方面,新版共识指出,目前对BRCA基因致病性突变健康携带者的药物预防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认(证据等级3类)。但对于ER阳性的BRCA基因突变的乳腺癌患者,可以推荐使用内分泌治疗预防发生对侧乳腺癌(证据等级2A类)。
在手术预防方面,新版共识推荐,对于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健康人群,预防性切除可以减少肿瘤的发生风险,但是否能改善总体生存仍需进一步探索。临床实践中,应同时考虑BRCA突变者的年龄、家族史等情况,与之充分沟通患病风险和手术并发症情况,共同决策是否进行BRRM。对于小于50岁的高危年轻患者可以推荐尽早行PBSO以取得最大获益(证据等级2B类)。
BRCA1/2基因突变的检测规范
2024版共识在BRCA1/2基因检测的流程、质量控制、报告内容及报告解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在确保规范性的基础上,新版共识特别强调了对患者体验的关注。具体而言,该共识对检测前的咨询流程提出了更为详尽的要求,包括全面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确保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以及咨询过程应遵循自愿原则。至于检测后的咨询,可以采取面对面或远程的方式进行,同时提供产前诊断和辅助生殖技术的选择。此外,共识还要求评估检测结果对咨询者情感和行为的潜在影响,并根据需要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在BRCA1/2基因检测质量控制方面,从二代测序法的样本的采集、保存及质控,核酸抽提及质控、文库制备及质控、NGS测序及质控、数据分析及质控、变异解读及质控制定了规范,同时要求整个检测流程涉及到的实验室及其人员均必须有相应的资质。
对于BRCA基因检测报告内容的书写规范同样也是新版共识新增的内容。此外,新版共识还提出可根据风险程度将BRCA基因变异由高到低分为5类,其中5类为致病性,治病可能性>0.990,而4类为可能致病性,治病可能性为0.950-0.990。4类和5类可判定为BRCA突变阳性。
BRCA基因变异分类和致病风险
聚焦临床争议点,百家争鸣探真知
在本次《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定稿会上,同期举行了投票环节,该环节由李恒宇教授、王碧芸教授共同主持。在胡夕春教授的带领下,线上线下的与会专家就乳腺癌BRCA1/2基因检测、伴BRCA1/2基因突变乳腺癌的临床治疗进行了热烈、充分的讨论。
讨论环节
会议总结
会议尾声,胡夕春教授强调了《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对于指导临床诊疗工作的重要性。他指出,BRCA1/2基因突变在乳腺癌患者中并不少见,推广BRCA1/2基因检测对于乳腺癌的诊断、预防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对于BRCA1/2基因突变乳腺癌的管理,PARPi在早期患者中展现出亮眼疗效,预计其乳腺癌适应症未来在中国有望获批并被纳入医保体系。
最后,盛湲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他表示,《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版)》提出时得到了徐兵河院士、邵志敏教授、任国胜教授、谢云涛教授、付丽教授等国内知名乳腺癌领域专家的鼎力支持,这为首部专家共识的顺利推出奠定了基础。本次更新得到了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异质性与个体化治疗专业委员会三大协会的共同支持。本次共识的修订在上一版基础上与时俱进地进行了更新,为指导临床开展乳腺癌BRCA1/2基因检测和临床药物应用提供了规范性指导。盛湲教授强调了BRCA1/2基因检测对于指导乳腺癌患者精准用药、改善预后的重要性。此外,他同时也指出,在健康人群中实施BRCA1/2基因检测,以识别并筛选出具有较高遗传风险的个体,是同样必要的预防措施。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yu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