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色(文/张宏刚 诵/强歌)

文摘   2022-09-11 23:00  

DISE

底色
上一年级的小外甥女喜欢缠着我嬉闹。前几日,她突然说,“舅,我以后要做一个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的人,你呢?”
“舅舅嘛,半生将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这一说,小丫头倒来劲了,非得让我说出一些以“青”组合的字来,这简单,清、请、情、晴,等等……把小丫头搪塞过去,我反而陷入了沉思。

这几年,因工作的关系,跑了些学校,城里的,山里的,高中的,小学的,去过不少,但印象最深的,还是环县、华池一带的乡村学校。在这些学校外面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山和黄土,贫瘠、荒凉就像一种特定的符号,深深地印刻在脚下的每一寸土地上。学校里面,清一色的,都是安静、温暖、明朗,使人如沐春风……这或许是教育最传统的样子,但坚守和信仰,从来没有因为在窑洞里就黯淡无光,相反,正是因为有了知识的呼唤,大山里的色彩渐渐多了起来。孩子们是“青”,老师们是“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蓝色的幕布下,“青”散发出独特的优势,书写着各种可能。

静,宁静——这是一个读书和教书的基础环境。“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的就是环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在这样宁静的校园里,伴着朝阳和薄暮,远离熙攘和纷扰,手捧书本,或默念,或朗读,或在思考的间隙看天边的云彩慢悠悠地爬过山头……不论哪一幅画面,都是这世间最质朴的美丽。

情,情怀——这是一个大人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情怀是一种精神寄托,包括对善的向往,对恶的摒弃,对理想和信仰的追求,对家国天下的使命和责任。人人都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可是否有人说过,在此之前,先要让自己拥有足够的力量、勇气和爱,才能站在孩子们的身后,去做这样一个“摇动者”、“推动者”和“唤醒者”。所以啊,倘若你有一个教师梦,那么,在成为教师之前,先让自己做一个有情怀的人,唯有如此,才能在成为教师之后,引导孩子做一个有情怀的人。

晴,温晴——这是一种态度,是方式方法。这个词语出现在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用来形容天气,可我偏偏喜欢,便借来一用。中国人讲究打太极,每一个出手的动作都要柔中带刚,用时下里最流行的一个教育词汇来形容,叫“温和而坚定”,温和的是态度,即别人所能看到的表面部分;坚定的是立场,即需要别人去感受的真实内容。作为一个教育人,用温暖的态度,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晴朗而明快的天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请,请教——这是一段双向互动,彼此交融的共享关系。《论语》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师说》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正是这种关系的一个映照。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无非就是师生都能从中感受到快乐,并且有所得,彼此成长为更好的自己,这便是最简单的教育了。

清,清心——这是一个机体排毒的自我修缮。无欲则刚,以纯正的心,做刚正不阿的教育。想要孩子们成为站直了的、大写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这势必要先律己,后清心,再正身,方能为师。

精,精进——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命题。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教育人唯有不断学习,日日精进,将所要传授的知识内化为自身诱人的品质,才能让自己从繁重的教案中走出来,也才能吸引孩子们主动走近自己,汲取精神养分。

睛,看见——这是一个向内认知,向外行走的过程。我们只有更好地看见自己,才能更好地靠近他人:校长在教案外看见教师,教师在作业外看见孩子,孩子在书本外看见世界,世界在平和中拥抱我们!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反观上述种种,本不想谈教育的,却不小心满篇都在说教育,我突然有些明白,为什么古人要用“青青子衿”来比喻读书人了,青是底色,怎么涂,涂什么,全在自我修行。看来,在这条路上,我必须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图片摄影:王勇(黑格尔)


作 者

    

 张宏刚,庆阳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




诵者强歌     敬请关注

诵者强歌
情在心中,声无止境。诵读,是对生活的至深告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