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余启泓
单核细胞:胞体直径12~20μm,圆形或不规则,可见伪足;胞核不规则,呈扭曲、折叠状,或呈大肠状、马蹄形、S形、分叶形、笔架形等;核染色质疏松,可呈条索状、小块状,核仁消失;胞质多,呈浅灰蓝色或略带红色,半透明如毛玻璃状,胞质内可见细小、分布均匀的灰尘样紫红色颗粒,常有空泡。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46。
异常早幼粒细胞:细胞大小不一,外形不规则,常有瘤状突起;胞核略小,常偏位,形态多样,可呈凹陷、折叠、扭曲、双核或分叶状,核染色结构不定,核仁1-3个,有的被颗粒遮盖而不清楚;胞质丰富,呈蓝色或灰色,充满大量粗大的紫红色嗜天青颗粒,致使核、质分界不清,但也有细胞颗粒纤细,较少,类似单核细胞。Auer小体易见,若多条Auer小体呈束状交叉排列,形似柴捆样,称之为“柴捆细胞”。
实用血液学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P67。
异常淋巴细胞:套细胞淋巴瘤,小到中等大小,单一形态,核形不规则。根据形态及分布可分为小细胞型,经典型,弥漫型及原始细胞型。小细胞型为小圆的淋巴细胞,染色质聚集,类似CLL,缺乏增殖生长中心及副免疫母细胞;经典型为小到中等大的淋巴细胞,轻微核裂,无核仁;母细胞样为中等大小,染色质细致疏松,核仁不清,核分裂指数高,表现高增殖状态,组织可见“星空现象”;多形性为胞体中等至大,核不规则,可见小核仁,核分裂指数高。
血液病临床检验诊断,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P273。
巨大血小板:直径大于7μm,常为7~20μm,大于一般红细胞直径。胞质中嗜天青颗粒细小或者融合为大颗粒。
血象-外周血细胞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P103。
晚幼红细胞:直径7~10μm,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多为圆形,居中或者偏位,约占细胞大小的1/2,核染色质浓集,固缩成紫红色或紫黑色,副染色质可见或消失,有时可见到双核现象或者核呈花瓣样,有时可见到细胞核脱核现象;细胞核浆比明显减小,胞质可因血红蛋白合成是否完全而呈灰粉红色、淡琥珀色或淡粉红色。
血象-外周血细胞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P45。
颗粒型巨核细胞:胞体直径40~70μm,有的可达100μm以上,胞体常不规则,胞膜完整。胞核巨大、不规则,核分叶后常重叠,核染色质呈块状或条状。胞质极丰富,呈淡蓝色,充满大量较细小、大小一致的淡紫红色颗粒,胞膜完整。有的细胞质边缘无颗粒而呈淡蓝色的较透亮区,形成外质,而内质充满颗粒。在血膜厚的部位,颗粒非常密集而使核、质很难辨认。有时颗粒型巨核细胞周边有少许血小板附着,应注意与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加以鉴别。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49。
尿酸结晶:淡黄、深黄或黄褐色。形态多样,有菱形、六边形、立方体、条状、哑铃形、腰鼓形,花瓣样、菊花状及不规则型等,易聚集成数成堆。易出现在pH<5.7的酸性尿中。pH>5.7时则会以无定形尿酸盐或尿酸钠结晶的形式出现。尿酸是嘌呤类代谢的产物,常以尿酸或尿酸盐的形式在尿液中析出结晶体。加碱溶解,加氨水转变成尿酸铵结晶。健康人偶见,食用含高嘌呤食物、痛风、淋巴瘤、白血病、结石等可见。
尿液检验有形成分名称与结果报告专家共识,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1年7月第44卷第七期。
血质结晶:橙色血质结晶是在局部出血、梗死、脓肿时,血红蛋白分解产物在无氧或严重缺氧状态下,在局部沉积形成,其形态呈金黄色斜方体,菱形、针束状、团块状、菊花样、柴捆状或颗粒状。
体液细胞学图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P40。
肿瘤细胞: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和多样化是腺癌细胞的重要特征,腺癌细胞具有八大特点,巨大核、云雾状胞浆、腺腔样排列、大分泌泡、低分化、多核和畸形核、单核细胞样变、粘连现象和糖原染色(PAS)等。
浆膜腔积液细胞图谱新解及病例分析,人民卫生出版社,P81。
一台好的显微镜,是医学形态检验的好帮手,今日为大家推荐一款优秀的生物显微镜ML51,来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MSHOT明美光电,20年品质沉淀!凭借优秀的光学性能,高清的成像效果,成为了众多医院检验科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