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余启泓
单核细胞:胞体直径12~20μm,圆形或不规则,可见伪足;胞核不规则,呈扭曲、折叠状,或呈大肠状、马蹄形、S形、分叶形、笔架形等;核染色质疏松,可呈条索状、小块状,核仁消失;胞质多,呈浅灰蓝色或略带红色,半透明如毛玻璃状,胞质内可见细小、分布均匀的灰尘样紫红色颗粒,常有空泡。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46。
早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2~25μm,较原始粒细胞大,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大,圆形、椭圆形或一侧微凹陷,核常偏一侧;核染色质开始聚集,较原始粒细胞粗,核仁常清晰可见。胞质多或较多,呈蓝色或深蓝色,胞质内含数量不等、大小不一、形态不一、紫红色的非特异性颗粒,其颗粒分布不均匀,常近核一侧先出现,也有少许覆盖在核上。有时在早幼粒细胞中央近核处有高尔基体发育的透亮区,呈淡蓝色或无色,称之为初浆。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42。
浆质体:又称浆溢出体或胞质球,是早幼粒细胞极度增生时胞质溢出而形成。多为圆球形,大小同成熟红细胞,一般直径在8~10μm左右,有些则直径略大,如白细胞大小,浆染淡蓝色,无细胞核,有类似早幼粒细胞的颗粒。
血象-外周血细胞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P98。
巨大血小板:直径大于7μm,常为7~20μm,大于一般红细胞直径。胞质中嗜天青颗粒细小或者融合为大颗粒。
血象-外周血细胞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P103。
大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大于10μm,其形态与正常红细胞相似或中央染色较深。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可以表现为体积增大,因残留有脱氧核糖核酸经瑞吉染色后呈嗜多色性,或者含有嗜碱性点彩颗粒。
血象-外周血细胞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P15。
豪焦小体(H-J小体):又称染色质小体,为红细胞或幼红细胞内出现圆形暗紫红色小体,直径1-2μm,数量不等。现已证实它是核碎裂或核溶解后所剩的核残遗物。
实用血液学图谱,人民军医出版社,P39。
破骨细胞:为骨髓中最大的多核细胞之一。其胞体巨大,直径60~100μm,形态不规则,边缘清楚或不整如撕纸状。胞核数常较多,1~100个,核形彼此形似,椭圆形或圆形,彼此孤立,无核丝相连,核染色质呈粗网状,有1~2个较清晰的蓝色核仁。胞质极丰富,呈淡蓝色、淡红色或红蓝相间,胞质中有大量较细小淡紫红色颗粒或同时伴有粗大紫红色颗粒。破骨细胞需要与巨核细胞进行鉴别,两者最主要不同点是胞核。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51。
磷酸铵镁结晶:无色,呈‘棺材盖’或‘屋顶’样、信封样、棱柱状、羽毛状等多种形态。常出现于pH>6.5尿中。细菌分解尿素产生游离氨,尿氨碱化产生三价磷酸盐与尿中游离氨结合而成。鉴别要点,加热不溶,溶解于乙酸和盐酸。注意与磷酸钙结晶鉴别。新鲜晨尿检出多量磷酸铵镁结晶,同时伴有细菌,提示泌尿系统感染,建议进行尿液细菌培养。陈旧尿中出现无临床意义。
尿液检验有形成分名称与结果报告专家共识,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1年7月第44卷第七期。
淀粉样体:体积巨大,圆形或类圆形,围绕一个有机物核心呈放射状结构,犹如树木的年轮,数量多少不一。
体液细胞学图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P162。
间皮细胞:直径10~20μm,胞质边缘规则或有伪足样突起、量丰富,着色较均匀、深灰蓝色或灰红色;核居中或稍偏位,核形规则,呈圆形或卵圆形,一般为单个核,可见双核、多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核仁较小,隐约或明显可见,数目1个至多个。
体液细胞学图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