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余启泓
原始细胞:原始粒细胞,胞体直径10~20μ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较大,圆形或类圆形,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细颗粒状,排列均匀,平坦如一层薄沙,无浓集;核仁2-5个,较小,清楚,呈淡蓝色。胞质较少,呈蓝色或深蓝色,绕于核周,有时在近核某处浆色较淡,颗粒无或有少许细小颗粒。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41。
嗜酸性中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5~20μm,比中性中幼粒细胞略大。胞核与中性中幼粒细胞相似。胞质多,蓝色,内含较丰富的粗大、大小一致、圆形、排列紧密的嗜酸性颗粒,呈橘红色,并有立体感及折光性,如剥开的石榴,有时嗜酸性颗粒呈暗黄色或褐色。有的胞质中除嗜酸性颗粒外,还可见紫黑色颗粒,似嗜碱性颗粒,这种嗜酸性粒细胞称为双染性嗜酸性粒细胞,常出现在中幼粒、晚幼粒细胞阶段,随着细胞的成熟变为典型的嗜酸性粒细胞。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42。
异常淋巴细胞:CLL,胞质少,核染色质浓聚、粗糙,副染色质明显,呈明显的裂纹状或龟背壳样改变,核仁罕见,偶见少许幼稚淋巴细胞及涂抹细胞。
血液病临床检验诊断,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P265。
裸核型巨核细胞:其胞膜不完整,胞质无或有少许(胞质中有较细小、大小一致的淡紫红色颗粒),胞核巨大(直径约20-40μm),核型不规则,核染色质呈条状或块状。由于胞体较大,该细胞常位于血涂片的尾部,应注意与破碎细胞鉴别。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P46。
靶型红细胞:细胞边缘和中心部位染色较深,边缘与中心部位之间的区域则出现一个淡染区域,其形如射击之靶。靶型红细胞直径可比正常红细胞略有增大,但厚度变薄,因此细胞体积多为正常。有研究表明这种细胞的出现是由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异,以铁代谢异常所致。此类红细胞生存期约为正常红细胞的一半或更短。
血象-外周血细胞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P27。
原始红细胞:其胞体直径15~25μm,圆形或椭圆形,常有瘤状突起。胞核圆形,居中,核染色质呈颗粒状(较粗),核仁1~3个,大小不一,染浅蓝色,边界不清楚。胞质较多,深蓝色且不透明,有油画蓝感,在核周围常形成淡染区;胞质中无颗粒,但因核糖核酸丰富而自行聚集,使胞质中出现蓝色“颗粒”。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45。
蜡样管型:管型呈半透明状、质地厚、均质状、浅灰色或淡黄色蜡质感;轮廓清晰,大小长短不一;边有切迹,易折断,一般略有弯曲,两端常不平齐,内含少许颗粒或杂质。是细胞管型降解的最终产物。提示肾小管严重坏死或肾单位慢性损害。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淀粉样变性病、肾移植慢性排异反应、恶性高血压等。
尿液检验有形成分名称与结果报告专家共识,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1年7月第44卷第七期。
阴道毛滴虫:多呈倒置的梨形、椭圆形或圆形,为白细胞2倍大小,为(7~32)μm×(5~15)μm,中央可见一个梭形的核,有时核偏位或贴边,虫体顶端有4根鞭毛,后端有1根鞭毛,后鞭毛向后伸展,连接波动膜外缘,但不游离于波动膜之外,波动膜是细胞质延伸形成极薄的膜状物,较短,位于虫体前半部的一侧,不超过虫体的一半。镜下虫体做螺旋式运动,瑞-吉染色滴虫胞体呈灰紫色,可见深紫色颗粒,体前有一个染紫红色梭形胞核;可观察到鞭毛;革兰染色呈梨形或不规则形,胞质呈红色泡沫状,可见红色颗粒,核小,椭圆形,位于虫体前端。巴氏染色滴虫呈绿色,胞核偏位,染深紫色。
体液细胞学图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P149。
肿瘤细胞: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和多样化是腺癌细胞的重要特征,腺癌细胞具有八大特点,巨大核、云雾状胞浆、腺腔样排列、大分泌泡、低分化、多核和畸形核、单核细胞样变、粘连现象和糖原染色(PAS)等。
浆膜腔积液细胞图谱新解及病例分析,人民卫生出版社,P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