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余启泓
反应性淋巴细胞:也称异型淋巴细胞,胞体变大,10-30μm,胞体形态多样,有时受周围细胞挤压呈压陷状,胞质变多、胞质深蓝色,有的含有空泡、颗粒,胞核也较大,核规则或不规则,染色质变得疏松,有的甚至隐约可见核仁。Downey将异型淋巴细胞分为三型:Ⅰ型(空泡型、浆细胞型)、Ⅱ型(不规则型、单核细胞型)、Ⅲ型(幼稚型、幼稚淋巴细胞型)。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P37。
原始细胞:原始单核细胞,其胞体直径14~25μm,圆形或不规则,有时可见伪足,胞核圆形或不规则,可有折叠、扭曲,核染色质纤细、疏松,呈细丝网状,核仁多数1个且大而清楚。胞质较多,呈灰蓝色或蓝色,不透明,毛玻璃样,可有空泡,颗粒无或有少许。原始单核细胞分为Ⅰ型和Ⅱ型,分型方法似原始粒细胞。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46。
原始细胞:原始淋巴细胞,胞体直径10~18μ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圆形或类圆形;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核仁1~2个,较清楚;胞质少,蓝色,无颗粒,近核处可有一透明区。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46。
裸核型巨核细胞:其胞膜不完整,胞质无或有少许(胞质中有较细小、大小一致的淡紫红色颗粒),胞核巨大(直径约20-40μm),核型不规则,核染色质呈条状或块状。由于胞体较大,该细胞常位于血涂片的尾部,应注意与破碎细胞鉴别。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P46。
中幼红细胞:直径8~15μm,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多圆形且居中,约占胞体的2/3~3/4大小,核染色质凝聚呈块状,副染色质明显且透亮,无核仁;细胞质丰富,由于血红蛋白合成渐渐增多、核糖体减少,使胞质呈现多色性,如蓝灰色到粉红色。
血象-外周血细胞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P46。
组织嗜碱细胞:又称为肥大细胞。其胞体直径12~20μm,蝌蚪形、梭形、圆形、椭圆形、多角形等。胞核较小、圆形,常被颗粒遮盖,核染色质块状,无核仁。胞质较丰富,充满粗大、圆形、排列紧密、大小一致、深紫红色的颗粒,胞质的边缘常可见突出的颗粒,有时胞体周围可见淡紫红色的红晕。有的组织嗜碱细胞胞质中颗粒排列非常致密,整个细胞呈黑色,易误认为异物而被忽略。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51。
草酸钙结晶:多呈无色~淡黄色;可分为单水和二水草酸钙结晶。单水草酸钙结晶多呈椭圆形、哑铃形及多种不规则形,而双水草酸钙结晶多呈八面体结构。多出现于酸性、中性和弱碱性尿中。源于食用富含草酸的食物,经机体代谢后草酸与钙离子结合形成草酸钙结晶。鉴别要点,加热至60℃不溶;溶于盐酸;不溶于乙酸、氢氧化钾及氯仿。少量出现无临床意义。食用高钙食物及大量服用维生素C易形成草酸钙结晶。在新鲜尿液中有大量草酸钙结晶并有红细胞存在,同时伴膀胱刺激症状,多为膀胱或肾结石的征兆。单水草酸钙结晶大量出现时可能与原发性高草酸尿症有关,双水草酸钙结晶大量出现时通常与高钙尿症有关。
尿液检验有形成分名称与结果报告专家共识,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1年7月第44卷第七期。
新型隐球菌:墨汁染色后,典型的隐球菌可看到宽厚、透亮的荚膜,菌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出芽生长,菌体内可见内容物,极具特征性。
脑脊液细胞学图谱及临床诊断思路,人民卫生出版社,P83。
间皮细胞:直径10~20μm,胞质边缘规则或有伪足样突起、量丰富,着色较均匀、深灰蓝色或灰红色;核居中或稍偏位,核形规则,呈圆形或卵圆形,一般为单个核,可见双核、多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核仁较小,隐约或明显可见,数目1个至多个。
体液细胞学图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