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成《论历史时间:中西史学比较视角》反响之旅~~~

文摘   2024-08-13 19:51   天津  


本刊2024年第2期刊发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作成教授《论历史时间:中西史学比较视角》一文在学界引起广泛关注。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相继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全文转载3次。

//

摘要

//

历史时间观反映了人类对既往历史、当下境遇与未来命运的态度。西方学术界努力超越线性历史时间观念,以话语分析方法探索多元历史时间观的可能性。这既涉及对现代化、全球化历程时间表现的思考,也是在探索一种能够解释当代世界变局的历史时间体制。人类世成为这一探索的当代语境。结合不同时代背景与史学语境,可以历时性地区分出六种历史时间类型:原型时间、循环时间、线性时间、近代史学时间、全球史学时间、人类世史学时间。基于当代学术界关注的议题,有必要从中西史学比较的视角出发,历时性地整合、共时性地比较中西有关历史时间问题的认知与思考,阐释其中的共性与差异,辨明其史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目  次
一、中西原始历史意识中的原型时间
(史前时期—公元前500年)
二、中西古典史学循环时间观
(公元前500—公元500年)
三、中西中世纪史学线性时间观
(公元500—1500年)
四、中西近代史学时间观
(1500—1900年)
五、中西全球史学时间观
(1900年代至今)
六、人类世视域下中西史学时间观
(1950年代至今)
结 语

//

结语

//

历史时间观反映了人类对既往历史、当下境遇与未来命运的态度。在中西史学语境中,历史时间问题的探讨存在不同的学术诉求。西方学术界在突破与创新知识体制的诉求中努力超越西方线性的、目的论的时间观,探索多元时间观的可能性。就目前西方学术界相关成果来看,全球性和超越民族国家的时间观是明确而集中的学术论题,同时正在尝试探讨人类世时间观。除了西方学者和处于西方学术语境中的非西方学者尤其是中东欧学者的这种努力之外,当代国际学术界同样期望听到中国学术界有关历史时间问题的声音。例如,巴西《史学史:国际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杂志》2023年即推出了以“中国史学史中的传统、时间性与叙事”为主题的征稿启事并邀请中国学者作为客座编委。

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是当代中国学术界着力突破的方向。这同样要求在历史时间问题研究上,从中国学术视角做出自主阐释,不应该一味地移译和附议西方主要学者或西方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从中西比较视角看,西方学术界学术合作体制高效,学术出版流程顺畅、反应迅捷,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出版一系列有关历史时间问题的集体合作研究或个人独立研究成果。从知识体制角度衡量,西方学术界成果的风格和特质以语言分析和话语建构为主,注重跨学科理论和方法的运用,学术创新意识明显。这是西方学术界相关研究的优势。但西方学术界在历史时间问题研究中,忽略了不同历史时间类型所处的时代背景、史学史语境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人类历史的长时段演进历程中,结合不同时代背景及其史学语境,可以历时性地区分出前述六种历史时间类型。在历时性地阐释每种历史时间的过程中,时代背景、史学语境与相应历史时间观念三者形成一种关联网络:一定历史时间观念的形成依赖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与史学语境;一种历史时间观念一旦形成之后,反过来又会影响它所处的时代和所依托的史学语境,展现它的历史效用和史学价值。在这一历时性发展的网络中,三者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不同,也塑造了不同时期中西历史时间观念同异并存的学术生态。

文章链接:论历史时间:中西史学比较视角




转载链接1:《历史学》2024年第6期


转载链接2:《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6期封面及目录


转载链接3:《新华文摘》2024年第13期封面和目录

在此,感谢张作成教授的鼎力支持!感谢各转载报刊的关注和推介!感谢学界同仁的厚爱!



编辑:王   贞

审核:孙誉奇

终审:时世平


天津社会科学
《天津社会科学》是天津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1981年创刊,创刊三十多年来,《天津社会科学》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倡导“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观点,传播新信息”,并以一个个选题、重点栏目形成了刊物独具的特色风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