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刊于《天津社会科学》2024年第4期
主持人语
古今中西之间的史学思维
“屠杀”形容词
——从“观风察势”论谈中国史学近代转型
章益国
在古今学术转型的历史轨辙里,刘咸炘的“观风察势”论尤为值得关注。“观风察势”论表现出一个语言特征:频繁地使用丰富的形容词。从刘咸炘提倡重修宋史的论述可以看到,他使用富有动力感的形容词去形容史事的风格,并在一个对立形容词组成的感觉网络之中提出了重修宋史的独特理由。近代史学转型之后,中国史学在古今之变中静悄悄地经历了一场对形容词的“屠杀”。形容词式微,名词地位崛起,学术活动的重心从“找到一个妥帖的形容词来陈述感觉”变为“找到一个核心概念来建构理论大厦”,这是中国史学古今之变此前为人所忽略的一个特点。
章益国|“屠杀”形容词——从“观风察势”论谈中国史学近代转型
古希腊的历史与史学观念
李红岩
古希腊并不特别重视历史与史学。在形而上学的规制下,历史与史学只具有次等价值。这与中华民族高度重视历史与史学的传统形成鲜明对照。由于以“空言”统领“行事”,古希腊人缺少对远古历史的记忆,不重视留存史料,建构历史时间系统的理性自觉严重不足,更缺乏撰写通史与外族史的意识及能力,表现出反历史的社会心理趋向。古希腊史学优劣互见,其树立了以“人”而非“神”为书写对象的史学传统,重视近当代史与口述资料采集,具有历史真实理念,成为西方史学的源头,但也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埋下了种子。考察古希腊的历史与史学观念,可以为走好本民族的独特历史道路提供启示。
李红岩|古希腊的历史与史学观念
柯林武德—刘家和命题
——关于历史认知的再思考
赵轶峰
将柯林武德关于欧洲古典本质主义观念的论说和刘家和关于逻辑理性与历史理性关系论说结合,可以形成“柯林武德—刘家和命题”:西方古典时代倾向于通过恒定本质理解包括历史在内的一切事物,哲学思维是一切知识的基础;中国古人通过流变体认常道,历史思维是一切知识的基础;二者之间有逻辑理性与历史理性两种认知路径的差别。基于此一命题,可以察见历史哲学兴起是逻辑理性与历史理性结合的结果,古典本质主义是现代历史怀疑主义的远因,关于历史学发生所谓“语言学转向”的言论反映了已经蜕化了的逻辑理性试图吞噬历史理性。在此认识基础上审视当下史学思潮,当确认经验事实的实在性,确认历史并不依赖“书写”而存在,承认经验事实居于历史学对象的核心。进而看到,历史学的意义不仅在于认知以往的经验,也在于拓展理性的空间。历史理性与逻辑理性是两种不同的、互补的、相需的思维路径。
死的过去与活的历史:近代历史认识的两种观念
岳秀坤
现代历史学始于19世纪的欧洲,以自然科学方法为典范,形成了近两百年史学思维的实证主义或科学主义特征。对历史学这一发展方向的坚持与反对,构成了两种历史观念的对抗,一种视历史为固定不变的对象,一种则视其为方生方成的动态过程。在历史学的实践以及史学理论的反思中,“死的过去”与“活的历史”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中外皆然。历史观念中的这种对立关系源于科学革命之后近代思想的内在分歧,本质在于如何在人文现象的研究中恰当地运用科学的方法。
编辑:王 贞
审核:孙誉奇
终审:时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