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手足畸形术后的包扎方法

文摘   2024-09-23 07:02   北京  

外科术后的包扎既有隔离、保护切口的作用,也有固定与塑形的作用。而切口换药的目的是减少细菌数量、预防感染、观察切口情况并及时处理异常的情况,如给予必要而适当的引流、清理切口分泌物、坏死组织及异物等。但低龄患儿因恐惧、疼痛极难配合,指(趾)体细小,石膏支具固定困难。作者设计了一套辅料包扎并塑形、减少换药次数的方法,能够在较长时间不换药,且可替代传统的长石膏、支具固定。该方法适合学龄前、手足部无菌手术的患儿。

敷料包扎塑形的方法:

包扎前处理:术中严格止血,以5-0快吸收免拆线缝合皮肤切口,包括植皮皮片,末节部位植皮需要打包加压者也采用快吸收免拆线,其余部位植皮不打包。

伤口处理:切口表面均匀涂抹霜剂的莫匹罗星抗生素软膏(禁用凡士林油剂软膏,不利于伤口渗出引流),之后覆盖脂质水胶辅料(完全不沾伤口且有网眼以利引流)和亲水性纤维含银辅料。

敷料包扎塑形:以小块无菌纱布均匀包裹手足掌、指(趾)体,再予无菌绷带固定,通过敷料堆积的厚薄以及绷带缠绕的方向使关节固定于手术要求的姿势,最后以粘性弹力绷带完全覆盖纱布、绷带辅料区。若有全厚植皮,则在使用无菌纱布之前以无菌脱脂棉作衬里。对于需要关节坚强固定者,必要时在外层粘性弹力绷带固定时可用棉签自制的小夹板增强制动。不涉及指(趾)远端的手术,包扎时指(趾)顶端外露以观察血运,对于指(趾)端有伤口或者有克氏针针尖外露者,用无菌纱布做成一端固定另一端可揭开的盖子,揭开后可观察指(趾)端血运,再盖上可防止指(趾)端伤口或针道污染。手术涉及骨关节矫正的,根据需要使用克氏针内固定关节,但在上述方法包扎固定后不再用石膏、支具等其他外固定材料。

术后处理:

术后用药:术后均不使用止血药,手术时间不超过3h者,术后不使用抗菌药物,超过3h者,给予口服抗菌药物3-5d。

术后48h,对于指(趾)端有观察窗者,如观察指(趾)端血运无问题,指(趾)端处外涂莫匹罗星软膏后用粘性绷带封闭观察窗。

术后3-5d出院,术后每天观察包扎有无渗液、异味和液体污染。如无上述异常,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术后2-4周首次换药或拆除包扎。对于大面积植皮者,最早术后2周首次换药,如有植皮加压包,仅剪断吸收线拆除包扎即可,不需要拆线,创面外涂霜剂抗生素软膏后再次包扎。植皮成活正常者术后3周完全拆除包扎,小面积植皮者,术后3周家长在家自行拆除包扎即可。对于需要关节固定塑形,不伴植皮的病例,术后4周首次换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无克氏针内固定者,直接拆除包扎;有克氏针内固定者,视情况有的可同时拔针,需要继续固定者,外涂莫匹罗星软膏后再次同上述步骤敷料包扎塑形,再固定至根据X线片情况决定拔针时间,通常为术后4-6周,期间同样观察包扎有无渗液、异味以及污染,如无异常不需要换药。

拆包后处理:拆包后伤口外涂莫匹罗星软膏,使痂壳润湿后,患儿自行活动中摩擦脱落。如果伤口血痂较多,也可以清洁水清洗后外涂抗生素软膏使血痂脱落。

A:先天性第4、5指并指畸形术前;B:术后即刻;C:外涂莫匹罗星软骨并覆盖防粘连敷料;D:含银敷料包裹;E:无菌脱脂棉缠绕;F:粘性弹力绷带固定

多拇切除重建术的敷料包扎塑形法,敷料包扎并塑形,不再加以外固定

3岁患儿术后3周刚拆开包扎的情况

1岁患儿多拇切除重建术后3周刚拆开包扎的情况

术后处理中,长时间不换药不等于不观察或放弃观察伤口。除了指端外露或观察窗可观察指(趾)端血运外,通过观察敷料有无异常渗液、有无异味同样可以发现异常情况。出院时均常规对患儿家属进行宣教,告知家长一定避免尿液、水、奶等液体污染敷料,发现敷料气味异常应及时换药处理。术后早期(1周左右)是感染的危险期,需注意的是,手足部感染通常不会有渗液渗透到辅料外层,通过每天贴近敷料闻味道的方法更为可靠。

手莫释卷
个人读书房,读书笔记或文献阅读,手外专业为主,定期更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