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皮瓣筋膜宽度对皮瓣成活没有明显作用,反而会减少皮瓣旋转的灵活性。区别于以往传统腓肠神经筋膜蒂皮瓣的切取方式,该术式改良点主要包括:
1、采用Z字形皮肤切口代替传统的直切口。切口从缺损区直到皮瓣远端,形成的三角形皮瓣可用于蒂部血管探查;
2、在腓骨长短肌与拇长屈肌间隙多可找到自骨间膜后侧穿出的腓动脉穿支血管,仔细解剖穿支血管并剔除周围筋膜组织,将该穿支血管纳入皮瓣蒂部,确保该穿支血管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之间有确切的微血管衔接,以此给皮瓣提供足够血供;同时,为增加皮瓣静脉回流,需将此处的浅静脉(通常是1条或多条来自小隐静脉的属支)带入蒂部,尽可能剔除周围筋膜组织以减少皮瓣血管蒂的宽度,使得皮瓣的旋转和转移更加灵活自由;
传统皮瓣的宽筋膜蒂,WP,宽蒂;AVA,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链;SN,腓肠神经
NP,窄蒂;PV,穿支血管及伴行静脉;AVA,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链;SN,腓肠神经;VL,血管交通;SV,浅静脉(小隐静脉属支)
选择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之间有确切微血管衔接的穿支,否则会导致皮瓣远端坏死
3、皮瓣长轴沿腓肠神经走形设计,并根据术中情况调整,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有助于增加供血区域,皮瓣在超过穿支血管的血流动力学供区后依然能够被安全切取;
4、采用接力皮瓣的方式闭合供区,通常在小腿近端可以设计以腓肠内侧动脉或腓肠外侧动脉穿支为蒂的局部皮瓣,并以此为接力皮瓣旋转修复第一皮瓣供区创面。利用小腿近端组织较丰富以及皮肤的松弛性可以直接拉拢缝合创面,仅残留线形瘢痕避免植皮。
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