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耕宏和医生,也都让夹背?难道他们都不专业?

美体   2024-06-14 21:41   北京  

一直都有网友问:刘耕宏、XX医生、XX健身博主,为什么也让人夹背?
不回答的原因只有一个:怕被网暴。
低情商回答:是的,不专业。对于本身圆肩、翼状肩的人,所有夹背都不合适,甚至可以说是精准加害。

这是一位夹背受害者,从普通的“圆肩”,练成了狰狞的“异形肩胛”,正是练刘耕宏练的。

为什么 “开肩美背” 、“圆肩驼背纠正” 视频,都普遍让人夹背?

难道知名教练、医生都是错的?

这是因为:他们看的体态纠正材料,不是老夫编写的。只是基于一个陈旧且粗糙的理论假设:前侧肌肉紧张、背肌无力。

也缺乏深入研究,和实践调整经验。

下面,老夫根据:1、运动学的基础原理 2、实践评估与纠正经验,发表一点与众不同的观点。

1、理论上的“圆肩驼背” VS 现实中的“驼肩”

左边是理论上的“不良体态”:圆肩(肩胛骨内旋) + 驼背 (胸椎曲度变大),这种体态在现实中比较少见。

右边是现实中更常见的“不良体态”:驼肩(肩胛骨前倾/内旋/下旋/翼状肩)+ 仰背( 胸廓后倾/后移,上半身往后仰 )

真实的肩部位置的偏移,并不是理论上的单一方向,通常是三维空间的偏移。最常见的是:肩胛骨前倾、内旋、下旋,三种位置的若干偏移组合。

直接往中间夹背,方向就不对。

这种体态,在夹背的时候,最亢奋的肌肉,是菱形肌。

菱形肌使肩胛骨内收(夹背)的同时,还会使肩胛骨上提(耸肩),且下旋。

所以,简直是“精准加害”。

2、理论上理想的“背肌发力” VS 现实中的“背肌发力”

在理论上,良好的背肌发力夹背,一群背肌共同发力,肩胛骨贴合在背上的功能性内收,没什么问题。

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肩背体态不良的人,运动的轨迹发生了改变:肩胛骨脱离背部翘起( 右图 ),就像火车脱轨了。

原因有可能是前锯肌功能不足,也有可能是胸廓后侧过度凹进去了,也有可能是仰背,也有可能是呼吸功能不足,也有可能是承重模式的影响,也可能单纯是动作模式的问题。

无论是什么原因,这种夹背只会加重肩胛骨翘起。

3、菱形肌的作用 VS 菱形肌的真正作用

在一些陈旧的观念中,往往声称“圆肩驼背的人菱形肌无力”,解决方法是练菱形肌,让肩胛骨内收,即:夹背。

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大多数人菱形肌有力且过度亢奋。

而且,这个观念肤浅地把肌肉功能分为:有力和无力。

肌肉的功能,是多样化的,菱形肌是一块主要起“稳定性”的肌肉,它的关键作用不是用来产生运动,也不需要多大的肌肉力量,而是稳定肩胛骨。

而且,网上热门的夹背视频,只练到了菱形肌的向心训练,缺乏离心控制和闭链训练。完全锻炼不到稳定功能。

相对来讲,健身的坐姿划船或面拉( Face pull ),即便过度夹背,但由于包含离心控制过程,反而问题不大。

点名批评:“日本体态大师”、吉尼瘦背、MIZI瘦背 等徒手的挤压夹背训练,几乎只有一个作用:让肩胛骨挤眉弄眼,扮了个鬼脸。

夹背受害者:菱形肌过度发达的异形肩胛,现在越来越多。

如果你有长期夹背的经历,可以拍个背面照片观察一下。

4、肩胛骨稳定肌群失衡

肩胛骨的稳定机制很复杂,肩胛骨上的斜方肌、前锯肌、胸小肌、菱形肌等都有稳定肩胛骨的作用,需要综合全面的训练。

长期只练菱形肌,练的还是让它扮鬼脸,必然导致肌肉功能失衡。就像表情肌的功能是产生表情,结果练成了干啥都是做鬼脸。

我们到底如何练体态?

气场女王2024,可能是网上能找到的极少数的:功能健康与美学兼备的体态调整视频。看看收藏家们的反馈:

( 半个月,肩胛骨贴合了 )

( 9天,脖子延长,驼肩改善 )

( 5天,驼肩改善,富贵包平坦 )

(  背部对称度改善 )

( 30多次, 背部对称度和流畅度改善 )

(  4天,肩胛骨贴合 )

(  9天,肩胛骨贴合,斜方肌下降 )

关于体态调整这个专业

体态调整,目前都称不上是一个专业,很多所谓的体态纠正教材和培训,理论猜想大于实践依据。

现在做体态的越来越多,但真正称得上:认真研究,且有大规模实践经验的,不超过5家。

我很幸运,能从事这门热爱的事业。对我而言,做体态调整,就像玩密室一样乐在其中。

余生,吾将上下而求索,用实践证据,完善体态调整专业。

为大家创造更多:兼具健康和美学的体态调整理念和方法,祝大家收藏愉快。

体态大师
原创中式体态调整,专注于:适合中国女性体态特征的塑形瘦身; 提出了假胯宽、假性腿粗、假性斜方肌、驼肩、仰背等影响力深远的体态理念; 以效果口碑,吸引了全网1000万+粉丝关注,一对一服务学员超4万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