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用心理学点亮生命中重要的人
读《杨绛传》,我留意最深的竟然是书中关于杨绛先生和钱钟书老师学习的部分,这也算是家庭教育咨询师的“职业病”了。
现在太多的家庭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紧绷紧着弦,包括我自己面对孩子的学习也会不淡定一些。
学习似乎已经成为了横在亲子之间的一根刺。
而这根刺之所以扎得彼此如此生疼,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对待学习的看法还固守着父辈时代里的认知,认为只有学习可以改变命运。
我们过度看重孩子学习,压榨孩子释放天性的时间,带给孩子过高的情绪压力,容易导致孩子厌学、休学、逃学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读完《杨绛传》,我迫不及待的想要跟大家分享杨绛先生的学习带给我们的思考。
谈谈现在我们教育孩子时,需要避开的4大心理误区:
一
「过度拔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性」
很多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可又不知道如何衡量自己的孩子是否能有出息,就选择以学习成绩为标准来要求孩子。
父母将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孩子是否优秀的重大指标。
可成绩不能代表一切。
杨绛先生是公认的才女,她的人生受父亲的熏陶和影响极大。
他的父亲杨荫杭从不认为成绩有多么重要。他常向杨绛说起自己的一个同学,每门功课都是满分,他给的评价却是“他是个低能”。
父亲只会在杨绛热爱的事情上面偷偷用力。
比如说杨绛喜欢文学,父亲看到她对某些书展露出兴趣后,会提前为她购置和准备,放在她的桌上,满足她的阅读兴趣。
如果某本书她长期不读,这本书便会在某一天消失,不再出现。
在父亲看来,只要杨绛先生不误入歧途便好,剩下的皆可顺其自然,由着她的心性,自在生长。
正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与支持,成为杨绛先生热爱并轻松学习的驱动力。
二
「追求完美孩子」
养育孩子中,我们不加以觉察和反思的话,很容易被大环境和焦虑源裹挟,陷入无尽的比较与攀比里。
字要写的好看,才能怎样怎样,发音得标准,方能如何如何,兴趣必要广泛,便可不落于人.......
你知道吗,杨绛先生在上高中时,仍分不清平仄声。
可杨荫杭没有丝毫着急,还宽慰女儿说:不要紧,到时候自然会懂。
杨绛先生写字也并不美观,她拿笔的姿势也不好看,她的老师曾将她拿笔的样子比作拿扫帚。
后来在杨绛先生翻译的《堂·吉诃德》定稿的时候,恰好与钱钟书的《管锥编》手稿校对工作同时完成,钱钟书提议,不如两个人互换一下题签。
杨绛先生还打趣说:“我的字那么糟,你不怕吃亏吗?”
她的不完美,丝毫没有影响她的完美。
三
「放大瑕疵事件的影响」
当孩子在比较重要的场合出现过一些令人尴尬的“糗事”时,你会怎么对待呢?
当孩子的“糗事”声名远播时,你又当如何?
会不会严重化事情的态势,惴惴不安,惊恐未来。
高中时,学校的教务长邀请名人章太炎先生做讲学,被安排在台上正中央前言的位置做记录的杨绛,既紧张又听不懂,慌乱之中最终一字未写,交了白纸一张。
后来这件事上了报纸新闻,用杨绛自己的话说,“我出的洋相上了报,同学都知道了”。
清华借读期间,在教授“英国浪漫诗人”的测验上,杨绛先生交了白卷一张。
这让老师非常不满,甚至跟正在和杨绛先生谈恋爱的钱钟书吐槽:漂亮女孩往往没头脑。
所以说杨绛先生在学生时代既交过白卷,也当众出过丑。
这是值得我们去思去悟的。
我们当下焦虑不已、忧心冲冲孩子的某些过不去的事,若干年后,或许就是打趣的谈资。
四
「学“有用的”而非喜爱的」
在给自己做人生选择题时,我们常问应该不应该、值不值得、有没有意义,却常忽略自己是否愿意、是否真心。
很少问孩子是不是真的喜欢。
苦思冥想后的她,决定向父亲求救,于是问父亲:“我该学什么?”
父亲用寥寥数语回答她:“没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最相宜的。“
虽然后来父亲还是对她这次的选择有干预,但可以看得出来,在整个成长过程中,杨绛生活中的选择大抵都是自由随心的。
我们要坚信,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热爱且擅长的领域发光发彩。
关于钱钟书先生
忍不住再和大家讲一下书中的钱钟书先生。
当时他报考清华大学时,中、英文两科成绩优异,但数学仅有十五分,十足的偏科。
可很多事都是相辅相成的,我想也因为这些“忽视”,让他更有能量去热爱学习,让才华更加的光彩夺目。
同时在日常生活上面,钱钟书这位大学者,其实也是个孩子。
清华毕业后去国外留学与杨绛先生同住时,才发现他竟然不会系携带的蝴蝶扣,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脚,用筷子也是很别扭。
这一点不影响他的成就。
当然,我不是鼓吹大家把孩子培养成啥不都不会的样子。
不过分关注孩子的“缺陷”,看到并放大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学会用优势走人生。
人的一生,路口繁多,到底该往哪里走,谁也无法预知继续走下去会是什么样的光影。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听从心的指引,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遗憾。
之于我们如是,之于孩子亦如是。
我是明熙
一名家庭教育咨询师。
二胎全职宝妈。
用心理学赋能生命。
加个微信,交个朋友。
END
“ 如何缓解焦虑、负面情绪?
亲子关系糟糕、孩子厌学怎么办?
夫妻情感困扰、婆媳关系不合,有原生家庭创伤?
时间管理能力低、惧怕权威,具体该怎么做...... "
——如果你有上述困扰,可预约咨询。
延伸阅读
千万别小看这种能量,它能避免一半的心理疾病
容易焦虑的人,都有一个不太健康的习惯
心理学|夫妻间吵架想要赢,做到以下这5点就行
文:2315字 早起:第123天 输出:10954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