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那些好书 | 早茶荐读

文摘   2024-11-22 13:15   北京  

 

第1571夜




2024那些好书

 文 / 杨早


11月13日,深圳读书月评出十大好书。书目如下: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璩家花园》

《米兰讲稿》

《燕东园左邻右舍》

《猫鱼》

《云落》

《满世界寻找敦煌》

《智人之上:从石器时代到AI时代的信息网络简史》

《奥登传:穿越焦虑时代》

《翻译的危险:清代中国和大英帝国之间两位译者的非凡人生》

这十本书,有些我认可,有些我没看过。(因为身体原因,我没参加线下评比,只是通过网络发去了我的票,还要公证员在群里看着)这里说说我看过的:

《满世界寻找敦煌》:这本我最爱,甚至致敬作者排第一。我们太知道资料不在手边的痛苦了,对于好不容易找到的,就视若珍宝。一个人满世界寻找一些材料,哪些人对他好,哪些人打官腔,这些经历都值得记录。更何况,寻找本身就能够提示资料的世界,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惠及后学的呢?

《燕东园左邻右舍》:我爱看这种将牛人的世界寻常化的作品。牛人其实是常人,也哭笑,也生活。也是因为莫名的缘分,这些人才会住在一起。有些生活细节,的确非邻居不能知,也只有邻居会平视这些人物,把这些世界寻常化、邻居化,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人物。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最后的“评委赏”是这本与《猫鱼》二选一。《猫鱼》据说超越了70%的作家,但我没看过,所以我选了这本。要说帮图书馆编书目,阅读邻居也干过,是2014的启蒙之光。当时我们选了4万种书,自觉已经覆盖文科的硕士方向。但公共图书馆该选什么书,想想不是件容易事。里面可哭可笑的事很多,作者有基本的人文素养,接地气,推荐看看。另一个理由就是微信读书有,省得买纸版了。《满世界寻找敦煌》和《燕东园左邻右舍》微信读书都没有,可叹。

《璩家花园》:这本微信读书也没有,我读的是作者的签名本。引一下给探照灯的评语:《璩家花园》:作者叶兆言说,他写这本书是他与自己及同时代人的对话。小说的主人公天井和阿四出生在璩家花园,在这里成长和发育、相爱、结婚、生子。他们的生命划过历史的轨迹,他们的故事也是我们了解璩家花园的主要途径。自《南京传》之后,“地域性”在叶兆言的创作中越发鲜明。“璩家花园”也是一个典型的地域空间,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璩家花园”这条街道的前世今生,以时间为纬,记录南京城市历史的一角。这部小说中有太多作者自己的记忆,关乎这座城、这个时代和时代变迁中的人,显然,他想借这部小说让读者洞悉其中的奥妙。

怀旧是流量密码。喜欢《人世间》的读者应该会想读《璩家花园》。难怪有评委说这书瞄着下一届茅奖。让我们祝福它。

《米兰讲稿》:我注意到评委间的争议集中在做“文明的孩子”还是做“文盲的孩子”。内核是说这样大众不明觉厉的书是否应该上榜。事实上票数说明了一切。这是很多人第一波读不懂的书,但没关系,关于七个概念的阐释讨论,可以让人反复读,一直想。里面藏着追剧的秘密、文学的秘密,也许这本书能帮你解释。

我推荐的两本书

今年特殊,我不能去深圳,选书也晚,主要是分类别选评委,老友绿茶未能入选。

我其实想推荐的是《城的中国史》,称得上对常识的颠覆。但线上讲不清,评委们的关注点也不在此。考古毕竟是小众的学问。而没有中西城市比较的视野,也很难说清一座大城有没有城墙,会有怎样的研究意义。还是各荐各书:还是那句话,这些书出版就是胜利。抄下为两本书写的评语:

《城的中国史》

作者要在这几万字的小书中,从“城”的角度捋出中国古代史宏观演化格局和发生发展脉络,从城邑和城市考古,升华到对中国“大历史”的把握与建构。本书将城池演变和中国历史的进程相匹配,从“大都无城”到“无邑不城”,城的形态随历史演进而发生变化。作者认为城郭从实用化向礼仪化的转变,也是马背民族的政治心态发生巨大变化的象征。本书用大量考古史的资料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城本不是后来那种方形的规制化城市,而是在很长时段内都呈现出“大都无城”的景象。这也是一部从“围子”到都城的古代中国史。

《县中:中国县域教育田野透视》

什么是县域教育?县域教育对于中国教育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是今年的热点话题。而《县中》这本书全方位地观察与透视中国的县域教育,从减负到城乡教育、校园霸凌、家校关系、教师流动,都有作者直接的观察和见解。关于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及如何破除对于教育问题的社会焦虑,作者也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和出路。这是一本讨论县域教育的书,但着眼并非仅限于县域教育,而是中国教育的未来。

注:“县中”是今年引人关注的一个重点。从林小英《县中的孩子》到《小镇做题家》,从《我本是高山》到《山花烂漫时》,“怎样让孩子们眼里有光”是热议的话题。《县中》从另一维度揭示超级中学“掐尖”造成的恶果,算是别具只眼。只是这样培养出来的一代人,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这是更大的问题,有待讨论。

三十本之外,我们读什么?

生病以来读过的书里,这几本值得推荐:

《石城》

《人间红楼》

《蛋先生的学术生存》

《江河行地,海浪无声——我的祖父王赓》


《石城》和《人间红楼》推荐过了,很值得一读。已经被人写滥的题材,如何写出新意。可以参考。

《蛋先生的学术生存》要说两句。当它是本八卦之书,那真是错了。这是一本民俗学史,又以理科的面目出之。如非施爱东,再没人会以这种方式写作。此书之奇,在于作者身在学林,却能直言不讳,说出人人知道、人人不满的话来。读这书不是没有门槛,但作者敢于直言,又将自己的生涯嵌入其中,所举之例,遍布学林,以今例古,道理自明。

最后一本书,谈论的人不多(可能是我浅陋),却是今年读到的书里最有颠覆感的。在这之前王赓只是八卦人物,如流星划过,匆匆一瞥。只有聚焦到他身上,才明白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一部分。抄评语如下:

于现代中国而言,王赓最令人叹息的在于他的未完成性,即以完整的美式教育而未能为中国军事贡献更多力量。于近代史而言,王赓像一个旁观者,串起了从巴黎和会、徐陆之恋、“王赓献地图”公案到滇缅公路的种种,让我们在游历近代史时有了另一个支点。王赓的一生,穿越整个中国近代史,却湮没不显,似乎可有可无,但是以他为主角的传记却给了我们一个更为鲜活的视角,让我们可以从王赓的角度重新审视历史。所以我们说每一个人都是历史,每一个人的经历都能够改写历史。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从此阅读有谱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