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8夜
1984年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得很艰难。三大奖里,最佳女演员众望所归,龚雪在《大桥下面》饰演的秦楠美得不可方物,影后非她莫属;最佳男演员已经两届空缺,这回一下出了双黄蛋——董行佶在《廖仲恺》中被认为很好地再现了历史人物,本人在评奖前夕因抑郁症自尽;杨在葆主演的《血,总是热的》配合改革主旋律,他俨然成了改革开放的银幕符号。
主要争议集中于“最佳故事片”这个奖项。据金鸡奖组委会方面透露,1983年不乏好影片,被提名的影片数超过了以往各届;但同时又缺乏出类拔萃之作,《乡音》是评委会全票通过提名的唯一影片,却也反反复复拿不到足够的规定票数。最后,不得不由评委会先表决通过“不空缺提案”,又再次投票否决“并列提案”,《乡音》才以微弱的优势获得第四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 电影《乡音》宣传
更糟的是,1984年6月1日,在评奖地济南珍珠泉宾馆举行的影协记者招待会上,当记者问到夏衍对获奖影片的看法时,这位电影艺术家一字一句地说:“我个人意见,不赞成影片《乡音》获本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在场的三百来名中外记者一时哗然。对此,夏衍解释说,《乡音》的作者本意是反封建,但影片并没有达到反封建的目的——因为观众都同情那位女主人公陶春,这位女主人公什么都听丈夫的,是个三从四德的传统妇女典型。
◉ 电影《乡音》剧照
这也代表了不赞成《乡音》获奖的评委们的共同意见。其实,早在1984年5月9日《人民日报》报道金鸡奖评选揭晓时,已经下了一个断语:“虽然以投票方式评选出《乡音》为最佳故事片,但是这部影片还存在着时代感不强等不足之处。”所谓“时代感不足”,就是《乡音》似乎没有鲜明的褒贬,让观众同情一位百依百顺的贤妻良母,不符合“反封建”的时代主旋律。
当然也有人持不同看法。比如著名电影评论家钟惦棐,早在2月2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影评《袅袅〈乡音〉》,他认为影片并未全盘歌颂陶春,不断重复她的口头语“我随你”,多是贬意的。陶春的性格,是多数劳动妇女的性格,不足也是多数劳动妇女的不足。不足在于她是自觉自愿地降低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影片不是希望多一些陶春,而是希望出现更完满意义的陶春。
◉ 1984年2 月20日《人民日报》第七版
还有另外一种声音异于前两者,如邵牧君从艺术角度来批评《乡音》:“该片运用象征很多,但颇得当,因为其中所有的象征暗喻都是双层次的。然而,由于‘多’,多到成为‘影片整体的艺术灵魂’,结果在观众的直观经验中便不可避免地变得单薄、轻飘,甚至索然乏味。”
同时,邵牧君也认可《乡音》在主题上的克制:“影片没有试图去承担消灭宗法制伦理观念这个力不胜任的任务,没有去找社会性的办法来虚妄地解决矛盾,所以它才没沦落为一部一无是处的劣作。”
◉ 电影《乡音》宣传
四十年后,回看《乡音》,当时许多评论对《乡音》有点儿过度解读,比如认为女主人公患肝癌,“被用来比喻压在中国妇女身上的宗教制道德伦理观念”;陶春死于癌症象征着“礼教杀人”云云,这是将《乡音》当成《祝福》来看了。
我觉得《乡音》主创们本就有理念上的分裂。《乡音》缘起是编剧王一民激于自己妻子罹患乳腺癌的愧疚难过,他想写的是《人到中年》那样反映知识分子坎坷人生的故事,主题是“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只是把这个故事用象征手法嫁接到了农村。然而,电影文学剧本完成后,导演胡炳榴感觉剧本时代气息不太够,他在选外景时,感触于火车开进深山后给山区生活带来的震荡,于是在分镜头脚本中,用火车开到深山代替了山区旅游点作为大背景,把火车作为具有时代特征的环境,以突出新与旧之间的不协调关系,“希望观众从中认识到加速进行物质建设的同时必须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这与王一民的初衷大相径庭。
◉ 电影《乡音》剧照
难怪《乡音》会成为一部分裂之作,主创想批判点什么,但观众却无比同情影片中贫贱夫妇的悲惨命运。有个网络热词叫“缝合怪”(把多个需求缝合在一起),用来形容《乡音》,或许还挺准确。画面令人想起沈从文的《边城》,但主创又生硬地赋予电影启蒙价值,许多台词近乎直白地表达或暗示“什么才是正确的、解放的妇女观念与家庭观念”。具体到女主人公陶春,又让人想起后世的《渴望》,以给女主人公浇上“一桶灾难”,包括癌症的强行降临,再配上女主人公无比的温顺与贤淑,催泪效果拉满,但如果作为性格悲剧而非命运悲剧,影片显然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当然,这部电影的多义性和矛盾性,也是它有趣的地方。有年轻人看了这部老电影后,认为陶春就是中国版“金智英”——在父权结构里被困住的千千万万女性,谁能想到,跨越性别与代际之间,居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理解。
阅读邻居 | 公号矩阵
早就说过
关注传媒大众的
精力旺盛的文史学者
绿茶书情
爱画画爱探店
爱开箱的书单狂魔
小人多
记录癖患者的
读书、旅行和日常
早茶夜读
几乎日更的
线上阅读邻居
假装活在1984
1984年的新闻
哪条最重要
2024年说了算
阅读邻居
不定期发布
阅读邻居线下活动
预告、影像和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