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者 | 魔菇·早茶夜读

文摘   文化   2024-08-08 10:55   北京  

 

第1524夜



街头书摊


文 / 魔菇

朋友从成都回来,巧的是我第二天要飞回成都,于是我们的约会顺利地延到了第二个周。她兴高采烈地和我分享了一家成都新开的书店,说是该店气性风格及选品上佳,值得一逛。
按照她的分享,她是个好读者。虽然限于路程,她没有买一本书,“和朋友在书店里聊事,对方付了两杯咖啡的钱。”她说。我当时正在干别的事,只呵呵笑,表扬她,“在书店消费过就很好。”
上一次在昆明,一个青岛大学的朋友和我约见。她先是抛出一家地标性书店的地址,又抱歉说,可能我赶到那里书店该打烊了,改约到我入住的酒店。我坐在阳台上,一边吹着风一边喝着酒,快迷糊了才收到她的消息,“真不好意思,这家书店让我挪不开脚,这么晚了才联系你,方便吗?”考虑到第二天大早她还有个讲座分享,我作善解人意状,“不如现场见吧,祝福你,享受了一次美好的书店之旅。”她说,“我强烈推荐你去逛逛,真的很棒!”“好的”,这是我意识模糊前的最后一句话。
以上两位朋友都是很有品位的读书人。她们更是好读者,不过得看这个“好读者”对谁而言,因为她们都不再在书店买书,但又毫不不吝啬地花很多时间逛书店,也不吝于消费书店内比图书价格高得多的商品,比如咖啡、餐食、文创,或别的。
我和画书店的绿茶结识多年,和其他朋友一起当面或背后调侃他选了一个很小的赛道。他大学期间在北大地下室的“风入松”书店兼职,从此养成了对书店的关切,这种关切几乎是条件反射式的,更塑造了他未来的工作方向:书评周刊责编、出版社总编辑、作家,闲余和朋友们发起了“阅读邻居”读书会,坚持了很多年。
绿茶在逛书店,或参加书店活动时,会抓紧一切机会为这家书店画一幅速写,我认识他时他还在用素描本,这些年已进化为电子画板,操作之娴熟,围观他速写,有一种行为艺术的妙趣。积少成多之后,绿茶把逛书店的观感写成了一本书,配着他画的画,其笔触纯真、稚拙、细致,独具一格。这本书发布后,他们一家三口都给我签了名,可以说是独此一家了。
绿茶也是好读者。我们曾在春明簃争抢过一本几乎绝版的城规之书,也在佳作书局仔细讨论过书店的展陈与藏品,还在旁观书社咬牙买过一批完全不打折的精品书,在斯多格书乡的老曹说“书店也可能拆迁”时,他半推半就应承,自己会站在挖掘机前奋力抗争,嗯,虽然不会发生但他的表态很有风骨。他还做了一个读书视频,从小红书到视频号,流量保持着抽风式上涨——三年前他和我讨论这种方式是否靠谱,我说“你喜欢就靠谱,分享书嘛就没关系,当网红嘛就靠命。”他羞涩一笑,“我还是分享读书吧,我也喜欢。”这感觉,符合我们曾经讨论的,阅读自由与写作自由的原则。
事实证明天道酬勤,他坚持不懈地逛书店、读书、“拆盲盒”,流量渐渐地稳了,渐渐地,也有了合作团队,我们调侃他被“长期包养”了,目测他甘之如饴地拥抱着视频时代,也更有持续分享的底气了。看吧,他不仅是个好读者,还是个好博主呢。
说到书店,最避不开的当然是我亲爱的朋友Anna。我认识她时,她是个以和为贵,包容万物到有点怯怯的人,也是个不惮于暴露天真和想当然,以至于有点“傻白甜”的人。她的命太好,生活太舒顺,没想到她会成为一名事无巨细的书店主理人。这家书店虽然没有按照她的梦想只卖书和线面,但从构思到成立到运营至今,我作为特别的朋友,几乎了解到全程的细节,见证了其逐渐形成稳定的内容和模式,也包括她在此过程中的喜悦、价值、焦虑和矛盾。
Anna也是个好读者。如果不是一个好读者,很难想象她会成为一个好的主理人。事实证明,在竞争如此激烈,实体经营如此惨淡,图书如此容易获得的时代,她和合伙人们竟然扛了下来。数数手指头,只叹时光飞逝,口罩时代已恍若隔世,她的“蜗牛慢慢”果如其名,慢慢地,成了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书店。
她总是谦逊地感谢朋友们的帮助。作为一起侍弄读书会的小伙伴,她给予我们独特的重要性。我们当然也替她操过心,力所能及地提供过一些建议和支持,但和每天具体而微的运营细节相比,这种帮助只是杯水车薪,约略若无。而她有一种“过度赞美却让人有点舒服”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让亲密的朋友开心,更赋予她直面陌生人的从容。
她逐渐变成了“奸商”,我们调侃。她会直接告诉我们书店充值可以享受什么权益,我们并不在意那些所谓的“权益”,出于对她的爱,以及对书店的肯定,我们乐于被“杀熟”,且与有荣焉。Anna的成长是不惮于谈钱,不惮于把朋友当成普通顾客,我认为,这种“一视同仁”是一种了不起的商业品质,在经营书店过程中,她突飞猛进地理解着社会生活和人类本质。
如果要为她写一段小历史,在她的书店纪元中,那些潜隐的能力被打通,被压抑/模糊的特质逐渐显现:热爱八卦让她拥有充分的情绪价值供给能力,手不释卷让她腹中诗书日现光华,善良共情让她在书写境界上逐渐通关——虽然有些写作只存在于隐秘战线,被观察的朋友或许一无所知,无碍,有限的几个我们知道,我们是第一批读者,我们由衷为这种阅读体验感到喜悦。
当我在聊好读者时,我在聊和书店相关的好读者。我是不是过小地设置了观察场景?可能是的。
我也在思考,离开书店这个场,我是否是一个好读者?
答案是,“是的。”
我曾因工作机缘巧合,和书店行业深深结缘,又逐渐淡出。因为认识的人和店够多,理解其运营逻辑和真实产业现状,有一段时间我对书店是非常悲观的。在悲观情绪之上,我又不得不积极地参与其中,为之奔走,这种体感非常杂糅。一方面,人们肯定我、相信我,让我在那个阶段颇有勇气和力气;另一方面,数据很残酷,让我和一起努力的朋友们一起形容沮丧,不知所谓。
我依然热爱书店,热爱读书,更热爱通过读书会的方式,点燃一盏微弱的烛光,“能够照耀自己的路,或力所能及照亮他人,也是好的”。有一天,和水晶晶在亮马河畔漫步时,她问我“为什么坚持读书会”,我这样回答。
我翻了一下这半年读过的书:维持着正常的质与量。仔细研究读本的构成,我毫不惊讶地读书会对我的重要性,因为这种承诺和责任让我主动将自己放在一类阅读主题之中,在信息爆炸和工作的双重挤压中,这种专注力堪称无价。
即使不从功利角度衡量,主题共读对我也很重要。它让我开始、延展、洞开,围绕着共读,我们也一起去看展,去旅行,收获乐趣,进入更“无用”的世界。
而那个“无用”,多有用啊。和月下漫步、山间探险、窗下漫谈、饭后一支烟……一样,不断帮我推开感触之门,确认自己是个幸运的人。
当然,这种“无用”也有旁逸斜出的支脉,即兴地迷路,摸出一本不在计划之中的书,抽开书架上染尘的旧书,听人推荐感觉新鲜,赶紧去下载试读的一本电子书……这些书,都是我确认自己是个好读者的佐证。

不贪,不慌,量力而行。我们看着亮马河上的赛艇训练者,他们大概是刚开始组队,动作一点都不统一,水花四溅,而我们这些岸上的人却忍不住为之驻足,异口同声冲他们高喊“加油”。
“好奇心让我脑子过于活跃,很累,最近我有意识抑制自己少读点书。”水晶晶说。
“可能是信息过载吧,但我认为好奇心也是你的燃料,是你的审美,累了就放空一段,休息一下就好。”我安慰她。
谁说不是呢,下一秒她就津津有味地和垂钓阿姨聊起来钓饵盒中的蚯蚓从哪里来,能钓起来什么品种的鱼。她还蹲下来数了数,“一、二、三、四……七条!真了不起!”
暂时不读书,一起读河流吧。生活总不耽误我们成为好读者。

阅读邻居 | 公号矩阵

早就说过

关注传媒大众的

精力旺盛的文史学者

绿茶书情

爱画画爱探店

爱开箱的书单狂魔

小人多

记录癖患者的

读书、旅行和日常

早茶夜读

几乎日更的

线上阅读邻居

假装活在1984

1984年的新闻

哪条最重要

2024年说了算

阅读邻居

不定期发布

阅读邻居线下活动

预告、影像和发言


欢迎长按二维码,前往关注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从此阅读有谱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