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发展】马宽斌 韩松|教育家型职教教师培育:教育逻辑、现实困境与路径分析

文摘   教育   2024-10-26 15:12   江苏  





作者:马宽斌,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作者:韩松,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22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职教教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现代化社会的建设离不开一批高素质的教育家型职教教师。教育家型职教教师的培育符合大众对接受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时代诉求,也有助于职教教师、职业院校和职校学生的未来发展。在角色理论视角下,当前我国教育家型职教教师培育过程存在“角色定位失焦”“角色塑造迷航”和“角色认知冲突”等现实困境。针对上述问题,要从明确角色发展定位、提高角色培训质量和规范角色评价等维度出发,并以此为逻辑基础,加速培育符合时代发展和大众期待的教育家型职教教师。

关键词:职教教师;教育家型教师;专业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在教育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学生认知发展、情感培养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关键引导者。“教育家型教师”是教师的典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极致追求。简言之,教师素质提升的最终目标是达到“教育家”的标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以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核心目标,不断努力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1]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夯实教师发展体系。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激励机制,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2]2023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首次提出教育家精神,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建设指路引航、举旗定向。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稳步提升,在人才培养质量和课程体系建设上取得显著成功。当前,我国正处于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职教教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力军”,从国家宏观层面来看,培育教育家型职教教师有助于我国培养更多的“德技双馨”人才,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和技能型社会的建设。从职业学校中观层面来看,培养教育家型职教教师不仅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还有助于提升职业院校在大众心中的形象地位和促进职业院校稳定可持续性发展。从教师教学的微观层面来看,培育教育家型职教教师有助于提升教师之间的专业性知识传递效率[3],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教育家型职教教师的培养可以加速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建设;第二,教育家型职教教教师的培养有助于直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第三,教育家型职教教师培养为职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有助于提升职校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第四,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教师能力的提升也会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培育教育家型职教教师有助于加速教师与学生之间这种双向正循环。目前,学界对“教育家型”教师的研究集中体现在“教育家型教师”培养的价值意蕴、结构特征、评价体系、现实藩篱以及路径探赜等方面,对“教育家型职教教师”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阶段。部分学校在教师科学精神培育、创新能力提升、培养模式等方面有所调整,但仍然未能厘清“教育家型”教师培育的逻辑及其方法路径。归根到底,是没能厘清“教育家型”教师在不同场域中真实的角色定位,没能切实领悟到“教育家型”教师在培育过程中所面临的真实困境和现实压力。

“角色(role)”一词最早是一个与戏剧表演相关的概念,在戏剧舞台上通过角色表演来实现对人的个性化描述。1934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符号互动论的尝试人G·米德(Mead)将“角色”这一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领域[4],主要用以说明在社会这一大舞台上,人是其所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的总和,角色成为符号互动论的核心内容[4]。随着该理论的不断发展,出现了“社会角色”“角色扮演”“角色期望”“角色学习”等诸多概念。个体在社会中以角色的形式存在,角色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各种关系的结构体现,同时个体以角色存在的形式来获得自我、表现自我以及实现自我。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角色的概念被广泛传播,角色理论也被用于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研究,通过研究个体在不同场域的角色存在来揭示个体行为及其背后的规律,为研究个体在多重身份下的行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职教教师也会面临个体角色扮演、角色认同、角色期待等问题,因此,用角色理论分析教育家型职教教师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理论适切性[3]。

二、教育逻辑:教育家型职教教师培育的价值意蕴

当前,我国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技能型社会的建设、实现民族振兴皆离不开大批高质量的职教教师。从角色理论视域来看,教育家型职教教师培育是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

(一)时代诉求:符合大众对接受优质职业教育的诉求

教师作为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教师的水平和素养高低对教育质量有着直接影响。2018年《全球教师地位指数》报告指出,中国人最尊师重教[5],认同尊师重教理念的受访者占81%[6]。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先秦时期就有“天”“地”“君”“亲”“师”并尊之说,随后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又出现了“师说”“师道”“师法”等理念[7],并对后世影响深远。古代对教师也有着相应的标准,要求师者有崇高的道德修养、渊博的知识结构、威和并至的师者形象以及高超的教学艺术等,例如,荀子曾说:“夫师,以身正为仪,而贵自安者也。”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大众对教师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教师形象也由单一的“教书匠”转换为更立体的“教育者”。在教师学历上,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十年来,我国中职专任教师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人数正稳步提升。目前,我国在尝试各种实践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如“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同时还建立了一系列教师待遇保障制度[8],这些措施进一步体现了国家层面对教师培育的重视程度。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培养教育家型职教教师符合大众对接受更好的教育的诉求。在角色理论视域下,教育家型职教教师符合大众对职教教师的社会期待,也符合大众对接受优质职业教育的期待,培育教育家型职教教师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

(二)发展使然:教师、学生和学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角色理论认为,在社会上每个人的地位不是只对应一种角色,而是对应一束角色,这种关系被称为“角色从”[4]。从系统论的角度理解,可将“角色从”理解为一个开放系统,构成元素是个体所承担的角色,且这些元素受到个体意识和外界环境所影响和控制。从角色理论视角分析,教育家型职教教师的培育受益群体分别是职业教师、职校学生以及职业院校。

1.教育家型职教教师培训有助于职教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职教教师专业发展是指职业院校教师在自身的职业生涯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养的过程。教育家型职教教师的培育会促进教师坚定自身的教育信仰,拓展教育理论知识,提升教学实践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是同步的,从角色理论视角来看,在这一过程中,职教教师会将自身带入教育家的身份中,规范自身行为,提升自身专业实力,以贴合大众和自身对“教育家”的角色期待。

2.教育家型职教教师的培育有助于职校学生个性发展。受我国普职分流制度的影响,相较于普通学校的学生而言,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更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学习兴趣不浓、专业认同度不高、对未来迷茫以及各种其他生理或心理问题。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双边互动的过程,在互动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相较于一般教师,“教育家型教师”的优势在于有更丰富的实践经验,更纯熟的理论应用能力,能够更多地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帮助学生精准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职校学生个性发展。因此,培育教育家型职教教师对职校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3.教育家型职教教师的培育有助于职业院校的发展。师资建设是学校建设的关键一环,社会大众普遍认为,择校很大程度上都是在“择师”。因此,职业院校着力培育教育家型职教教师不仅能够培养大量优质技能型人才,也会形成品牌效应,提升职业教育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扭转大众心中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教育家型职教教师是职业院校向前发展的压舱石,职业学校应加强教育家型职教教师的培育,让更多职校教师转变为教育家型教师。

三、现实困境:教育家型职教教师培育的角色藩篱

在角色理论视域下,角色扮演是否成功不仅与角色自身相关,还会受与其交互的角色的影响[9]。在培育教育家型职教教师的过程中,能否培育出“教育家”职教教师不仅与教师自身角色相关,还与学生、大众、同侪教师及所处场域的资源分配等因素相关。近年来,我国社会进入现代化发展加速期,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都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速教育家型职教教师的培育是对当前社会大众期望的响应。然而,在培育过程中仍存在着相应的问题,本文将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教师个体层面以及学生层面加以分析和探讨。

(一)社会层面:角色定位失焦

失焦,这个词汇源自摄影领域,指的是一种特殊的摄影技巧,通过有意或无意地使画面的主体或某些部分脱离焦点,从而产生模糊的视觉效果。借此概念,教育家型职教教师角色定位失焦是指由各种繁杂的因素导致大众对教育家型职教教师角色的理解出现偏离,主要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教育并非一个孤立于社会之外的独立体系,它实际上与社会的其他诸多系统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在培育教育家型职教教师这一问题上,大众对职教教师的师角色期待会影响职教教师的培育方向和培养动力。社会对教育家型职教教师角色定位失焦,会导致在培育教育家型职教教师的过程中出现培养方向不明确,教师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一方面,职业教育的跨领域特性、教育对象的多元性以及发展环境的多变性共同促成了社会对职教教师的全方位期待[10],当这些期待远远高出当前职校教师所能达到的水平之后,社会大众对这一角色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落差,导致高职院校在职教教师培养过程中出现培养方向不明确等问题。另一方面,当今社会大多数人尽管认可技能的重要性,但却不认可通过职业教育能获得好的就业未来,从而导致大众心目中对职教教师和职业学校产生一种固有的、负面的刻板印象,对“教育家”型职教教师这一角色期待不高,认为只是对教师换了个称谓而已,在内心深处并不认同这一角色定位,这也会影响教师自身发展的内驱力。

(二)学校层面:角色塑造迷航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速和各项政策文件的出台,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也逐步意识到教育家型职教教师在学校办学和学生管理上的优势所在。相比与其他类型的教育,职业教育在师资培养上具有更高的复杂性,也面临更大的挑战。2022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中明确指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不得低于50%”。一名优秀的职教教师不仅要有高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和系统的教育教学技能,还需要有行业或企业工作经验。然而,在职教教师培育过程中,职业学校对教育家型职教教师的培养内涵、教育家型职教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及教育家型职教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和特质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和历史、客观的考察。在实践层面上,主要体现在教育家型职教教师的角色塑造迷航,常见的问题有以下两点。第一,职业学校过度重视技能学习而忽视精神引领。培育教育家型职教教师离不开教育家精神的引领,这种精神会激励每一位职校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追求卓越。在就业需求导向背景下,部分学校为了提升学生就业率在课程设置和教师培训上更偏向于技能训练和提升,而忽视了情感和精神层面的引导。这一现象虽能短暂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专业能力,却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脱离了教育的本质,这种重技能轻情感的高压场域并不利于教师进一步发展和成长。第二,职业学校过度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经验。教育活动是教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一项活动,教育家的诞生离不开教育实践的土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能进一步完成对于教育教学的情感积淀,进一步对自身的教育角色进行批判,进一步把握教学关键事件[11]。然而,许多职业学校缺乏科学、体系化的教师培养体系,过度强调教师对理论的学习而缺少对实践的思考,这并不利于教育家型职教教师的培育。

(三)教师层面:角色认知冲突

“角色冲突(role conflict)”指的是个体在面对与其角色身份不一致或相悖期望时所遭遇的矛盾状态,这种状态通常表现为个体无法满足某一角色所规定的行为标准或要求。在教育家型职教教师培养过程中,处于角色冲突状态下的教师会呈现出“自我防御”的心态,这种状态会导致教师处于一种低效能感的状态,本能地逃避相关培训,拒绝向另一身份靠拢。在角色理论视角下,职教教师对“教育家型”教师角色认同冲突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角色认知迷航、教师角色技能不足和教师角色权威下降三方面。

1.职教教师角色认知迷航。角色认知,也叫角色感知或角色领悟,是指个体对社会角色的理解和认识程度[12]。对于许多职教教师而言,他们对“教育家型职教教师”这一角色的认知高于对自身身份的认知,这会导致普通职教教师在向“教育家型”教师转型上缺少相应的动力。具体表现为教师未能理解职教教师“教育家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相关政策和理念不够理解,缺乏对自身教育身份的精准定位,从而缺少“教育家化”的动力。一般来说,“教育家”离我们的生活似乎很遥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认为教育家是一个过高的、不可触碰的角色,从而产生拒绝或逃避的心理。由于缺少对教育家型职教教师的正确认识,职教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容易走向实体的,易感知的方向,如效率至上,猛抓课堂纪律等。

2.职教教师角色技能不足。角色技能,是指个体在扮演特定社会角色的过程中所需的智慧、能力、技术及经验等个性化特质的综合体现[13]。教育家型职教教师是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体现,在教育理论素养、教育实践经验、教育教学表达等各方面都达到高超的水平。然而,在现实情况下,目前大多数职教教师在教师角色技能方面存在不足,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内容和环境等方面正处于不断革新与发展变化之中,面对连续的变革,教师现有的技能水平可能无法充分适应新的教育要求。面对理想角色和自身角色现有能力间的鸿沟,许多教师会缺乏直面挑战的勇气,从而导致其“教育家化”的路径受阻。

3.职教教师角色权威下降。正如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所言:“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性活动,教师角色权威是学校教育权威的集中。” 教师权威是指教师所拥有的使受教育者信从的力量,教师角色的权威通常来源于教师管理的权威和专业能力的权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道的传统,过去职业教育的形式常表现为“学徒制”,在学艺过程中,学徒与师傅之间隐含着“师生”“父子”等关系,再加之彼时技术革新相对缓慢,教师在管理和专业性上具有天然的权威。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式由传统的“师徒制”转变为职业学校班级授课制,教师在日常学生管理中又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从而导致职教教师管理权威下降。此外,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扩展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削弱了教师角色专业性权威。教育家型职教教师的发展路径是解决职教教师角色权威下降问题的关键所在,但教师角色权威过低也会阻挠职教教师“教育家化”的进程。

四、路径分析:教育家型职教教师培育的实践逻辑

高水平的职教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所在,教育家型职教教师是职教师资发展的至上目标。培育教育家型职教教师,既是时代赋予的重任,也是社会大众的普遍期待。在推动职教教师实现“教育家化”的进程中应做到“明确方向”“提升质量”和“规范评价”。

(一)明确方向:确定教育家型职教教师角色发展方向

培育教育家型职教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职教教师“教育家化”的发展路径,将具备教育家素质定位为职教教师专业成长的最终追求,这不仅为职业教育教师指明了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而且有效激发了他们追求卓越的内在动力。

1.政策上明确并落实职教教师向教育家型职教教师发展的路径。在“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和“普职比大体相当”的政策背景下,职业教育紧密关联着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技能型社会的构建。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应当协同合作,共同制定一系列详尽且具有操作性的政策文件,以推动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向教育家型职教教师的转型。政府相关部门需针对不同专业领域的特点和不同地区的具体条件,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和实施细则,为职业院校的教师明确专业发展的路径,并赋予他们前进的动力。此外,我国应当积极促进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协作与融合,通过建立合作桥梁,促进资源共享、知识交流和师资培养模式的创新。

2.精神上确立以教育家精神为核心价值引领。教育家精神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宝贵财富,蕴含着坚守教育使命与追求教育创新的双重内涵,它激励着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与实践,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教育家型职教教师的培育是一条既漫长又充满挑战的征途,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弘扬教育家的精神,铸造具有时代精神的“大先生”[14]。教育家精神的引领有助于职教教师坚定教育信念,坚守教育理想,增强职教教师专业发展发展动力。

(二)提升质量:提高教育家型职教教师角色培养质量

当前,我国在培养教育家型职教教师的过程中,主要面临着现有职教教师的角色能力与社会对教育家型职教教师角色的期望之间存在不匹配的问题,因此,提升职教教师能力水平是培育教育家型职教教师的关键。

1.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职教教师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力量,直接关系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结果。一方面,职业院校要严格把控职教教师的入行标准,注重教师综合素质,包括专业技能、教学能力以及道德品质,发掘那些具备扎实技术能力、富有教学智慧,并拥有高尚德行的人才。只有深刻认识到职教教师身份和使命,将来才有可能成为受人尊敬的人民教育家。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搭建职教教师学习共享平台,增强职校教师团队建设。教育是以学生为本心的社会活动,它随着学生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所面临的问题也会随之变化。创建共享平台有助于职校教师间资源共享,互助合作,构建良好团队文化,并激励教师自我发展。

2.强化职教教师培训核心课程建设。建设一套高质量、系统化的职业教育教师核心课程体系,是有效培育职业教育教师关键能力的最佳途径。首先,职业教育教师的课程培训体系建设要突出教育家精神的主导作用。教育家精神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内驱动力,更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标杆[1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指导职业教育教师明确职业发展轨迹及激发其职业发展热情极为关键。精神文明的培养和提高使得教师能够更加明确地识别自己的职业追求,进而在其职业道路上表现出更为显著的主动性和持久的驱动力。此外,职教教师要专注于提升自身的核心技能,这对树立教师角色权威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职教教师课程培训内容上,职业院校要督促教师加强核心技能类的学习,包括教育教学技能、学生管理技能和信息技术技能等。

3.鼓励职教教师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实践。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活动,能够有效促进教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内在素养并加以应用,这是职教教师专业成长最为迅速的途径。在培养具备教育家素质的职业教育教师这一过程中,职业院校不仅要强调精神指导和技能提升,还应特别重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三)规范评价:规范教育家型职教教师角色评价体系

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曾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16]”近年来,我国也在不断探索新时代“教育家”型教师的培育,然而,在评价教育家型职教教师方面,目前尚缺乏一个全面且得到广泛认可的评价体系。一套科学、规范的职业教育教师角色评估体系,对引导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向具有关键作用,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教师成长为“教育家”教师的内在积极性。

1.采用多维度可量化评价模式。教育家型职教教师代表了职业教育教师的最高职业追求,其重点不仅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在于全面促进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发展,是真正意义上的“育人”“育才”。构建一套包含职教教师的知识涵养、专业能力、教育理念和专业成就等多个维度的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对职校教师明确专业化成长路径、识别个人发展短板以及激发其向教育家型职教教师转型的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职教教师角色评价视角上,在对职教教师角色进行评价时,学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反馈和同行评审的结果,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2.注重过程性、增值性评价。职教教师“教育家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对职教教师进行评价时,职业院校应以职校教师成长为本,注重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个体能力增长,采用多元化评价模式,关注职教教师成长的过程,有效地激励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进步。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现代化社会的建设、乡村振兴皆需要更多高质量技能型人才。职教教师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职业教育应重视职教师资的培育和队伍建设,培养更多具备教育家素质的职业教育教师以满足社会对高质量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


引用格式:

马宽斌,韩松.教育家型职教教师培育:教育逻辑、现实困境与路径分析——基于角色理论的视角[J].职教通讯,2024(09):73-80.


END


你“在看”我吗?

职教通讯杂志社
《职教通讯》是中国职教界重要的主流媒体,创刊30多年来,始终坚持“宣传职教,研究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的办刊宗旨,逐步形成了切合时代脉搏,贴近职教实际,聚焦职教热点与难点,关注职教改革与发展,融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于一体的办刊特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