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唐林伟 梁钰 文思群|基于绿色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

文摘   教育   2024-08-20 16:15   江苏  




作者:唐林伟,浙江师范大学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校聘教授,博士



作者:梁钰,湖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2022级硕士研究生



作者:文思群,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工程师



摘要:基于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与要求,借助Nvivo12 Plus软件对湖南省13个高水平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在培养目标与规格方面,关注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但与绿色发展脱节,专业特色不明显;在课程设置方面,尚未形成绿色课程体系;在师资队伍与教学条件方面,可以满足基本教学要求,但缺少绿色元素。为此,培养方案优化的重点工作应包括:深化产教融合,加强科教融汇,建立绿色技能开发闭环系统;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兼顾“可持续发展”与“适应绿色发展”的双重价值,培养体面就业的绿色工匠或绿色工程技术人员;基于专业特色,构建绿色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绿色认知,强化绿色技能培养,发挥全员育人功能;以数字转型为手段,升级绿色教学设施,完善校园能源管理工作体系。

关键词:绿色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文本分析;湖南省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列为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之一,并就“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了战略部署,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2022年10月,教育部印发《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要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全面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各个层次和各个领域,培养践行绿色低碳理念、适应绿色低碳社会、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的新一代青少年。要实现绿色发展,仅通过技术和经济政策很难解决可持续发展的底层问题。只有促进教育链、人才链、技术链和产业链的融合,职业教育才能真正把各种因素链接在一起。本文对湖南省11所“双高”院校的13个高水平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文本分析,以了解我国高职院校绿色技能开发方面的基本情况,发现实际问题,为高等职业教育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行策略与优化路径。

一、绿色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

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1]。实现绿色发展,发展绿色产业是重点,“绿化”传统产业是关键。绿色发展是涉及全产业系、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变革,这一变革对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系统要求。

(一)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绿色经济发展需要,培养“绿领”人才

从传统褐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急需培养大批绿色职业从业者,即所谓的“绿领”人才。到2030年,在能源可持续利用的转型过程中全球范围内将产生2 500万个工作岗位[2]。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劳工组织、欧盟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的相关界定看,绿色职业有四个主要特征:一是直接对环境保护和恢复有关联的工作;二是一份体面的、有职业发展前景的工作;三是相关从业者主要分布在两种类型的行业企业,即绿色产业(green industries)和(正在被)绿化产业(greening industries);四是相关从业者多是一线工作的技术工人,需要接受职业教育或相关技能的再培训。[3]可以看出,培养“绿领”人才正是职业教育应承担的主要任务,而且随着绿色经济的发展,资本投向与技术创新不断催生出新的绿色职业。2015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以字母“L”标识判定了125个绿色职业,2022版本的“大典”又新增了9个绿色职业,使其占到职业细类总数的8%。绿色经济的兴起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产业“绿化”及绿色产业发展需求,培养“绿领”人才,应成为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意涵。

(二)人才培养规格:开发绿色技能,优化能力结构

在工业4.0的柔性生产模式下,即使是一线员工也需要掌握相对完整的工作过程知识,从对原材料的理解到原材料被加工成成品,这整个过程都需要其具备对环境的敏感性。根据工作具体分工和行业差异,高职相关专业需要培养的绿色技能应包括通用绿色技能、专业绿色技能以及绿色转型的管理能力三种(见表1)[4]。对专业绿色技能而言,又可以分为针对I类技术的绿色技能和针对II类技术的绿色技能[5]:I类技术指需要比较长时间、比较好的学习条件进行的职前培训或学习的技术;II类技术指在技术升级和转型中培训难度不大或者时间不长的技术。通常I类技术是与新兴绿色职业相关联的“新生型”技术,比如生态农业技术、电动车制造技术等,而II类技术是在对传统产业“绿化”过程中,技术升级和转型难度不大的“改良型”技术,比如传统建筑工程师转型为绿色建筑工程师,只要经过很短时间的培训就能掌握绿色建筑的标准和技术要求。

(三)人才培养理念: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实现体面就业

从工具理性的角度分析,绿色技能开发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人力资本要素,但从国际上对绿色工作必须是“体面工作”的共识看,绿色技能开发也彰显了对人自身发展关注的本体价值。这一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教育”(ESD)的思想是一致的:不仅关注学生的环境意识与觉悟的培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且强调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强调让学生未来过上高质量的生活,而后者更是前者的基础,即只有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绿色发展蓝图与梦想。“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绿色技能开发的核心,为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各级职业教育的重新定位提供了框架”[6],可以说,开发绿色技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实现学生体面就业是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应秉持的基本理念。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湖南省11所“双高”院校中包括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铁道机车车辆制造与维护、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数控技术、刺绣设计与工艺、汽车智能技术、飞行器维修技术、应用化工技术、餐饮智能管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护理等在内的13个国家高水平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文本为研究对象,这13个专业群涵盖了一二三产业,有4个专业群人才培养的职业面向涉及了轨道列车司机(4-02-01-01)、汽车工程技术人员(2-02-07-11)、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6-18-01-13)、汽车工程技术人员(2-02-07-11)、农作物植保员(5-05-02-01)、病虫害防治工(5-05-02-01-001)、植物检疫工(5-05-02-01-002)以及农业经理人(5-05-01-02)等8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中标注为“L”的绿色职业。

(二)研究工具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借助计算机辅助质性分析工具Nvivo12 Plus对11所高职院校13个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文本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归纳、概括,形成不同层级的概念范畴与类属划分。编码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开放式编码与轴心式编码。本研究对文本进行开放式编码,通过对原始文本资料主题进行归类形成子节点,然后通过聚类子节点编码以形成轴心式编码即父节点,并以节点出现的编码频次为编码参考点,最终形成了1 317个参考点。在有效编码的基础上,结合适应绿色发展的人才培养需求,本研究分析了“双高”院校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现状、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三、结果与分析

(一)整体情况:绿色发展意识逐步兴起

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绿色培养的科学规划,是各专业群开发绿色技能、培养绿色人才的依据和保障。本研究运用Nvivo12 Plus对2020级和2022级人才培养方案文本内容进行词频统计,结果显示,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文本内容中涉及绿色发展内容的专业群有9个,培养重点在提升学生的绿色素养、为学生营造相对良好的绿色校园学习环境、配备一定的绿色校园基础设施等。部分绿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职院校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专业教学中的改革趋势,即在培养学生绿色素养的同时,注意教授更为实际的绿色生产技术。更新后的2022级人才培养方案涉及绿色培养方面的内容有明显增多,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两部分,对学生的绿色素养有了更明确的要求,增设了培养学生绿色专业技能的课程。可以看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词频数量上升,安全教育也得到了学校更高的重视。然而,绿色发展在近两年人才培养方案中整体还停留在浅表层,主要表现在提升全体学生的绿色素养、培养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建设绿色校园等方面。

(二)培养目标与规格:关注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但与绿色发展脱节,专业特色不明显

本研究对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有关的本文内容进行编码,产生了18个子节点。最终,通过提炼聚类形成了“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四个父节点。具体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相关高水平专业群对人才培养目标类型定位主要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2种,其中6个专业采用前者,7个专业采用后者。不管是“高素质”,还是“复合型”,都突破了面向狭隘“工种”培养人才的藩篱,体现出相关专业对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关注,这也是专业“群”建设的应有之意。但就与绿色发展相关的表征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修饰语中,面向传统需要“绿化”产业的专业群在表述上未有任何体现,面向绿色职业的专业群也很少意识到绿色职业的意涵与特殊性。知识节点的编码情况反映出要求学生掌握的绿色知识大多属于“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保、安全消防等”类型的通用知识。绿色技能的着力点在以软技能形式存在的绿色意识和行为能力方面,能力节点的编码情况反映出当前“双高”院校对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均比较重视,对专业拓展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相对强调较少。研究发现,明确提出对学生绿色能力方面的要求仅有三处,极少专业明确提出了与专业职业面向相关的技术方面的绿色能力目标。素质节点的编码情况反映出院校对职业素养的重视程度最高,对于人文、身心素养以及绿色素养提出了基本要求。多数专业群对于绿色素养的要求是与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等素养并列提出的,缺乏对绿色素养的具体描述。事实上,绿色发展不仅涉及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等新兴绿色行业,也更包括需要“绿化”的诸多传统产业,而后者是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在服务产业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绿色发展的基本需求,还应深入分析行业特色,把这些“一般性”和“特殊性”要求都反映到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厘定中。

(三)课程设置:以选修课程为主,尚未形成绿色课程体系

本研究对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相关内容进行自由编码,其中公共基础限选课及公共基础任选课是学生依据学院所开课程自行选择其中几门,这里所统计的编码参考点数则是学校所提供的全部课程。最终,开放式编码共产生7个子节点,对开放式编码产生的7个子节点进一步提炼,最终得到“课程结构”这一父节点(见表3)。

根据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文本编码分析发现,公共基础必修课、公共基础任选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在课程结构中的占比相对较多。而通过对相关专业群的绿色课程进一步分析可知,绿色课程多属于选修课,课程目标主要集中在培养通用的以软技能形式存在的绿色意识和行为能力,这些隶属于劳动教育类或美育类的课程相较其他课程自然处于弱势地位。有极少数课程关注了与特定绿色职业相关联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方面的能力(见表4),但尚未形成系统而有针对性的绿色技能开发的课程体系。除此之外,当前与绿色发展密切相关的碳排放统计核算、碳排放与碳汇计量监测等在课程内容中更是处于缺失状态,也缺乏能够针对绿色转型的领导力和管理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整体上,传统产业“绿化”和新兴绿色产业发展的技术和工艺尚未及时反馈到高职教育的课程中。

(四)师资队伍与教学条件:满足基本教学要求,缺少绿色元素

本研究对人才培养方案中师资队伍相关内容进行自由编码,产生了5个子节点,进一步提炼得到父节点“师资能力要求”,并对编码参考点数进行统计,具体如表5所示。本研究对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设施相关内容进行自由编码,得到“专业教室”“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3个子节点,进一步提炼得到父节点“教学设施”,具体如表6所示。

研究发现,在师资队伍部分,大部分院校主要介绍了师资队伍的构成以及各类教师的专业情况,其中并未出现对教师所具备绿色技能的专门描述,仅有一些间接的表述。例如,在介绍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师资队伍中的兼任教师时提出,“兼任教师能切实将化工企业中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等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文本中,也未出现对于绿色技能教学设施及场地的具体描述,未标明现有场地能否满足绿色技能培养的需求。由此可见,除了直接面向绿色职业的职业教育专业外,不管是教师绿色意识和绿色技能的开发,还是学校学习场所的设计与建设,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起到根本质量保障的具体环境很少关注绿色发展的相关议题,这也说明绿色发展、绿色技能开发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四、结论与启示

整体而言,从目前相关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文本分析结果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对绿色发展的关注还不全面。尽管人才培养目标表述贴上了“复合型”“高素质”的标签,但如果不能主动适应产业绿色转型与“绿化”升级的高质量发展需求,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将受到很大限制,甚至根本无法持续发展。这样的目标定位也造成了在人才培养规格上绿色内涵的不足与专业特色的缺失,其结果必然导致不管是面向传统产业还是针对新兴绿色职业的专业群,与绿色发展相关的技能开发尚处于初始阶段。除了部分面向新兴绿色产业的专业,诸多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专业绿色技能开发尚未真正纳入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高职绿色课程体系尚未形成,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很难真正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需要。2023年5月,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升级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支持职业院校积极开设绿色紧缺专业,促进传统专业绿色升级,普遍开展适应新业态、新领域、新材料的绿色技能教育。这是在国内首次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服务绿色经济发展的区域实践方案。随着绿色发展战略的落实,基于对相关实践问题的分析,我们认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第一,深化产教融合,加强科教融汇,建立绿色技能开发闭环系统。“很多国家的问题是,没有形成绿色治理机制,政策制定部门沟通不足。最为关键的是,与绿色技能开发相关的利益部门、机构通常没有包含在环境政策开发主体中”[7]。因此,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前提性工作是建立起涵盖各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机制。要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强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体建设,同时重点发挥高职院校优质师资在绿色技术研发方面的优势,探索以问题导向、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的协同创新机制与模式,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发展,才能真正形成绿色技能开发的系统制度设计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与绿色发展的对接。

第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兼顾“可持续发展”的本体价值与“适应绿色发展”的工具价值,培养体面就业的绿色工匠或绿色工程技术人员。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表述上,需与时俱进地强调职业教育对于产业发展适应性的工具价值,这是实现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的基础和前提。把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体面就业的绿色工匠或绿色工程技术人员,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本体价值和工具价值的统一:(1)“体面就业”彰显了对学生自身发展目标的关注;(2)“绿色”是对绿色经济发展需求的外在满足;(3)“工匠”本身一方面代表着一种完满的、而非被分工割裂的工作与生活状态,另一方面也与工业4.0时代的自适应生产模式相适应;(4)“工程技术人员”主要包括现场工程师和技术型人才,这是与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高移的趋势相适应的。

第三,基于专业特色,开发绿色技能,构建绿色课程体系。绿色课程体系的构建,难点不在于通识类课程,而在于与I类技术和II类技术相关的专业类绿色课程的开发。事实上,一、二、三产业所开展的绿色实践是有很大区别的:农业领域绿色主要是节水、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以及优化作物种植方式等;服务行业更多地与能源节约有关;而工业领域则更多地是绿色采购、循环利用、废物处理、污染控制、节能评估等。高职院校在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中需要做的是,分别对接绿色行业企业及绿色转型发展行业企业的需要,与行业企业的专家一起构建针对I类技术的课程,把企业的绿色技术有机地融入传统课程,从而满足企业对II类技术应用的需要。

第四,提高教师绿色认知,强化绿色技能培养,发挥全员育人功能。绿色发展需要职业院校进行系统性的转变。绿色发展、绿色技能以及绿色职业等都是相对较新的概念,很多教师的对其理解尚停留在环境保护层面,对高职教育在绿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认识还很不充分。绿化职业教育(greening TVET)的意义和必要性包括:有助于促进环境自觉的行为;绿色工人具有更强的受雇佣能力,绿色劳动力有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绿色领域发展所创造的就业潜力巨大;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需要与绿色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针对性支持。[8]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师范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学院要结合实际在师范生课程体系、校长培训和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中加入碳达峰碳中和最新知识、绿色发展最新要求、教育领域职责与使命等内容,推动教师队伍率先树立绿色理念,提升传播绿色知识能力。要在提高全体教师绿色发展相关重要性认知的同时,重点通过企业定岗培训培养教师的专业绿色技能,让教师有情怀、有知识、有技能构建起针对通用绿色技能、专业绿色技能和绿色转型的管理能力培养的全员育人体系。

第五,以数字转型为手段,升级绿色教学设施,完善校园能源管理工作体系。数字能力和绿色技能培养是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开发过程中,对实训设备的要求包括:一是要满足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需要,同时要以数字化转型为手段,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设备上的有效应用,实现能源管理的智能化,助推专业教学绿色转型升级。二是要积极联合科技企业建立绿色技术实践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等,并促进绿色成果转化,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对于绿色理念和绿色技能的实际理解力和操作能力,推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新建绿色专业教学设施的同时,也要注意对现有教学设施的优化,配合具体课程的需求,引进相关教学用具,通过绿色、可持续的方式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为学生提供更加与实践学习的需要相匹配的绿色教学环境。


引用格式:

唐林伟,梁钰,文思群.基于绿色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以湖南省13个高水平专业群为例[J].职教通讯,2024(07):35-45.


END


你“在看”我吗?




职教通讯杂志社
《职教通讯》是中国职教界重要的主流媒体,创刊30多年来,始终坚持“宣传职教,研究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的办刊宗旨,逐步形成了切合时代脉搏,贴近职教实际,聚焦职教热点与难点,关注职教改革与发展,融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于一体的办刊特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