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发展】邓晓宇|学习型组织视域下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同体建设的路径研究

文摘   教育   2024-09-23 09:05   江苏  




作者:邓晓宇,南宁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同体建设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推动力,也是破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学习型组织视域下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一个系统化、整体化的团队,当下还存在系统思维不足、共同体愿景不明、团队合作制度不全及传统理念固守等困境。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系统思维、构建共同愿景、完善制度建设、重塑教学理念,创新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同体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同体建设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职业院校优良建设的核心群体。面对当前职业教育生源良莠不齐及人才培养层次不断升级,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各界对职业教育的期盼及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育要求。建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同体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育社会所需人才的必然之举。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同体是在共同愿景和各方主体协调的基础上,为提升教师教学质量而建立的教学创新团队[1]。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我们可以把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看作一个学习型组织,团队里的成员在一个充满学习的氛围里,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助力高质量人才培育。基于此,学习型组织理论为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新视角。本研究通过探讨学习型组织领域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内在机理,发现当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不足,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设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同体建设提供发展思路,助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下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同体的内在机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圣吉博士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中首次提出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心是团队中个体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创造性地发挥想象力,培养团队合作的习惯和能力,从而使集体和个人实现所期望的目标[2]。学习型组织理论强调个体要适应外在环境的快速变化,通过形成系统思维、实现共同愿景、团队共同学习、努力改善心智,维持和提高竞争力[3]。在学习型组织中,每位团队的成员都具有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权利,整个团队都处在学习的氛围中,团队中的成员都会不断地进行学习、创新,获取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一)核心: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是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核心,是指将物质系统视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的思维方式。它强调个体要从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以及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把握系统的整体结构,系统思维强调以下三点。一是整体观。系统思维强调教学创新团队是一个整体,在团队建设中,职业院校要综合考虑团队成员的年龄、学历、专业背景等因素,以实现团队整体效能的最优化。二是关联性。系统思维关注团队成员之间以及团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团队建设要充分考虑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以及团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协同创新。三是动态性。系统思维关注教学创新团队的发展和变化过程,强调团队建设要关注团队成员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团队整体的发展趋势,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团队结构提升团队成员能力,推动团队不断向前发展。

(二)导向: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指教师团队成员所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未来追求,成员自愿参与团队活动,发挥自身才能,实现共同目标,从而保持团队的凝聚力[4]。这一愿景不仅为团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还能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教学创新团队不断向前发展。首先,共同愿景具有一定的凝聚作用。共同愿景作为团队成员一致认同的目标,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它能够将团队成员紧密团结在一起,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在共同愿景的引领下,团队成员能够超越个人利益,将个人发展与团队发展紧密结合,形成强大的合力。同时,团队成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彼此的工作,形成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这种氛围有助于减少团队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和创新能力。其次,共同愿景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共同愿景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团队成员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团队的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方向,不断挑战自我,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计划和策略,以螺旋式上升的状态形成凝聚力,确保团队的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三)保障: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是指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需要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共同成长与进步。这种自我超越不仅体现在团队成员教学技能的提升上,更包括个人思维、观念、行为等方面的全面进步。一是提升教学技能与专业素养水平。在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中,成员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能够提升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水平,这包括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效果等。有组织、有针对的进行团队学习,可以帮助团队成员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以更加开放、创新的态度面对教学工作中的挑战。通过团队内部的交流与合作,团队成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四)基础:改善心智

改善心智是指通过优化团队成员的思维模式、提升认知能力和扩展思维边界,推动团队的创新与发展。改善心智不仅有助于个人成长,更是团队持续进步和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改善心智的首要任务是打破团队成员固有的思维定式,使其能够用全新的视角看待教学问题,从而产生更多的新想法。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鼓励团队成员进行跨界思考,可以有效激发团队的创新活力,推动教学创新团队不断发展。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同体建设需要团队中各成员的共同努力,团队成员不仅要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理论能力,还要了解和正视自己的心理需求,勇于接受不同的教育理念,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改善心智还包括提升团队成员的认知能力,包括对教学规律、学生需求以及行业动态等方面的深刻理解和把握。通过学习和实践,团队成员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视域下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同体建设困境

高职教师创新团队共同体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人才培育质量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对高职教师创新团队共同体建设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高职教师的来源多样和其知识体系的差异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同体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同体建设主要表现在环境困境、认知困境、制度困境和能力困境等方面。

(一)环境困境:系统思维缺乏导致教师环境应对能力不足

环境是指个体生长和存在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组成的外部及内部环境。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发展过程中主要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挑战严重阻碍了团队向学习型组织转变的进程,进而影响了教学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

1.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对外部环境把握不足。外部环境是指团队共同体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来自团队外部的、影响或制约其建设与发展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和。一是团队成员对政策与市场趋势理解片面。在系统思维缺失的情况下,团队无法全面、深入地理解国家教育政策、市场动态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导致教学创新方向与市场需求脱节,无法有效对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二是行业合作与资源整合不力。由于缺乏系统思维,团队整体在寻求行业合作、资源整合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有效识别并利用外部资源,也无法与相关行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从而限制了教学创新的可能性。三是信息数字化时代带来的环境变化和冲击。由于团队整体缺乏系统性思维,教师不能适应数字化技术带来的教学变革,也不能很好地利用数字化工具和技术提高自身的的教学能力。

2.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对内部环境的协同与整合不足。共同体在建设过程中,团队内部各要素之间未能有效地形成合力,导致各种人才资源和教学资源无法充分整合,进而影响了共同体教学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整体效能的发挥。一是资源分散与浪费,共同体内部存在资源分配不均、重复建设等问题,教学资源无法得到高效利用,甚至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二是信息交流不畅。团队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信息共享机制,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和共享,影响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创新。三是人才结构不合理。共同体内部存在人才结构单一、缺乏多样性等问题,在某些教学领域缺乏专业人才支持,影响了共同体整体的发展水平。

3.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内部文化与环境的差异性。由于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教学环境以及专业领域,他们在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一是价值观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团队成员拥有不同的教育观和价值观,共同体在目标设定、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容易出现分歧。二是思维方式差异。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可能习惯于自身的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这会影响他们在共同体中的协作方式和创新效果。三是行为习惯差异。团队成员在教学实践、沟通方式、决策过程等方面存在不同的行为习惯,这会影响到共同体内部的协调性和效率。

(二)认知困境:共同愿景不明导致教师自身发展目标模糊

在学习型组织理论视域下,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认知困境主要指的是团队成员在推动教学创新过程中,由于认知局限或偏差,无法准确理解和把握教学创新的本质和方向,从而影响了团队的创新能力和成果。

1.团队凝聚力与协作精神缺失。一是团队成员各自为政。在缺乏共同愿景的情况下,团队成员往往只关注自己的教学工作和个人发展,缺乏团队协作和整体意识,团队成员之间难以形成合力,无法有效推进教学创新。二是沟通障碍与信任危机。由于缺乏共同目标,团队成员之间出现沟通障碍和信任危机,团队成员无法就教学创新的方向和策略达成共识,也无法有效分享资源和信息,从而影响团队的整体效能。

2.教学创新方向不明与动力不足。缺乏共同目标会使团队成员在教学创新过程中感到迷茫和不确定,工作目标无法与整体目标相契合,导致其创新动力不足。同时,在没有共同目标引领的情况下,团队成员可能只关注短期的教学成果和个人利益,而忽视长期的教学改革和创新,这种短视行为会限制团队的创新视野和深度,不利于形成持续的教学创新动力。

3.教师角色定位不清。一是团队定位模糊。由于缺乏完善的共同体建设制度,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往往难以明确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成员对团队的目标和职责理解不一致,难以形成合力。二是角色与职责不清。在教师创新团队共同体中,每个成员应该承担的角色和职责往往缺乏明确的规定,导致团队成员之间出现工作重叠、遗漏或相互推诿的情况,影响团队的整体效能。

(三)制度困境:团队合作制度不全导致教师队伍管理困难

在学习型组织理论视域下,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同体建设中的制度困境主要体现在现有制度的不足、制度之间的冲突及制度执行不力等方面,影响了共同体建设的顺利进行和教学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

1.激励与考核机制不健全。一是缺乏有效激励。教师创新团队共同体缺乏明确的奖励和晋升机制,使得成员缺乏创新的动力和积极性。二是考核机制不合理。现有的考核机制过于注重量化指标,如论文发表数量、课题申报等,忽视了团队成员教学创新实际效果的评估。这种考核机制导致团队成员过于追求短期成果,而忽视长期的教学质量。

2.资源保障与支持制度不足。一是资源分配不均。由于缺乏完善的共同体建设制度,教师创新团队在资源分配上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的情况,一些团队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设备或技术支持。二是缺乏专业指导与支持。教师创新团队在教学创新过程中往往需要专业的指导和支持,然而,由于共同体建设制度不全,团队难以获得外部专家或同行的帮助和建议,创新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无法及时解决。

3.合作与交流机制不畅。一是内部沟通不畅。教师创新团队内部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成员之间无法及时分享信息、交流经验和协作解决问题,团队在创新过程中出现信息孤岛和协作障碍。二是外部合作不足。由于缺乏完善的共同体建设制度,教师创新团队难以与其他高校、企业或研究机构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限制了团队获取外部资源、分享创新成果和拓展创新视野的可能性。

(四)能力困境:传统理念固守导致教师团队发展滞后

学习型组织理论视域下,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同体建设中的能力困境主要指的是团队成员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源于个体能力的局限,也可能源于团队成员之间能力的不匹配或缺乏协同。

1.教学理念与方法滞后。一是传统教学理念束缚。部分高职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习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主体性和学习需求的关注。这种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阻碍了教学创新的发展,使团队难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二是教学方法单一陈旧。一些高职教师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对学生学习特点和现代教学技术的了解和应用,导致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也无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2.创新意识缺乏与创新能力不足。一是创新思维缺乏培养。团队成员普遍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难以在教学创新过程中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二是创新实践经验不足。由于缺乏创新实践的机会和平台,高职教师往往缺乏实际的教学创新经验,他们在面对新的教学问题时,难以灵活运用创新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习与适应能力有局限。一是学习动力不足。固守传统理念的教师往往缺乏主动学习和适应新知识的动力,他们对新的教学理论、技术和方法持保守态度,不愿或不敢尝试新的教学实践。二是适应能力有限。面对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和技术发展,固守传统理念的高职教师可能表现出较弱的适应能力,他们难以快速掌握新的教学技术,也无法有效应对教学过程中的新挑战。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视域下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同体建设路径

要突破当前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中面临的困境,我们需要对各个环节逐一突破。在学习型理论视域下,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需要从加强系统思维、构建共同愿景、增强职业认同和强化知识学习等方面进行建设。

(一)加强系统思维,完善团队环境协调能力

高职院校在团队建设的全过程中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论,从整体和全局上把握问题,看透事物相关结构之间的关系,确保团队建设的各个环节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完善外部环境建设。一是要有效利用政策。教学团队需要深入研究国家及地方政策,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同时,还要结合共同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推动共同体发展。二是加强行业合作与对接。高职院校通过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将教学创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促进共同体与行业的深度融合与交流。三是加强与其他高职院校的合作与交流。教师要积极分享教学经验和创新成果,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联合开展科研项目等,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2.优化内部环境建设。一是优化组织结构。高职院校需要调整和完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同体的组织结构,确保各部门职责清晰、协同高效。二是完善内部沟通机制完善。教学团队要建立定期沟通机制,确保教师之间能够及时交流教学心得、共享创新成果,如建立在线交流平台,方便教师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以便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另外,高职教师不仅需要熟悉各种信息化手段,还需要具备信息化运用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5]。

3.加强文化与环境的融合。高职教师应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审视教学,通过深入理解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形成对教学的全面认识。一是实现文化融合与共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同体应深入了解和尊重各成员的文化背景,通过组织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同时,团队还要建立共同体的核心价值观和教学创新理念,形成文化共识,为共同体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营造文化氛围。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要积极营造开放、包容、创新的文化氛围,鼓励成员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勇于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设立创新奖励机制,激发成员的创新热情,推动教学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三是提升团队的环境适应性。针对不同的外部环境,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同体应制定相应的策略。面对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共同体应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和方式。

(二)构建共同愿景,明确个人发展规划

共同愿景能够为团队成员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动力,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和相互支持。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共同体建设中的共同愿景是指共同体全体成员对教学创新目标和发展方向的共同期望和追求。它集中体现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理解和共同价值取向,是团队凝聚力和创新动力的源泉。

1.明确共同愿景的内涵与价值。共同愿景是团队成员共同追求的未来景象,它不仅是团队发展的方向指引,更是激发团队成员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源泉。在建设共同愿景的过程中,教学团队成员要明确其内涵和价值,确保愿景符合团队的使命和价值观,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共鸣和热情。同时,教学团队还要注重教师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兼顾不同教师的需求和期望。

2.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要构建一个积极、开放、协作的学习环境,激发团队成员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进而提升团队的整体教学效果和创新能力。一是团队成员之间需要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良好关系。每个团队成员都应该认识到自己在教学创新中的独特价值和贡献,同时也应该尊重和欣赏他人的观点和想法。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团队成员可以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提升教学能力和创新水平。二是加强团队成员协作。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取决于团队中每一位成员的努力,只有充分发挥出团队中每一位成员的优势和特长,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的教学团体,才能更好的进行团队建设[6]。因此,团队成员应该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和项目,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协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也是营造良好团队学习氛围的重要保障。

3.优化团队结构与角色分配。共同愿景要求团队在优化过程中注重团队成员的结构和角色分配。协同是指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要素或资源进行一定的整合,从而使其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去完成目标[7]。高职院校要分析团队成员的年龄、学历、专业背景等因素,合理安排团队成员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职责。同时,根据教学创新团队的需要,高职院校应积极引进具有不同专长的教师,实现团队成员的互补和协同。通过构建共同愿景,团队成员能够深入理解团队的整体使命和长远发展目标,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紧密结合,这有助于形成团队凝聚力,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共同推动教学创新团队的发展。

(三)完善制度建设,打造团队学习合力

制度建设是指为保障和推动共同体的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具有约束性和指导性的文件、规则或政策。这些制度旨在明确共同体的目标、任务、成员角色与职责,规范共同体内部的运作机制,以及确保共同体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与配合。团队成员间的深度合作和持续学习,不仅能够提升整个团队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水平,同时也能够促进每个成员个人的专业成长和自我突破。教师的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基于自身的能力和经验逐步确认自身教师角色的过程,这也是其对自身当前所做事情的认同[8]。高职院校要完善制度建设,应让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享受到平等的资源、机会和对待,充满幸福感和认同感[9]。

1.健全激励与考核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是激发教师学习动力的重要保障。教师教学团队共同体通过建立科学、公正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如可以设立教学创新成果奖、优秀教师奖等奖项,对在教学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团队成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同时,共同体应建立定期的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帮助团队成员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存在的问题,提升其教学能力。

2.健全共享知识与资源保障机制。一是建设在线论坛或社区。团队共同体要为教师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二是建设线上分享平台。高职院校需要整理和上传各类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教案、视频教程等,方便教师查阅和下载。团队成员要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资源和教学心得,形成知识共享和资源互补,为团队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三是设置定期分享活动。通过定期的教研活动、教学观摩、集体备课等形式,团队成员可以进行深度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升教学效果。团队学习不仅包括经验的分享和技能的交流,还强调团队成员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通过不断的反思,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寻求改进和提升。

3.建立合作与竞争机制。合作与竞争是实现团队成员自我超越的重要外部条件。团队成员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应对教学中的挑战和问题。同时,团队教师也应保持一定的竞争态势,通过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等方式,激发团队成员的自我超越潜能。个人学习是团队学习的基础,而团队学习则是个人学习的延伸和拓展。团队成员应注重个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团队学习,与团队成员共同分享、交流、合作,实现团队整体教学能力的提升。

(四)重塑教学理念,强化教学创新能力

强化教师的教学能力及专业能力,不断完善在二者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同体建设的基础任务[10]。作为典型的知识型学习组织,知识创新是教学共同体建设的核心因素,也是打造其团队核心竞争力和优势的必然要求[11]。因此,团队建设必须强化成员知识学习,打破以往的教学理念及惯习。

1.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高职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探索和总结反思,满足当前教学需求。其次,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在数字化教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教师应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和工具,不断探索数字化教学的创新路径,推动教学发展。

2.完善创新意识和能力。一是加强创新理念与意识培养。高职院校不仅要组织教师参加创新理念、创新方法的培训,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创新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激发其主动创新的意愿,还要分享国内外教学创新的成功案例和经验,使教师能够从中汲取灵感,增强创新的信心和动力。二是提高教师创新能力。针对教师的教学需求,高职院校不仅要提供针对性的创新技能培训,还要支持教师参与或主持与教学创新相关的科研项目,通过实践提升创新能力。三是积极引入外部创新资源。高职院校不仅要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的创新理念和技术,为教学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还要与国外高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创新理念和经验,拓宽教师的创新视野。

3.加强团队成员的学习与适应能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员应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也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研讨,与同行分享经验、交流思想,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路。反思性实践是增强适应能力的关键环节,团队成员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寻求改进和突破策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水平。


引用格式:

邓晓宇.学习型组织视域下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同体建设的路径研究[J].职教通讯,2024(08):80-87.


END


你“在看”我吗?

职教通讯杂志社
《职教通讯》是中国职教界重要的主流媒体,创刊30多年来,始终坚持“宣传职教,研究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的办刊宗旨,逐步形成了切合时代脉搏,贴近职教实际,聚焦职教热点与难点,关注职教改革与发展,融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于一体的办刊特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