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写了《救市的目的》,里面谈到,救市的目的是化解连环爆破导致的系统性风险,所以X队要入场提供流动性,所以救市不会只救一天,而且雪球主要集中在500和1000指数,所以光救上证是不够的,肯定还要救500和1000,至少要救到大家情绪稳定,X队有退出的空间和成交量才可以。本周的走势基本上符合预期,先在破位的时候拉一把下影线,然后停手,节省弹药,让想跑的人尽量跑,在再次破位的时候再拉一把,空头彻底投降。但是熊市反弹么,一般最好的办法就是看前一次反弹的高点,也就是2975附近,这个位置附近除非横盘横住,再均线粘合放量上去,否则就是个超跌反弹,你也不用管它是自发的还是X队的作为,这无所谓,技术面上就这样。
另外从盘面上来,以前讲过很多次,如果见底,首先应该涨的是前期市场新低而不新低的板块,甚至是市场新低,它们在摸新高的板块,这说明市场有动力做上去,资金有进攻性。但是这次还是以超跌反弹为主,而且领涨的基本上都是中字头为主的股票,说白了就是超跌,对手盘少,可以起到以小博大的作用,只要一点点资金就可以把市场稳住,让情绪恢复。但是后面如果市场不能自发扩散行情的话,估计还会去拉一些500和1000的权重,因为毕竟雪球是在500和1000,光是稳住上证,500和1000不断下去还是没用的。当然,X队最希望看到的是上证跌不下去以后,500和1000的情绪能稳定下来,自发反弹。
上周我们讲过,所谓的底不是跌不下去,而是需要有上涨空间,一个东西值5块钱,明年一文不值,那么跌到2块也不见得是底,但是一个东西今年值2块,明年值5块,可能跌到3块就是底了。所以现在的核心问题在于大多数行业并没有让大家看到EPS转折的希望,另外从博弈上来讲,公募仓位依然很高,甚至大私募都很高,所以现在X队搭台,能唱戏的只有小私募,量化,游资和散户,也就正因为如此,所以行情体现出短频快的题材行情,而众所周知,题材行情一般不是牛市初期的特征,恰恰是熊市反弹的特征。因为如果真的是牛市初期,应该是遍地是黄金,大家当然会首选估值便宜,业绩拐点的品种,而不会只争朝夕。比如2016年见底的时候,大家首选的是茅台,而不会去找二三线白酒寻求弹性,因为当时茅台的弹性就足够了,确定性还更高。现在正好相反,本身也说明是熊市反弹而已。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现在这么熊,原因很简单,现在是居民资产负债表衰退,还仅仅停留在居民层面,如果不能稳定房地产,接下去甚至可能蔓延到企业层面和银行层面。所以说不是中国人不行,不是中国企业不行,仅仅是内需不行罢了。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选择依然是降准,而不是降息,依然重申房住不炒的同时一步步放松地产政策。虽然说广州放开限购了,似乎是一线松绑了,但是实际上广州之前的房价就不高,远不如强二线的杭州,成都更紧俏,说明广州名义上是个一线城市,实际上是个二线基本面,扭扭捏捏到现在才放开广州的限购,叠加只是降准而不是大幅降息,说明他们并不认为现在经济问题很大。
朋友问我,为什么现在还不大规模刺激经济呢?我说有没有一种可能,他们觉得现在经济挺好的?不信你用数据证明经济不好试试?
朋友说,她调研的一系列企业订单业绩都不好,我说你调研的这些企业都是房地产上下游对吧?这说明啥?这说明房住不炒得到了落实,这说明调控方向正确,工作到位,这不是政策目标吗?如果现在调整那怎么能算保持定力呢?
我说你看GDP数据,2023年超额完成GDP目标,且消费拉动超过80%,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们刺激内需政策得力,内循环打通,从投资拉动经济转向消费型社会非常成功,去年外贸不好不正好说明欧美经济颓势,我们切不可走欧美路线吗?唯一美中不足就是投资下行太快,地方财政困难,所以我们现在才要稳地产,同时限制地方财政支出。这时候不正应该保持定力吗?如果这时候去刺激地产,不就全白搭了吗?
2023年CPI只有0.2%,但是你看这个月LPR维持3.45%不变,意味着我们实际利率达到了3.25%,这哪点像是要刺激经济的政策,这政策分明就是坚决不搞大水满贯,防止经济过热,防通胀,防止资产价格反弹的政策!
对比来看,美国最新的核心PCE出来以后,美国核心PCE同比上升2.9%,即使按6个月年化算1.9%来计算,美国1年期国债收益率也才4.77%,这么算实际利率也才2.87%,可美国这是实实在在防通胀防过热的政策,我们这货币可是远比美国还紧缩,你这时候指望刺激经济政策,是不是出发点就错了?
关于通胀对股市的重要性,我们可以看日本
日经这波上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胀,比如日本第一大权重迅销集团(优衣库),它业绩超预期的几个原因一是因为中国区reopen,二是因为日元贬值导致海外利润增加,三是因为日本国内通胀,导致收入和利润率上升。这点很类似美国过去2年消费股上涨的逻辑。
然后我们再看美国去年上半年和下半年消费股的财报,我以COSTCO和WMT为例,因为这两家的盈利模式不一样,COSTCO盈利基本上靠会员费,而WMT主要靠卖商品,所以当通胀上升的时候,WMT是受益的(通胀导致收入增长,毛利率上升),而COSTCO则不受益(商品价格上涨的成本上升未必能完全转嫁),甚至可能略微受损。但是现在美国商品通缩,costco则非常受益(通缩导致成本下降),而WMT则受损明显(通缩导致收入下降,库存减值)
同样的还有我之前举例过很多次的PEPSI,虽然资本市场之前讲的故事是因为减肥药影响WMT和PEP的销售,但是去年我讲过很多次,PEP当时的盈利增长基本上主要靠涨价,价增量减,当价格涨到一定程度涨不上去以后,大概率渠道就要开始去库,到时候就可能量价齐跌了,这次可以看看PEP财报。不过好消息就是美国消费比预期好得多,美国区未必受损厉害,但是欧洲区可能受损就严重了(尤其家乐福因为不接受PEPSI涨价而封杀百事)
所以要看A股基本面什么时候反转,建议看2个数据,一个是PPI,什么时候能环比持续回升,最好同比转正,因为中国主要是制造业,PPI持续为负,对制造业利润影响极大。另外一个就是M1,M1持续低位说明经济活力持续低迷。
那么继续聊海外。
先讲日本,本周BOJ口风偏鹰派,植田和男表示实现价格目标的确定性正在逐步上升,但是即使退出0利率,也将继续保持货币宽松政策。之前讲过,BOJ一直迟迟不肯加息的原因是觉得日本现在的通胀主要是输入性通胀(原油等)和一次性通胀(农产品),不可持续,如果过早加息会打击经济复苏进程,无法实现价格目标,有可能重新回到低通胀甚至通缩环境。所以你可以认为,这次日本相当于学习了美国经验,把赌注完全押在恢复经济活力上。如果这次还失败,日元未来贬值可能是漫漫无边。
但是目前看起来,日本的情况可以谨慎乐观。因为我看外资行上调了日本今年春斗(春季加薪)的预期。国际上普遍认为日本今年会大幅加薪,从而支持通胀。但是这毕竟还是只是预期,数据上还要等3月春斗之后才能知道到底如何。短期看,最近几个月日本的通胀都在下降,主要是因为输入性通胀逐步回落。
然后BOJ鹰派之后,日债收益率上行,日元升值,这2个因素导致日经开始回落,因为前面我讲了,日经的权重这次的上涨很大一个因素就是因为日元贬值和通胀。现在分母变大,且分子不确定性加大,获利盘又多,自然开始调整了,叠加周五核心CPI环比为负,于是周五又继续跌。
今年需要持续关注日本的通胀,如果之后春斗结果确实超预期,且加息之后确实能维持2%以上通胀的话,那日经可能会是今年最靓的指数。
然后是美股,美股本周多头小幅回落,空头也小幅回落,多头回落更多一些,说明筹码还没有发散,理论上这里不会一下子大幅调整。但是美股的问题也很明显,这波很明显股价跑在业绩之前,不少业绩被pricein,接下来一周美股的权重除了NVDA以外全部的权重股财报都将公布,所以这些股业绩公布之后的走势非常关键,可以看出市场是否已经充分price in利好,如果业绩beat之后下跌,那么就说明股价已经跑在基本面之前,暂时就这样了,要调整了,否则就还有一点上升空间。
美国这一波可以看到,AI,SAAS和广告领涨,说明市场在预期软着陆。所以我一直强调今年美股最核心要关注的是分子,也就是盈利,而不是分母(利率),因为今年怎么也不可能大幅加息了,利率对股价的影响有限,但是分子的预期一直在衰退和软着陆之间徘徊,波动会很大。
现在既然市场对软着陆预期很高,那么最好之后是真的软着陆,否则波动可能很大。另外就是这波美股涨完以后美股就属于比较尴尬的估值了,一方面软着陆充分price in,如果衰退幅度可能性上升也要调整,另外一方面降息预期下降也会调整。所以估计美股可能又会比较长时间震荡了。
当然,美股如果没有基本面问题调整幅度一般有限,不能拿做A股的经验套用,只能适当做做差价,不建议全仓腾挪。
如果之后美国经济显著好于预期,那么最利好的反而是传统经济股以及消费股,现在市场给这些周期性行业以及消费股较低估值是预期这些行业会伴随通胀回落,经济走弱而EPS下滑,但是看Q4消费数据以及消费者信心指数,实际上消费是有可能比预期好的。
而如果之后美国经济比预期差,但是又只是浅衰退,那么更利好mignificent7以及AI之类的,毕竟这些东西受经济影响更小,经济差利率下降超预期有利于它们的估值,虽然它们很可能会先跌一波再涨。
所以总结来看,A股还是看熊市反弹,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反转,至少基本面不支持。日本现在属于牛市初期,估值相对便宜,预期高,但是基本面还没足够验证,美股属于牛市进行时,预期高,估值高,基本面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