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青少年训练积极性、主动性(原创推荐)

文摘   2025-01-13 09:03   北京  

来者不拒,互相尊重,让体能惠及更多人

欢迎将文章分享给身边人

如需转载,可自行转载,注明来源


文章思路:

之前写过相关的文章,不过最近直播答疑的时候,这个问题总是被高频的提问,所以想再次写一篇经验分享的文章。

带青少年训练,无论有再多经验,耗费心力是必然的。但是与孩子相处,你能享受其中的话,你必定与众不同,也会成为孩子、教练,甚至家长的榜样。

回到正文。至少需要读两遍,第一遍单独看每个建议,第二遍在这些建议串在一起。因为这些建议是系统的,但是文字表达就会拆分解读。


                                              ——陆鹏

前言1

作为青少年的教练,首先要提到两个思维方式。
一个是“批判性思维”,一个是“成长性思维”。

带青少年训练的时候,孩子总会不受控制,不感兴趣或者自我中心。作为教练第一反应,不应该是先从孩子身上找问题,而是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这便是批判性思维的开始。
这很重要,如果你先从孩子身上找问题,你就会(硬的)“加强纪律、施加惩罚”或者(软的)“对孩子谆谆教诲、找家长苦口婆心”。你会发现这不解决实际问题。因为孩子不是成人,你认为完美的训练并一定吸引孩子。孩子遵循本心的对待训练,却被你认为满不在乎。先从孩子身上找问题,实际上是教练内心的自负(不满意孩子的态度)或者懦弱(无法应对孩子的态度)。
反过来,如果你先从自身找问题,你会(课程相关)“重新审视上课过程,解读计划架构”或者(自己态度)“审视自己和孩子互动程度以及自己的态度”。同时也会和家长沟通,自己有待进步,但是会和孩子共同进步。
这个例子是讲述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带青少年训练的时候,也总会出现各种突发状况,不在自己的计划当中。我们不应该气愤突发状况的发生,也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保持好的心态,积极应对。这便是成长性思维的开始。
当突发状况发生的时候,首先不是思考自己的情绪,如果首先思考自己的情绪,你会郁闷、痛苦甚至气愤,以至于无法正常进行后续课程。你可能消极处理,无所作为,熬到下课。也有可能情绪激动,立马情绪释放,导致课程停滞,大家都惊慌失措,但也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做。
生活中,不顺利是常态。训练中,尤其是青少年的训练,逆风更是常态。要有一个决定是,当突发事件发生时,首先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思考情绪,本来问题很容易解决,但会因为情绪放大问题。
任何问题,解决只需要三步,第一步面对问题,第二步思考并尝试,第三步解决了问题或者回到第二步
这个例子是讲述成长性思维的重要性。
前言2

成人训练,更多是从训练学角度出发。
孩子训练,更多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
孩子的自主能动性是进步的基础,抓不住孩子的心,就完不成训练的使命。
一、好聚好散原则

好聚原则:
抓住孩子的心是从见面开始。
孩子来到场地的第一步是和孩子和家长打招呼,给予孩子猛烈的欢迎。
打招呼是打破“人和人窗户纸”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
打招呼就是建立关系的开始,好的关系,意味着好的训练和更少的训练阻力。
好散原则:
课程的最后,孩子是记不住训练内容的,但孩子可以离开场地时的感受。如果孩子很兴奋开心的离开,他可能会很开心的和家长说,下次还要再来训练。如果全程的训练,孩子都很享受,但是收尾的时候,闹了不愉快,孩子会忘记原先的享受,只专注离开时的不愉快。
所以训练的结束一定要有总结,鼓励孩子们,然后摆个pose合影,合影的时候可以拥抱一些孩子,离开场地的时候,可以和每个教练击掌。每个人可以设计固定的仪式感,让孩子开心的离开。

总结来说,“好聚”可以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教练身上,便于训练的开展。“好散”可以让孩子记住离开时的愉悦的感受,为下一次训练作准备。每次来训练的时候,都是心里迫切的。
二、边界感建立

训练中比较担心的两件事:安全问题和孩子不受控(跑来跑去)

所以很多教练在训练开始的第一步,就是宣布纪律,甚至设定惩罚,树立自己严格的形像。

但是孩子并不是成人,孩子并不能只通过语言完全明白,或者完全记住,毕竟成人也时常忘记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孩子只是凭本能行事。

不过还真有些孩子会全记住教练的纪律要求,导致训练的时候谨小慎微,不能释放的训练。现象就会时遵守规则的很受规矩,不遵守规则的专注自我,就导致纪律的失败。

所有人都遵守的纪律才是真纪律,如果你设立了纪律和惩罚,但是因为纪律总是被挑战,自己却没有按照纪律去惩罚,那这些纪律就是鸡肋。

那应该怎么办?

我们的目标不是压制孩子,不让孩子发挥天性。

我们的目标是可控训练的局面。

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操作,就是建立边界感。(孩子对边界不陌生,因为父母经常设立边界,所以很容易操作)

训练场地如果是封闭的,封闭的场地就是边界。如果训练场地不是封闭的,一定要围出一个边界。在边界内,孩子可以自由发挥,但是一定不可以离开边界。而是多次重复这个边界。

建立了边界,孩子的安全问题可以降低,孩子也会跑来跑去,但是是在自己的视线之内,属于自己的可控范围之内。

孩子离开边界一般要去做三件事:去喝水、去厕所、去找父母。

所以,我们要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水杯,水杯必须放在白板的下面,这样休息喝水的时候,孩子不会跑来跑去,而且可以很容易的召集大家训练。

去厕所和去找父母必须和教练说,才可以去。


总结来说,孩子不仅训练需要边界感,生活也需要边界感。在边界中发挥天性和创造力。没有边界的孩子,未来可能是灾难。

三、秩序建立

让孩子排队是件很难的事情,有人想站排头,有人想站排尾,有人想插队。很多练习需要排队进行,如果解决不了秩序问题,就会导致排队花费很多时间,而且会闹各种不愉快。
解决办法肯定不是强制大家遵守规则,也不是苦口婆心讲述规则的重要性。
孩子有一个特点,即使两个完全一样的玩具,孩子也不会交换着玩。自己的东西,不允许被别人玩。这是孩子不加隐藏的自私。
利用这个心理去建立秩序。
比如今天开场的训练使用墙球或台阶,我只需要把墙球排成一排放在地方。要求每个孩子坐在墙球上。这样一个队伍就排好了。
之后的训练,讲解动作的时候,要求大家坐在墙球(或站在台阶上),然后开始做动作,动作结束立马坐在墙球上,这样一个简单的秩序就形成了。

总结来说,利用孩子本能去建立秩序。
四、教练站位

虽然上面的秩序形成了,但还是存在C位只有一个的问题,如果大家都想站C位怎么办?
其实C位的位置不是固定的,C位的位置取决于教练的位置。
方法一:孩子不动,教练动
所有站一排做练习,教练要围圈移动,这样C位就不停在移动,简单来说靠近教练的位置是C位。因为孩子渴望被关注。你一会站在队伍中间,和中间的孩子互动,一会去左边排头,一会去右边排头。

方法二:教练不动,孩子动
所有人一排进行台阶练习,每个动作10-15秒,每次击掌的时候,换动作,换动作的时候,要求每个人逆时针轮转一次。这样教练的位置不变,在队伍中间,但是在C位的人不停在变化。而且这个要求是训练的一部分,大家不会因为离开C位而抱怨。

方法三:远距离站位
远距离站位可以弱化C位,对于教练可以统筹全局,并且吸引孩子注意力。比如大家都在做开合跳,你突然在他们的视线中走得很远,甚至藏在障碍物的后面偷瞄着大家,这像不像班主任的死亡之眸
这样的站位不仅弱化了C位,还可以因为距离增加了互动性,虽然你并没有做什么,但是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都在提高。

方法四:近距离站位
我们渴望孩子在一些动作的时候全力以赴,这样才有更好的训练效果。但是你喊着说,大家要快,你会发现大家快了一会,就又慢了下来。
我在自己跑步的时候,发现一个好玩的现象,如果两个人并排跑,两个人的配速会自然的原来越快;如果两个人前后站位跑,两个人的配速会自然的越来越慢。成年人也逃脱不了站位的心理变化。
如何操作呢?
比如大家在做上下台阶(上上下下)这个动作,这个动作要求大家最快速度。此时如果你想大家快,你不用说话,你就站在人的身边(很近的位置),然后降低重心,单膝跪地,把秒表放在靠近孩子脚的位置。然后大声的发出开始的指令。你会发现,你没有要求孩子做的很快,但是孩子也会拼命去做。
为什么?因为你的站位,影响了孩子的焦点。

总结来说,教练的站位是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而变化的,具体怎么办,需要自己不断操练。

五、注意力问题

注意力不集中是孩子的特点,不是孩子故意而为之。放宽心态,积极面对,而不是和孩子置气。并且不要去要求孩子注意力集中,因为这不在孩子自我控制的范围之内。

孩子的注意力被抓住,才能进行训练,不然你说话,有些人听到了,有些人没听到,那练习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方法一:从环境入手

注意力分散是因为环境变化不大,就像我们听讲座一样。

我们需要让环境发生变化,一个是整体变化,一个是个体变化。

整体变化的例子,教练说话的时候,突然增加声量,甚至呐喊,偶尔突然降低声量,甚至用手势高低代表自己的声量。当声音变化的时候,就是环境的整体变化,孩子感受到环境变化,就会寻找变化源头,也就是教练自己。

个体变化的例子,教练需要记住每个人的名字,你会在不同的练习中,突然喊某个孩子的名字,然后夸奖他做的不错,而且要夸的很具体。这样被夸的孩子会更努力,没有被夸的孩子也因为想被提名夸奖,也提高了注意力。

说实话,教练可能每个孩子的名字都会提到(为了相对的均衡),但是对孩子个体来说,他就会觉得教练提到自己的名字了,其他人的名字他不是很关注。

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不提名批评,虽然这个也能短期有效,但是这不能持续有效。


方法二:从内容入手

孩子喜欢不喜欢重复,不喜欢重复的练习/重复的颜色/重复的等等。

但是我们知道总是不同的换器材和变换场地,太耗时,毕竟孩子不是成人。

所以怎么办?

我一般把一节课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使用一个器材。比如还是使用墙球和台阶。我会不停的变化动作,比如墙球,我会交替进行上下肢和核心的练习,就算重复也是交替重复,而不是连续重复。平常我习惯每个动作做2组左右。

这样既可以不总是换器材,又可以不停变换动作。


总结来说,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抓住,投其所好而已。

六、游戏问题

我不推荐过多的游戏,尤其是竞争类游戏。
很多人会说,孩子喜欢竞争,所以抓住孩子心理,设计游戏,这样孩子就会很投入。这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原因一、虽然孩子可以在游戏里努力,但是很多孩子没办法接受失败,导致游戏后,不受控的哭泣或者消极训练,这是经常出现且影响课程正常进展的。
原因二、孩子会过度依赖游戏,有游戏就好好训练,没游戏就消极训练,本来是通过游戏控制孩子,结果反过来了,被孩子反控了

我们需要知道游戏分为情景类游戏(奥特曼打怪兽),互动类游戏(抛接球),竞争类游戏(折返跑抢球)。
不同的游戏适合不同年龄的孩子。初中的孩子是不屑玩情景类游戏的,幼儿也听不明白竞争类游戏的规则。
我们如何使用游戏进行训练呢?
一、把游戏变成互动
竞争(游戏)是孩子和孩子之间的,是不受控的。
互动是孩子和教练之间的,是受控的。
如果是和孩子个体互动,教练是可以控制每个人的得分的,比如抛接网球,教练是可以控制力度/远度/角度,让大家接到的球差不多。
如果是和孩子团体互动,那就更好了,大家同仇敌忾,相互讨论,为了翻过我这座大山。

二、把游戏贯穿到全程训练中
突然开始,突然结束。
把游戏的规则最简化,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差不多到喝水休息的时候,突然开始游戏,然后点到为止。比如瑜伽球滚动砸人。这个游戏就很简单,我滚球砸人,大家就四散奔逃。随时开始,随时结束。不占用时间,也可以调节气氛,缓解注意力。

总的来说,玩是天性,但是不能放纵天性。让天性在教练可控范围之内。互动就是最好可控的方式。所有的体育项目都是好的互动,比如篮球、足球、网球、飞盘等,改改规则即可。
总结

因为要赶时间去训练,我就不继续说了,如果想到更多,我在评论区继续补充。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经验。

整体来说,我没有直接通过什么方式增加趣味性或者让孩子改变而增加主动性。

全是教练以前就在做,只是做了简单的调整。这就是在训练中思考,在训练后总结的重要性。

从事任何行业,都需要不停学习,不断进步。

保持火热,向前冲。

-----------推荐阅读---------

客服微信/电话

光盐客服(线上):17661933987

可添加客服微信进交流群

场馆客服(线下):13581533780

可添加客服微信,去线下场馆训练(北京)

光盐体能视频库

“篮球专项体能”线上视频课程

训练方法

弹跳训练科学分析全介绍

偏载训练法,你可能错过的训练细节

体能训练、运动训练研究热点

体能思考

体能与批判性思维

Totalfit分享--健康,强健,关系

学习体能训练专业,需要看的书籍和掌握的知识

长按二维码关注北体能

每天五分钟

体能知识尽收眼底

因为你的分享、点赞、在看
我足足的精气神儿!


光盐体能
光盐体能(北体能),分享体能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