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学知识的时候,就像平时你们拜师,很多人过来,大家说拜个师,我也说,拜个师就拜个师,很简单。很多人其实只是在网站上,看到过我的图像,觉得这个老师在佛学方面还修得不错,反正拜个师吧。可能觉得看了你几个视频以后,觉得讲得我还能听得,还觉得受用。那就拜你个师吧,觉得也不是很重要,觉得无所谓。
有的说,反正我佛学这方面想学佛,总需要一个老师,这个老师离得近就拜了吧。就是这样。但是,佛学的老师跟其他老师是不同的。就像你学钢琴,学美术,学音乐,你去找他拜师,你只要听懂他说什么,然后努力练就可以了。但佛学的老师不一样。真正的佛学不叫老师,真正的佛学是师父或者上师。因为佛学的老师,有些东西不是理论上的给予。因为佛学到最后,是让你放下的。他不是说教给你,什么叫色空不二,什么叫般若波罗蜜多,《金刚经》在说什么,他不是讲理论的。他所有的讲法,是让你放下贪嗔痴慢疑,放下执着。就是说这一刻你执着啥,他让你放下,他最终是让你放下,那么这一点,他是需要两个人配合的。他不是讲理论,你听,然后回家去练就行。你如果放不下,他是教不会你的,你知道吗?你是没办法在他这受益的。那你要放下,你必须先信任这个老师,说这个老师是对的。这就像我们,听佛说,我们相信佛,我们先要信佛。你信都不信,你怎么可能追随在佛身边听他说法呢?佛说的什么东西,你都不会信。你信都不信他,你怎么能放下那些东西呢?那你就不是真信。所以佛学老师,他里边有些东西,不是用语言给予的。他是两个人达成共同互相的信任以后,他对你内在,他会进入你的内心世界,可能进入你的梦,进入你的身心世界,给你加持。他不断地洗刷你,不断地洗刷你,他让你放下,让你清醒,就是这样,净化你,不断地净化你,洗涤,净化。语言只是一种,所以密宗里边,把语言叫文字灌顶。语言,开示只是一种。另外可能还有棒喝,起法号,这都是灌顶。还有就是不断地,可能会骂你,让你帮他干事情。比如说西藏很多师父,都是弟子带着,端尿盆,伺候他身边的,就琐琐碎碎的事情磨他。因为他有自我,其实是磨你的自我。看你哪一块冒出了棱角,就磨那一块,把你磨回去,磨掉你,这就是上师。他不是拜一个其他老师,其他老师教你钢琴,教你什么,那就是收个学费,我教你,那就是老师。而师父是磨你棱角,让你重生的,所以他如再生父母。真正的佛学,有「证量」的老师,他在你的心灵层面重生你。就是等于心灵层面,他是你的父母,如父母一般。一般真正的相应,就是放空自己,当你在老师面前无我的时候,老师的东西全部给你,就「直接」过去了, 根本就不需要用头脑去修。头脑是学不到东西的,直接就过去。你要想快速地,得到他证量,他的东西,放空自己,放空你的自我。你自我倒得越多,你这个空杯子准备得越好,他倒的时候越好,直接就印过去了。那就以心印心。有很多因缘的,所有的法门,不管是上师相应法,或者很多方法,都是因人而异的,因弟子的根器,跟上师的法缘来去......没有任何一个法门是绝对的,说就这样是最好的。每一个弟子根据自己的因缘得度。上师也会根据他的根器,他的状态来去度化他。你要是想达成的话,尽快达成,有些时候是不能,跟上师这是没办法按常理去思考问题。如果这个上师是对的,他的修行他对的,那你怎么也不对,你就不可能对。只要你有自我之前,一张嘴就错,一说话就错,一做事就错。它错的不是你这个事情做出来,是你的自我在那显现出来了。你很张扬的自我在那,他就开始,嗯嗯嗯,就开始打你了。只要你哪一天没自我了,哎,什么都对了,你朝东也对,朝西也对,怎么也对了。......因为上师是宽容的,他不会挑你毛病的。挑你毛病是因为你自我在那,没成就。我觉得任何一个上师,不断地给你讲一些神通,色空不二的理论,或者那些,他是告诉你,未来你走到那,就会达到,是为你安住在那条道上,不然你跑掉了。
说哎呀,未来前景是美好的,你会得大自在,你会出轮回。但眼下该修什么?放下执着,没有其他修法,有啥呢?你当下修的,就是放下你头脑里边的分别执着,这是最彻底的修法。所有的定也是为了你放下,因为你放不下。你说我杂念很多,那修定去,慢慢练。所有的修行,就是放下你的执着,放下头脑,所以其实修道是最简单,大道至简。它不需要你有博士学历,不需要你研究生学历。为什么一个扫地的,或者佛陀当年那些最低的,不识一个字的人开悟呢?六祖就示现了不识一个字。因为他没执着,他不执着,他不较真,所以他开悟快,并不是因为他懂多少知识,他有多少。就这样。所以佛学这,众生真的是平等。你只要放下执着,你马上成佛。不说你多聪明,不说那些学历,不说你有钱有名有势,或者是有学历,不说这些。平等,平等,众生心性平等。杨宁老师随缘开示《佛学的老师》 #31574 @2014-07-24
杨宁老师说:因为是随意聊天,故视频中有些说法只是个人角度,而且有些措辞欠精准。还有一些聊天内容只是为了调整提问者目前的身心状态,无法重视见地阐述上的条理与圆满。再加上视频剪辑后的去头掐尾等,故视频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愿智者闻之,能明辨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