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封特殊的书信

文摘   2024-11-15 09:10   江苏  


在我保存的众多的往来书信中,有两封书信比较特殊,一封是江苏省纺织工业厅高级工程师俞月娥写给我的,另一封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离休干部、原所长高一陵研究员写给我的,这两封书信说的都是同一个主题,那就是关于1958年4月19日朱德副主席来蚕研所视察时的一些细节。
2003年新春伊始,我想挖掘材料写一篇关于朱德来镇江中国农科院蚕研所视察的文章,于是我走访了蚕研所研究员潘传铭先生,潘老先生告诉我:他们是1958年4月18日接到通知说中央有高级领导人要来蚕研所的,当天晚上他们太兴奋了,整整忙了一夜的会场布置。第二天上午8点半,朱德副主席在镇江地委副书记隋振江的陪同下来到了蚕研所并和科研人员进行了座谈,座谈会后潘老先生去了桑树种质资源圃等待朱德副主席前来参观,不一会儿,有人带来口信,说朱副主席已是70多岁的高龄,怕他劳累,品种桑园就不看了。为了能再见上朱德副主席一面,他走出田头,飞快地朝蚕研所大门口跑去,只见朱副主席正在和围在汽车旁的职工一一握手告别。
潘老先生说,朱德副主席座谈会后参观蚕室、蓖麻蚕、简易蚕台、桑园以及缫丝厂,想了解详细情况,你可以向参加过接待工作的高一陵、俞月娥等同志了解情况。
回到办公室,我立即给家住南京的高一陵和俞月娥两位老专家打电话,并说明了我打电话的用意,不久他们分别给我寄来了书信,详细的叙说了有关朱德副主席视察蚕研所的一些背景和细节。

俞月娥高级工程师是2003年4月23日给我来信的,她在信中写道:1958年朱德副主席来江苏考察时参观了华东蚕业研究所的栽桑、养蚕、缫丝,在那时我高兴地接受了所领导分配,负责接待与保卫工作。当时朱德副主席满面笑容,他与我握手并问我做什么工作,我汇报自己出生在工人家庭,现在做缫丝专业工作,朱德副主席和蔼可亲地对我讲,他母亲也会养蚕、抽丝,她用一只碗,放进热水,然后将茧放在热水中就可抽丝纺线了。他又对我说:蚕桑有很广的用途,叶可养蚕;桑树皮可造纸、人造棉;桑果可酿酒;蚕粪可做活性炭。特别是蚕蛹营养价值高,三个大蚕蛹(指柞蚕蛹)就可抵上一个鸡蛋的营养。他的比喻形象生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短时间的接待,一位伟人,和蔼可亲、气度不凡的举止言谈,让我永生难以忘怀。
蚕研所原所长高一陵研究员是2003年4月24日给我来信的,高一陵研究员在信中写道:“福海同志:电话中要我写一些关于朱副主席来所情况,我于59年写过一篇‘朱副主席在蚕研所与科研人员座谈’的文章,在《蚕业科技通讯》上发表,当时用的是受白笔名。现就宏观方面当时朱副主席为何来所背景补充一些。
新中国成立以后蚕业生产虽有恢复与发展,但仍然徘徊不前,故此中央农业部对外贸易部、纺织工业部、全国供销合作联社联合召开了“全国蚕丝生产会议”,朱副主席亲临讲话指示,要大力发展蚕丝生产,会后不久,他亲自到南方视察,尤其关心蚕业科研情况。
朱副主席到上海实验生物研究所与朱冼教授等座谈蓖麻蚕的研究情况,知道镇江有全国蚕业研究中心,故又专程来镇江视察,和我所科研人员座谈,与高级研究人员孙本忠、顾青虹、曹诒孙、章步青等一一握手,并询问各自的研究情况,座谈后并作了指示:蚕丝业在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对外贸易中有重要地位,至今仍是我国农村的一项主要副业,应当积极发展。又说:发展蚕业生产,一靠政策,改善经营管理,二靠现代科学技术迅速提高产量和质量,希望科研人员多出成果,培养人才,为我国蚕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多作贡献。
座谈后,年逾古稀的朱副主席又健步深入桑园、蚕室、缫丝厂参观,面带微笑向科研人员询问,到养蚕研究室参观简易炕床育时,很感兴趣地说:这种新方法养蚕投资少,效果好,很适合农村经济条件,应当大力推广。
参观结束后,全所同志热烈欢送。朱副主席踏上汽车频频向同志们招手。这次朱副主席来所极大地鼓舞了我所科研人员,调动了大家向科研奋进的精神。”
根据俞月娥和高一陵两位老专家的来信以及我手头采访和收集到的有关资料,不久,我撰写了“朱德副主席视察蚕业研究所”一文,后陆续被《江苏蚕业》《钟山风雨》《党史文汇》刊用,在蚕业界和文史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朱德副主席视察蚕研所已经过去了66年。如今,手机和网络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书信往来已不再是我们的主要通讯方式。20多年前俞月娥和高一陵两位老专家写给我的关于“朱德副主席视察蚕研所的细节和背景”的书信,现在越来越显得贵重,值得妥善珍藏。


本文刊于2024年11月15日《镇江日报.镇江周刊》“西津渡”版


喜欢今天的内容,请点亮在看,转发到朋友圈分享给更多人


本公众号是《镇江日报》副刊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平台,我们将精选新鲜出炉的佳作推送。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往期精彩回顾






镇江品读
打造最具影响力的镇江文化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