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镇江,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据记载,清代时期,镇江文坛上曾经活跃着50余位颇具才华的女诗人,并录有诗集近20部。她们吟诗赋词,写诗作画,相互和唱,留下无数华丽篇章。其清代中期的骆绮兰,便是一位诗才敏捷,感情丰富,诗作颇丰,并且敢于摒弃世俗,思想解放的诗坛杰出才女。
骆绮兰(1756年~?),镇江句容人,字佩香,号秋亭,清代中期镇江诗人,书画家,祖辈曾在朝廷担任高官。其幼承家学,聪颖好学,尤喜吟诗,工于书画。她生性豪放,磊落大方,多才多艺,为人善良,并不受“男尊女卑及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传统理教的束缚。在她三十岁时丧夫后,即携女儿由句容移居镇江,母女二人独自居住城西西津渡玉山超岸寺附近。寡居后曾作《八梦诗》,诗中记述了梦中的登天、渡海、登科、从军、种田、隐居、求仙及学佛等诗篇,以此寄托自己的抱负。她不甘埋没自己才华,先后师从袁枚、王文治等名家前辈,潜学修炼,并与赵翼、曾燠、鲍之钟、陈文述及顾宗泰等镇江遗民诗人结为好友。她性爱镇江山水,时而与诗友相约,纵览名山佳水,吟诗作画,或留客饮宴,相互唱酬,借诗抒发情感。
骆绮兰的诗文多写风花雪月及所遇景物,其诗含蓄深婉,清新俊逸,诗才清妙。她在《云根山馆题壁》中写道:“寂寂园林日未斜,一庭红影上窗纱。主人难免花枝笑,如此开时不在家”。她写的《对雪》诗云:“登楼对雪懒吟诗,闲倚栏杆有所思。莫怪世人容易老,青山也有白头时。”其诗句寓情于景,寄托深遥,并富有高雅的生活情调,意境之中,隐隐透出缕缕愁绪。她曾作《秋灯课子图》及《百花图》等,并题诗云:“儿命苦于慈母处,当年有父为传经。”在游扬州邗江时,亲手刺绣金带,并题诗其上,赠与两淮盐运使曾燠,一时才名大噪,传为佳话。以致大江南北,凡“璇闺慧质,绣阁名姝,所至逢迎,奉为懿范。”骆绮兰还常去鲍皋家拜访,鲍皋夫人陈蕊珠,儿子鲍之钟及三姐妹鲍之兰、鲍之蕙、鲍之芬等皆为名闻镇江的诗人。
一次,鲍之钟从京师回到镇江,骆绮兰闻悉后,便约集鲍之钟、鲍之兰及鲍之芬相聚于鲍之蕙的饮绿山堂欢宴。席间,她诗思如泉,行笔成诗:“高阖临山万绿浓,知音话别太匆匆。开窗云外飞青鹤,倾盖花前识巨公。词翰旧饮苏氏笔,言容常接谢家风。相逢莫讶相亲甚,难得金樽如日同。”此诗表达了诗友之间的深厚情感及以诗会友的浓郁情绪。此诗一出,鲍家兄妹也各和诗一首,妙语连珠,诗宴甚欢。次日,鲍之蕙仍“联雅会”再聚,恰巧,此时王文治也来鲍家会友,众诗人星聚连宵,各赋一首。骆绮兰即兴泼墨写诗一首,赠王文治及鲍氏兄妹:“恰值西园雅集期,骚坛牛耳得吾师。征衣待拂凌江浪,彩笔曾吟渡海诗。把袂重教联旧雨,寻春可忆少年时?鲍家三妹才难敌,文燕山堂绝世奇。”诗中,作者用精炼的手法,将作诗吟赋的乐趣及对诗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王文治阅后大加赞赏,称她诗才敏捷,文采俱佳,并在这首诗后写道:“饮绿山堂小集,女弟子骆绮兰诗先成。”
当时,文坛领军人物袁枚,提倡妇女文学。当他看到骆绮兰的诗作后,尤为惊奇,认为她:“诗才清妙,余诗话中录闺秀诗甚多,竟未采及,可谓国中有颜子而不知。”可见评价之高。骆绮兰不仅能诗善画,才艺出众,还慈悲善良。她独自一人带着女儿已很艰难,却还收养了一个翁姓的小女孩,又因女孩生理上患有缺陷,不宜嫁人,就改换男装,学习骑马射箭,此后便做了女道士,取名悟清。骆绮兰晚年与这位女孩相依为命,直至嘉庆十一年(1806年)以后去世。
她的诗文,有不少流传后世。清代《国朝闺阁集》和《随园女弟子诗集》中,均刊录有她的诗词;骆绮兰生前将所著诗作汇编成《听秋轩集》;清著名诗人洪亮吉为其诗集作序并印梓。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收录她的四首诗,并评论说:“四首一气卷舒,清机徐引,今馆阁诸公能此者问有几人?”足可见,当年骆绮兰的诗文水平及影响。现今出版的《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也有对她的介绍。
骆绮兰虽一生较为坎坷,却不为命运所折服。她大胆追求妇女解放并投身文学创作,以诗画伴其一生,其勇气和精神难能可贵。本文刊于2024年11月29日《镇江日报.镇江周刊》“西津渡”版
喜欢今天的内容,请点亮【在看】,转发到朋友圈【分享】给更多人
本公众号是《镇江日报》副刊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平台,我们将精选新鲜出炉的佳作推送。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