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访柿

文摘   2024-11-08 10:30   江苏  


霜降柿子红,至此秋日尽。
西晋张翰在洛阳做官时,“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邀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因思家乡美食,毅然辞官回乡,成语“莼鲈之思”由此诞生。张翰的这一非凡之举,看似率性而为,抑或是当时流行的魏晋之风,其实,深藏内心的是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志。
回乡后,面对他人的不解,张翰说:什么千秋万代,什么高官厚禄,都是浮云,还不如我手中的一杯酒真实。
通透、豁达,率性、自在。张翰具大智慧。
或许是受了“莼鲈之思”的感染,这些年,每到霜降时节,“忽有红柿心头过”,总想找个地方去看看挂满枝头的红柿。想象中的场景是:晚秋,秋叶零落,层林尽染的小山村,房前屋后,柿子如火绚烂,宛若一盏盏红红的小灯笼,挂在苍劲的枝干上,莹润而美丽,一天一个色彩,一日一个风景,在略带寒意的暮秋细雨里,温暖了清寂,甜蜜了生活,粉饰了田野风光。
又是一年柿子红。若说因秋风起,而引发了张翰的口腹之欲,而我则因霜降至,眼前陡然幻化出漫山遍野的柿林,还有那无数挂满枝头的“小灯笼”。平心说,想到柿子,并非嘴馋、想吃,想到它,就是想去看看,去看看“柿叶红如染”,看看“红柿垂露满枝头”,看看“稻香鱼肥柿子黄”。不为口欲,只为一饱眼福。
文友老王打来电话,说,你描述的景象,瓦屋山下的上杆村应该有,并提醒,季节不等人,要去抓紧去,迟了,就没有了。
上杆村位于句容南部的瓦屋山下。霜降的第四天,我约上老王、老欧,自驾直奔上杆村。车子沿着中国最美公路——句容“福道”,行驶在蜿蜒起伏的瓦屋山中。前方,黑色的沥青道路上,喷标着绿、黄、蓝三条彩带,每隔一公里就有一个“福”字嵌在路中间;两旁,青山绿水,云雾缭绕,有些路段,郁郁葱葱的树木在空中相拥,忽然遮天蔽日,仿佛驶入绿色隧道中。丰富的林相经历秋风秋雨,现出璀璨之色、缤纷之美。打开车窗,一股清新之气迅即流了进来,张口一吸,就滑进了肺腑,顿觉精神一振,浑身舒展开来。
临近午饭时分,我们进入上杆村。在村中绕了一圈,却无想象中的成片柿林,更未见到缀满枝头、笑对秋风的红柿。
总想着,在这小山村,火红的柿子热闹地挑在枝头,应是乡村里的一帧美丽风情画,亦是秋日里一曲有情趣的诗歌,而我所想与所见却是大相径庭,不免有些失落。
心犹不甘。
老王说,再去看看。老欧推了推眼镜,说,朝村庄的深处走走,说不定会有新的发现。
便向村庄深处走去。在一条巷口的雨棚下,几位妇女边拉着家常边剥毛豆。老欧上前询问,村里哪里有挂果的柿子树?一位妇女指着巷口答道:从这条巷子进去,走几十步,右边的第三户人家,有一棵几十年的柿树,现在树上还有不少的柿子。
听她一说,我们心中顿生喜感,急切地朝着巷内走去。果然,没走多远,一棵颇有造型的柿树映入眼帘,像是知道我们的到来,无数只挂在枝头的小红灯笼随着微风轻轻摇曳,点着头,笑迎着我们。
柿树的主人甚是热情,忙不迭地招呼我们进屋坐坐。我说明来意,屋主老杨说,你们尽管看,也尽管吃,不要钱。
老欧说,等会我们买些带回去。
买什么买?自己家树上结的,你们带一些回去就行了。
老欧:那不行!你不收钱,我们就不买!
老王打岔地问道,您今年多大岁数?
你们猜猜看。老杨笑了笑。我说,六十多吧。老欧瞧了瞧老杨说,不会超过七十。
哈哈,你们都没说对,我今年整八十岁啦。
真是看不出来。
同老杨深入地聊了一番。他一儿一女,均在县城工作,孙女在南京国土部门上班,孙女婿在铁路上当警察。这是老杨最得意的事,连着跟我们说了几遍,脸上溢出掩饰不住的炫耀之态。
儿女有出息,父母脸上有光,在村子里就能抬起头,受到别人的尊重。老杨的这个炫耀,能理解,亦能接受。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传统文化。
我问,“这树有多少年了?”
“20多年了”。
“一年能结多少柿子?”
“大年能结四百多个,今年是小年,结了二百多个。”
“这柿子是什么品种呀?”
“这种柿子叫高X柿子。”
老杨的话带些方言,他讲的高X柿子,我听成是“高脚柿子”,老欧说好像是“高秸柿子”,老王说,没听清楚。
回去后上网查了查,发现所有的柿子压根没姓“高”的这个品种。根据老杨家柿子的形态,对应的应该是“罗田甜柿”。也许他家的柿子叫的是“小名”,或者是“绰号”。
临走时,老杨拎出两篮子早上刚摘的柿子,让我们带些回去。我们从中选了一些,装了一布袋,约有七八斤。老杨不肯收钱,老欧和他拉扯了一番,硬是将钱塞进了他的口袋。
老杨目送着我们,嘴里不停地说道:小气了,小气了。
山里人就是这般淳朴。
我回头望了望老杨,向他挥挥手,也深深地看了看他屋前的那棵柿树,看了看枝头笑意盈盈的红柿。
时已深秋,天气渐凉,老杨,惟愿您“柿柿”平安!
走到村口,见一中年男子正在刨地里的花生,我问老欧、老王,将柿子和花生放在一起,寓示着什么?
老王不解其意。老欧说,一定是正能量。
“好事(柿)会发(花)生!”我说。
是啊,柿子、花生这两种果实本无关联,但它俩一旦相逢,便是人间美好。
山村访柿,虽未看到想象中的美景,却有了另一番的收获和感受,尤其是读懂了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咏红柿子》:
“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
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


本文刊于2024年11月8日《镇江日报.镇江周刊》“芙蓉楼”版


喜欢今天的内容,请点亮在看,转发到朋友圈分享给更多人


本公众号是《镇江日报》副刊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平台,我们将精选新鲜出炉的佳作推送。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往期精彩回顾






镇江品读
打造最具影响力的镇江文化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