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澍和林则徐治理练湖

文摘   2024-12-13 07:19   江苏  


清朝道光年间,时任两江总督陶澍与江苏巡抚林则徐两位名臣联袂治理丹阳练湖,在中国水利史上留下重要一页,并在练湖留下了珍贵的遗迹。

由于练湖在水利和调节大运河漕运水位上的重要地位,历代朝廷和地方官员都很重视。

林则徐(1785-1850年),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在任湖广总督时受命为钦差大臣,在广州禁烟的故事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在此之前,他做江苏巡抚时,也做过不少好事,对丹阳练湖的疏浚就是其重要政绩。

据文献记载,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至十五年(1835年),林则徐先后两次主持疏浚镇丹段大运河,亲自勘察陵口淤浅河段,向朝廷具实奏报“河底之沙,随流随涨”的艰难情况。为改善运河通航能力,道光十五年,他又亲自主持改建练湖北段张官渡和吕城两座双孔拦河闸,闸孔各宽8米,改善了运输条件。皇家漕运船队过境时,林则徐在镇江、丹阳之间来往督催,随时将过境船帮船只数字、过境时间上报京廷。

经过调查研究,为提高练湖蓄水能力,林则徐又主持加高练湖湖堤。今日镇丹路西门湖头村一段,就是当年加高的湖堤堤身。为保障练湖长久蓄水灌溉和济漕功能,鼓励附近乡民爱护练湖水利工程,林则徐还指导丹阳绅民制定《业食佃力章程》,即土地所有人供应伙食,佃农出工的日常兴修小型水利的制度,使练湖周围183个村的4万亩农田灌溉条件得到改善。

 陶澍(1779-1839年),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人。官至宫保尚书、太子少保,道光十九年(1839年)六月卒,谥文毅。

两江总督陶澍在任期间也曾十分重视练湖的蓄水灌溉和对运河济漕的作用,主持督办过重修黄金闸盒改建张官渡闸。

道光五年(1825年),因洪泽湖决口,漕运阻浅,安徽巡抚陶澍调任江苏巡抚,亲至上海主持漕粮海运,雇沙船一千五百艘,运苏、松、常、镇、太五府州漕粮一百六十余万石至天津,为清代大规模海运漕粮之始。

道光十年(1830年),陶澍升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陶澍勇于任事、为朝廷所重用。道光十二年(1832年)与江苏巡抚林则徐同治江苏水患,兴修刘河、白茆、练湖、孟渎等水利。陶澍为官期间,在除恶安民、抗灾救灾、兴修水利、整顿财政、治理漕运,倡办海运,革新盐政,整治治安,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上作出了较大贡献。由于在兴修水利等方面政绩突出,道光十五年(1835年),道光皇帝召见他,赐御书“印心石屋”匾额。

林则徐和陶澍在任期间,在湖心墩上建了亭台楼阁,他们都住在练湖湖心亭,该处水榭曾留有他们的墨宝,林则徐题写横匾“集思广益之斋”,陶澍曾题“望乡临水之轩”。

林则徐和陶澍这两位朝廷重臣共事多年,交情深厚,陶澍去世后,林则徐曾作过一副挽联,对陶澍作了这样的评价:“大度领江淮,宠辱胥忘,美谥终凭公论定;前型重山斗,步趋靡及,遗章惭负替人期。”

丹阳和练湖百姓为了缅怀这两位官员为丹阳作出的贡献,曾在湖心亭水榭附近为陶澍和林则徐建了“生祠”(祭祀活人的祠堂),遗憾的是,该两处建筑物和湖心亭等许多名胜古迹在太平天国战争中被焚毁。但林则徐、陶澍情系练湖的业绩,将永远留在丹阳和练湖人民的心中。

本文刊于2024年12月13日《镇江日报.镇江周刊》“西津渡”版


喜欢今天的内容,请点亮在看,转发到朋友圈分享给更多人


本公众号是《镇江日报》副刊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平台,我们将精选新鲜出炉的佳作推送。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往期精彩回顾





镇江品读
打造最具影响力的镇江文化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