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镇江》是一本散文集。它从水出发、随波而歌,收集了我20年生活体验,融历史、文化、人生感悟为一炉,上演了水唤城市、水生万物的历史年轮,演化了城市乡村聚水而居、逐浪而行的人生画面,是我喜水、爱水、酷爱镇江的一种情感抒发。
水是镇江的魂。自中唐起,镇江便是漕运咽喉。宋元以后,镇江的城市地位更加突出,成为南北要冲,承担着全国漕粮中转的重任,镇江成了“江河交汇”处崛起的一座全国性的重要城市。
《水韵镇江》以镇江的历史时空为背景,凸显了镇江城市的历史形象。同时,对镇江的地理空间呈现的是写实性,所描绘的江河、湖泊、水库等地址的位置,都给出了具体的名称,确切的地点。我还把目光投向了镇江全境内所有的河流,形成了完整的镇江境内的水韵版图。
在我的人生中,我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生在茅山老区,长在丘陵地区,从小就感到缺水的艰难和痛苦。1985年招工到江苏省电建三公司做农民合同工,第一次站在谏壁电厂新建锅炉房顶的脚手架上向西远眺,巍巍慈寿塔,剑指蓝天;悠悠金山湖,波光粼粼;向北,长江满眼风光;向南,运河穿城而过,一座城,两条水、几座山,流水淙淙,绿树婆娑,生机盎然……
水流的奔腾催我奋斗前行。1985年,我以农民合同工的身份来到了江苏省电力建设三公司,参加谏电五期工程建设,进厂第一天当我看到高耸入云的烟囱和巍巍的厂房,一种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的信念油然而生。
我干的是最苦最累的锅炉起重工,但我不怕苦、不怕累,总是冲在最前面,我的付出在锅炉厂房里留下了辛勤的汗水,付出终有回报,我很快担任了锅炉起重班组长、团支部书记,所带青年突击队两次受到团省委的表彰,自己也被评为“江苏省电力重点工程建设功臣”和“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
随后我参加了自学考试,我初中毕业,基础很差,要想通过考试,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
变换的水态让我紧抓机遇。1997年,我在扬州二电厂工地负责宣传,接到了一个改稿任务。晚饭后我骑车匆匆忙忙赶到办公室,看了半天没有感觉,当我看到当天《解放日报》三版头条大标题“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介绍黄浦区社区管理经验时眼前突然一亮有了灵感,我迅速整理稿件,大标题是“管理制度化、设施标准化、行为规范化、物品堆放定置化”,副标题是——江苏电建三公司推行安全文明施工“四化”管理模式。当江苏电建三公司副总经理兼扬州分公司经理赵祝人在会上发言后,全省分管基建的徐斌副局长在会上高度评价了省电三公司安全文明施工的“四化”管理模式。
水利的工作让我与水共舞。2002年,我决定报考水利系统公务员,当时在电力系统,我的年收入已经达到10多万元,而机关公务员收入仅为2万元。但我还是义无反顾,投入到我最热爱的行业。我一直有一个情节,那就是有机会一定要和水起舞、与水映照、为水而歌。
于是我把节假日、休息天的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江河湖泊,行走在镇江地区的河道、名录湖泊、重点水库。家人经常笑我是水“痴”,我在书房挂了张镇江水系图,每走过一个地方用红笔进行标识,对每条河流、水库、湖泊拜水、问水,我能随便说出它们的名字、生辰八字、前身今世。谁温柔、谁蛮横、谁多愁、谁豁达如数家珍。
它点燃了生命的激情。如果没有对某件事情的执着,没有长时间的孜孜以求,我们是很难做好一件事的。面对水的陌生、新鲜、澎湃,我时常为兴奋;有时,我也为之迷茫,但更多的时候,需要思考。人要有“一生要做好一件事”的情怀,这样我们才能不辞辛苦、不畏艰难、不怕牺牲,要点燃一种希望,并像点上不断燃烧的火炬一样,持之以恒,添薪不止,让它永不熄灭。
它点播了文学的真情。要把对家乡真挚的爱、对生活真诚的爱、对文学倾心的爱,融入文字,抒发真心、真情、真心情,这样文本才能散发出奔放、随性、跳脱的动感。如在《夏风吹过江心洲》中,我写道:“江水常常喜欢过着蝴蝶般的生活。它鼓起夏风吹拂着整个江心洲,抖动着夏风轻拍我的脸,自己感受江心洲的人间烟火、大地心跳。”
它点明了文章的真意。《水韵镇江》是小构架、小视角、小切点,但我想传递的是,能让读者能够仔细品味一江、一河、一湖、一水库的灵魂差异,能让读者闻到独特的地域、乡土、烟火的水乡味道,感受到水的别样风景,并注入不同的人生感受和生命的趣味。
它点亮了人生的意义。《水韵镇江》时间轴上有水的前世今生,有镶嵌在水边的动人故事,有散落在岸上的风情民俗。空间轴上有水的宏观描述,有水的水利概述,有水的涟漪传情。它将水、人、自然重叠构成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分享着相似的矛盾与危机、困惑与振奋、希冀与向往。我始终是以人生感悟为笔意,以文化积淀为卷册,力图诠释出生命的意义。本文刊于2024年11月29日《镇江日报.镇江周刊》“春江潮”版
喜欢今天的内容,请点亮【在看】,转发到朋友圈【分享】给更多人
本公众号是《镇江日报》副刊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平台,我们将精选新鲜出炉的佳作推送。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