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又称作日南至、冬节、亚岁,是一年24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民间有句谚语“冬至大如年”,意思是冬至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如同过年一样。这就是旧时民间习俗中,冬至被视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
在我小的时候,只知道每到冬至这天,镇江人都要准备好一点饭菜进行祭祖,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孩童就想吃好的,打打牙祭。冬至祭祖,我的老家一直保持着这一习俗。其实,在农村每年有着清明、中元节和冬至祭祖的习惯,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去祖坟上为父母和祖先烧纸钱,同时还准备酒菜敬祖先。冬至以后天气进入寒冬时节,尽管天气严寒,那时我们也希望冬至早点到来,这就是过了冬至离过年就更近了。在我的记忆里,老年人曾说过“晴冬邋遢年,邋遢冬至干净年”。以前,这一谚语我没在意,近年来我特别注意冬至与春节的天气变化,连续几年总觉得这一说法不是很准确。也许是近年气候的变化,地球在不断地变暖,让多少年的谚语也不准确了。
冬至时节也是农事进行修复之时,农村上多是进行田间管理,田野的麦苗、油菜要进行施肥。农民们通常会把牛棚、猪圈、羊圈里的肥料挑到田里,对麦苗、油菜施一次肥,同时也将麦田进行敲打一次,把大点土块敲碎将麦苗根部压实,准备严寒天气的到来。冬至这天由于太阳直射点南移至南回归线,北半球这天是白天最短夜间最长,过了冬至白天就会慢慢地变长。冬至也是人们常说数九的开始,冬至这天就是数九的第一天。所以,冬至以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天气,数九寒冬已经开启冰冻模式。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习惯各不相同,在北方民间冬至这天有吃饺子的习俗,南方则有着吃汤圆的习惯。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在南方民间有着“吃了汤圆长一岁”说法。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来赠送亲朋。古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闽台一带也有吃姜母鸭的习俗。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反映出人们对家庭团聚的重视。当然,民间有关冬至的传统习俗还有许多。据传在汉朝时期,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境,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这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早做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在中国神话故事里,也记载着女娲用黄泥捏人传说。女娲捏的黄土人,到了冬至那天,天气寒冷,黄土人耳朵被冻掉。女娲就在黄土人的耳朵上穿小孔,用线通过并打结,让黄土人咬住,保住耳朵不被冻掉。每到冬至节,人们就包耳朵形状的食物,后来我们称之为“饺子”,意思是天寒地冻,人们就不会把耳朵冻坏。有关冬至吃饺子的传说,还有许多。
有关冬至的民间传说有很多,这些传说故事不仅丰富了冬至的文化内涵,为人们提供了庆祝这一节日的独特方式,也反映出冬至如同过年一般重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冬至这天手捧一碗热腾腾的汤圆,或是一碗热腾腾的水饺,不仅吃的是美食,也是在传承中华文化与文明。
本文刊于2024年12月20日《镇江日报.镇江周刊》“西津渡”版
喜欢今天的内容,请点亮【在看】,转发到朋友圈【分享】给更多人
本公众号是《镇江日报》副刊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平台,我们将精选新鲜出炉的佳作推送。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