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京口“鹤林”“竹林”一寺二名

文摘   2024-11-29 09:04   江苏  


镇江南郊的南山地区,风景优美,文蕴深厚,世称“城市山林”。早在东晋南朝时期,南山地区就曾兴建了三座大寺。它们是东晋法安和尚始建的夹山古寺(此寺唐代已废毁,明代重建称竹林寺);东晋大兴四年(321年)创建的竹林寺,此寺在南朝宋时改称鹤林寺;南朝戴颙之女“舍宅为寺”所建的招隐寺。唐代,南山事实上只有招隐寺和鹤林寺。但在唐人诗中,我们既看到了咏写鹤林寺的诗篇,又看到了咏写竹林寺的诗篇,而且不止是一两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里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历史进入唐代,当城北江边焦山仍在“隐居”,城西江中的金山中唐以后才渐显于世,只有城东的北固山“独当一面”之时,城南南山就已成为人们登临游览的胜地。据对《全唐诗》的粗略统计,从初唐李峤、骆宾王开始,到晚唐许浑、方干为止,当时游览南山鹤林寺有姓名可考而且有诗歌咏写其事的,就有十多位作者,所作诗约有十八首。称“鹤林寺”的约有十三首,称“竹林寺”或“竹院”的约有五首。其中李峤的《竹林寺》、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李端的《春晚游鹤林寺寄使府诸公》、李绅的《望鹤林寺》等,都是唐诗名篇。而唐人咏招隐寺诗仅见三首,由此可见鹤林寺在唐代名气之盛。
唐人诗歌显示,当时游览南山名胜的,不但有一般的文人雅士,而且地方官员也集体出游招隐寺和鹤林寺。例如,骆宾王有《陪润州薛司空丹徒桂明府游招隐寺》[“薛司空”指唐武后垂拱年间(685-688年)任润州刺史的薛宝积];李嘉祐有《奉陪韦润州游鹤林寺》[韦润州指宝应元年(762年)到广德二年(764年)前后任润州刺史的韦元甫];皇甫曾有《奉陪韦中丞使君游鹤林寺》[韦中丞指永泰元年(765年)到大历四年(769年)任润州刺史兼御史中丞的韦损(以上并参《唐刺史考》“润州”)]。在此,顺带指出的是,这两首诗诗题的“韦润州”“韦中丞”都不是有论者认为的唐代诗人韦应物。理由很清楚,韦应物一生从未做过润州刺史(参《唐刺史考》)。

唐人诗歌还显示,对于南山的鹤林寺,人们大多称之为“鹤林寺”,但也有诗人称为“竹林寺”(“竹院”)。例如,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说“苍苍竹林寺”;朱放《题竹林寺》明明是指唐代的“鹤林寺”,题目却称“竹林寺”(竹林寺在唐代已改称“鹤林寺”);李涉《题鹤林僧舍》明明是写“鹤林寺”,诗中却说“因过竹院逢僧话”(“竹院”指竹林寺)。特别是同一位诗人,许浑既有《竹林寺别友人》,又有《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为什么唐人诗中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唐人诗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今天看来,当是基于鹤林寺历史上本来是称竹林寺。竹林寺改称鹤林寺是始于刘宋时期。对此,《光绪丹徒县志》卷六“寺观”有具体记载:“鹤林寺,在磨笄山下(《山水志》:在黄鹤山北)。旧名竹林寺。晋大兴四年(321年)创。宋高祖尝游焉。及即位,改今名(《山水志》云:《嘉定镇江志》:竹林精舍,即宋武帝微时所游京口竹林寺,今鹤林寺是……)。”《至顺镇江志》卷九载:“鹤林寺,在黄鹤山下,旧名竹林寺(《建康实录》:宋高祖微时,尝游京口竹林寺。戴颙居黄鹤山竹林精舍)。宋永初中,改今名(宋高祖及位后,改名鹤林)。”由此看来,竹林寺自宋高祖及位后,改名鹤林寺以后,进入唐代,仍称鹤林寺。自然对于唐人来说,称“鹤林寺”是称今名,称“竹林寺”则是用古名。一般说来,称今名要多于用古名,也是正常情况。但是,为什么唐人诗中,有的不用今名,却用古名呢?个人认为,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出于崇古风习,称鹤林寺的古名竹林寺,是“用典”,以显示寺的古老可贵。另一个方面是烘托“怀旧”之情。例如,朱放《题竹林寺》用古名,是突出寺的古老可贵,以揭示“烟霞此地多”的重要原因,反衬人生短暂,“岁月人间促”。又如许浑《竹林寺别友人》也是以寺的古老,反衬人生相聚之短暂,突出离别之感。他的《鹤林寺中秋夜玩月》是用今名,所要表现的是中秋之夜的赏月情怀。由此看来,唐人诗歌对“鹤林寺”是称今名还是称古名,是基于抒情叙事的需要,并不说明当时南山既有竹林寺又有鹤林寺。事实上,当时南山地区的大寺,只有建于黄鹤山的古名竹林寺的鹤林寺和建于招隐山(虎窟山)的招隐寺这两座大寺。至于今天夹山的竹林寺,虽是始建于东晋的古寺,但在唐代已经废毁,直到明代才由林皋和尚重建,称竹林寺。所以这座竹林寺与唐代的竹林寺不是一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本文刊于2024年11月29日《镇江日报.镇江周刊》“西津渡”版



喜欢今天的内容,请点亮在看,转发到朋友圈分享给更多人


本公众号是《镇江日报》副刊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平台,我们将精选新鲜出炉的佳作推送。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往期精彩回顾






镇江品读
打造最具影响力的镇江文化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