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黄天荡

文摘   2024-12-13 07:19   江苏  


黄天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充满壮丽诗意的战役。回顾“经济上无敌、军事上无力”的大宋与金百余年的交锋历史,其中大小战役无数,但没有一场战争像黄天荡之战那样既影响深远又充满争议。

多年来,黄天荡之战被许多人称为是南宋早期抗金历程中的伟大胜利。在民间,乃至《说岳全传》中,都将此战描绘成一次彪炳史册的“黄天荡大捷”。“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故事妇孺皆知、深得民心。但令人费解的是,如《金史》记载的金国作为最后的胜利者,其主帅完颜宗弼在战后心怀余悸,对此讳莫如深。历史上真实的“黄天荡之战”,到底是金国刻意掩饰真相,还是南宋讳败为胜的精神狂欢?

让我们借助宋、金、元等留下的旧史记载,穿越层层历史迷雾,一同探寻这扑朔迷离的黄天荡。

黄天荡之险

当年的黄天荡古战场遗址究竟在何方?

1931年出版的《中国古今大辞典》称,黄天荡在“江宁东北八十里”(当年的“江宁府”治所在现在的南京中华门附近,距龙潭之东、仓头、营防一带约80华里)。清初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说:“黄天荡一带大江阔四十里,中间有太子洲,其余汉港村落,限隔横错,水陆之盗,多出于此。而龙潭、斜沟,特为津要。龙潭、斜沟,见句容县。白沙,见仪真县。”距离此段历史较近的宋末元初史学家胡三省在《资治通鉴广注》中说:“大江过升州(今南京)界,浸以深广,自老鹳嘴渡白沙,横阔三十余里,俗称黄天荡。”

史料表明,昔日“黄天荡”,是指高资之西、龙潭之东,桥头、下蜀、仓头一线向北,长江之南这一方圆数十里的河网、芦荡区域,当时均属句容管辖。黄天荡在清嘉庆年间不仅没有淤积,而且仍旧“江流湍悍”,每年秋季长江提督还在此检阅水师。

关于黄天荡环境,宋代歌谣“黄天荡,无风三尺浪”是其最好的写照。宋代的时候长江口海岸线比现在更靠西,当时的江面比现在更加辽阔。这里因为位于长江入海口处风浪大,所以是有名的险渡。清赵冀《黄天荡怀古》诗“打岸狂涛卷白银,似闻桴鼓震江津”仍可领略黄天荡的险恶。

黄天荡之战经过

建炎三年(1129年)十月,金军在完颜宗弼(兀术)带领下,发起“搜山检海捉赵构”的斩首行动,以摧枯拉朽之势攻下了建康、湖州、临安府、明州(宁波)等地,在海上遭遇宋朝水师阻截才班师回朝。建炎四年(1130年)三月,金兵劫掠杭州,又对秀州、苏州、常州等地大肆劫掠后,从离常州最近的镇江进入长江,大摇大摆地向江北撤去。

当南宋中兴四将之一、浙西制置使韩世忠得知完颜宗弼撤兵的消息后,立即奏请高宗“方留江上截金人归师,尽死一战”。韩世忠提前锁定金军撤退路线,安排宋军提前控制了金山、焦山等有利地形。一张密网就此织成,只待完颜宗弼前来。

战前,兀术亲带四骑,登金山对岸的银山龙王庙观察地形,被韩世忠侦知,中宋军埋伏,兀术突围幸免。

宋金双方在金山附近的江面展开激战。宋军的战船是艨艟巨舰,而金军没有水军,乘坐的都是轻便的民船,而且是满载物资。梁红玉站在船桅顶部吊斗中冒着流矢,击鼓助威,声震四方,宋军将士士气大增。韩世忠率领水师猛烈冲击金兵的小木船,金兵溃不成军。

金兵失败后,沿长江南岸西行,韩世忠水军沿江北岸堵截,将金军步步逼进黄天荡之中。韩世忠率领的大船无法进入,就封锁了黄天荡入江口的水路,并在江中以逸待劳,把十万金兵围困在口袋形的水荡内。金兵向西出不了黄天荡,就掉头向东,企图进入长江,北逃仪征。宋军从高大的战船上放下挠钩,勾住金军试图突围的船只,稍一用力,便使船只倾覆。顷刻之间,数艘小舟连同二百多名金军一同沉入水底,金军伤亡巨大。

兀术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只有和韩世忠谈判,愿意以送钱买路、以名马换路的方式,两次向韩世忠求情,均被其拒绝,韩世忠厉声严辞:“还我两宫,复我疆土,则可以相全!”

兀术如陷泥潭,黄天荡即将成为金人葬身之地时,一位奸细出场指点:有条老鹳河,因年久淤塞,只要拓宽即可通往大江。兀术来不及细想,立即率领数万金兵,挥动明晃晃的刀枪,昼夜不停地挖掘,一条30里长的水道“一日一夜而成”。金兵企图过江,奔往真州。韩世忠发觉金人企图,便尾追西上,金兵渡江不成,逃至建康,韩世忠队也在建康北边江中驻守。

随后,金兵凿开白鹭州新河,在无风时乘着小舟对宋军突然发起火攻。韩世忠大型海船行动不便,宋军战败后顺江而逃,金军追逐七十余里。最终韩世忠部在当地的红巾义勇军的帮助下才得以逃脱。对于最后的结果,《宋史》只以“金人乘风纵火,世忠败绩”几个字承认结局;而《金史·宗弼传》则描述了当时战场火光冲天、马惊嘶鸣、哀嚎遍江,十分惨烈。

黄天荡之战先胜而后败,既有汉奸出卖信息,撕破了韩世忠撒下的天罗地网;又有南宋其他军队各自为战、不予支持,宋军只有兵力悬殊的韩世忠部在黄天荡孤军奋战。张俊、辛企宗、刘光世,甚至坐镇长江上游的范宗尹,对韩世忠部都视若无睹。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宋军战船被烧之时,当地老百姓竟然丝毫没有民族大义,反而哄抢韩世忠的物资,更加速了韩世忠的溃败。

当然,最后失利的主要原因还是韩世忠的过于自负、缺乏随机应变的决断。在这场战斗中,韩世忠虽表现出了出色的指挥能力和勇气,让金军溃败金山水域、钻入黄天荡这个天罗地网。然而,吴启雷的《砥柱中流:韩世忠传》介绍:“韩世忠始终相信黄天荡是死胡同,金军插翅难逃,没有及时调整军事部署,整整四十八天,只是单纯地强化了巡逻”,以至于兀术率领金军突围成功,韩世忠措手不及、错失良机。后半场面对金军使用轻便小船、快速火攻,缺乏应对之策。就连战后,韩世忠的爱妾梁红玉不但不为老公点赞,还差点把他“拉黑”,上书弹劾丈夫韩世忠“失机纵敌,乞加罪责”,致使“举朝为之动色”。

黄天荡之战影响

对南宋来说,自从宋金两国开战以来,金军横扫万里河山,宋军往往一触即溃。在这一连串的攻势下,南宋竟没有一支像样的军队敢于站出来正面抵抗这股强大的入侵力量。黄天荡之战是南宋政权建立以来政府军对金兵的第一次沉重打击,宋军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主动性和压制力。黄天荡之战,南宋军民收获的不是胜利,而是信心。它改变了南宋军队见到金军望风而逃的历史,打出了军人的气势。南宋在那一战之后,终于明白了所谓的“金人不过万,过万不可敌”只是一个传说,只要三军合力,战术得当,完全有可能战胜金人。这一认识极大地激发了南宋军民继续抵抗金人的信心和勇气,让他们更加坚定地站在了抵抗侵略者的道路上。这一战,也拉开了南宋军民艰苦卓绝的抗金序幕。韩世忠、岳飞、吴玠等名将忠肝义胆、铁骨铮铮,将宋人同仇敌忾、坚韧不屈的斗志浇铸在这铁血丹心的时代!

对金国而言,经过这场激烈的战斗,金军的傲慢和嚣张得到了有效压制,迫使他们不得不重新评估南宋这个原本被低估的对手。就连完颜宗弼也感叹到:“南人使船如使马,吾辈不及也”,从此他也再没能渡过长江。此战之后,金国逐渐改变了对宋战略,宋金战线一直稳定在长江一带。黄天荡一战“奠定了宋金对峙的百年基础,从此金兵不敢过长江”,南宋半壁江山暂时得以保全。所以说黄天荡之战,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场保住南宋江山的败仗”。

纵观历史,对于饱受外族侵扰的中华民族来说,需要一场场大捷,来洗涤我们浑浊的双眸。其实,韩世忠在随后对金军和伪齐军的诸多辉煌大捷,其知名度都远不及以惨败告终的黄天荡之战。实际上,关于黄天荡的战役结果,或许并不值得我们过分纠结。毕竟,这场战争对南宋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我们最初对于胜利的简单期待。

本文刊于2024年12月13日《镇江日报.镇江周刊》“西津渡”版


喜欢今天的内容,请点亮在看,转发到朋友圈分享给更多人


本公众号是《镇江日报》副刊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平台,我们将精选新鲜出炉的佳作推送。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往期精彩回顾






镇江品读
打造最具影响力的镇江文化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