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脾虚”这个词我们经常听到。很多人对此并不重视,觉得脾虚没啥感觉,也不影响自己过日子。
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观念。脾虚就像身体里的一颗“暗雷”,会引发不少问题,甚至对寿命产生影响。
脾虚究竟是什么?
中医上讲,脾虚就是脾气虚损后,身体里一系列脏器功能失调的情况。
脾就如同身体的“营养小助手”,要是脾虚了,这个小助手就“不干活”了。食物的营养没法正常运化吸收,水液也不能在体内正常分布,就会出现营养吸收不好、湿气重、痰多等状况,严重了还可能得败血症。
肾是先天之本,脾是后天之本,是气血产生的源头。气血可是生命活动的基础,要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其他脏器也会受牵连。所以,脾虚可不能不当回事。
脾虚的六大表现
1️⃣不想吃饭:脾负责运化食物,脾虚的时候,它没力气运化,食物在身体里不能被好好利用,自然就不想吃东西,看见好吃的也没胃口。
2️⃣浑身没力:脾管着肌肉,脾虚了,肌肉得不到滋养,就会觉得身体沉甸甸的,四肢也没力气,干啥都提不起劲。
3️⃣容易累:脾主气血生化,脾虚导致气血不足,身体就像缺电的机器,稍微活动一下就累得不行。
4️⃣脸色发黄:脾有统摄血液运行的作用,脾虚时血液运行不畅,脸上的皮肤得不到气血滋养,就会变得暗黄,整个人看起来没精神。
5️⃣大便不成形: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水湿在体内停滞,大便就会稀软不成形,甚至出现腹泻。
6️⃣舌苔厚且有异味:脾主升清降浊,脾虚时,这个功能紊乱,浊气上升,舌苔就会变厚腻,嘴里也会有难闻的气味,跟人交流时都觉得尴尬。
艾灸养脾的六大穴位
《黄帝内经》提到:“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就像一位“养生小能手”,能调节脾胃运动、血管收缩舒张、内分泌腺功能以及血液成分,是养脾的好方法。
1️⃣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往上 4 寸的地方。这个穴位能让脾胃暖和起来,增强消化功能,改善没胃口和浑身没力的症状。
2️⃣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穴往下 3 寸,胫骨前嵴外侧约 1 横指处。艾灸足三里穴能增强脾胃功能,补充身体正气,提高免疫力,还能缓解疲劳,让身体更有活力。
3️⃣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往下 3 寸处。关元穴能补养元气、温补肾气、调理气血,对脾也有很好的滋养作用。
4️⃣神阙穴:在肚脐中央,是任脉上的重要穴位。神阙穴可以温阳散寒、利水止泻,能缓解肚子痛、拉肚子,让脾胃功能变强。
5️⃣脾俞穴:在背部第 11 胸椎棘突下,往旁边 1.5 寸处。脾俞穴能健脾祛湿、提升清气,对脾虚湿重、身体乏力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6️⃣解溪穴:在脚背靠近踝关节的凹陷处。解溪穴能去除体内痰湿,减轻下肢水肿,坚持艾灸一段时间,就能调理脾脏,让身体更清爽。
日常健脾的方法
1️⃣饮食注意:脾怕吃撑和吃凉的东西,喜欢吃点甜的。但这里的甜不是指大量吃巧克力等高糖食物,要适量。
平时可以多喝山药薏米粥、吃红枣,粳米、锅巴、番薯等五谷杂粮也对脾很好。吃饭时千万别吃太多,更不能喝冰镇啤酒。
2️⃣推腹与敲脾经:脾经在腹部穿过,早晚花 10 分钟推推腹,能促进肠胃蠕动、通便,还能健脾。
盘腿坐好,敲打按摩腿部内侧的脾经,如果摸到有硬块或者按起来疼的地方,就多敲多按,直到硬块消失、疼痛减轻。这能让脾经更通畅,更好地发挥作用。
脾虚虽然常见,但只要我们重视起来,通过艾灸、饮食调理、经络按摩等办法,就能让脾健康起来,拥有更好的生活状态和健康的身体。
温馨提示:因人体差异大,以上灸疗处 方,仅供参考,请务必亲自体会求证!
【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编辑/波浪】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