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精品咖啡,咖啡馆还能卖些什么?

美食   2024-11-13 09:00   浙江  

上期回顾:创造不了价值的咖啡馆,往往都活不长久

今天我们继续围绕价值咖啡馆价值篇章,进行深化。

之前说了开咖啡馆,要记得解读消费者的需求,以及弄清楚咖啡馆的价值。但是需求怎么样清晰地描述出来?以及价值如何挖掘,建立与巩固?

吐槽君觉得,咖啡馆除了跟上行业共识,推出精品咖啡产品之外,其实还有很多能让我们思考,突围的地方。有时候模仿跟风容易,但真正反思创造却很困难。

人是一个兼顾理性与感性的动物。一个人的行为里,包含的不止是自己的喜好与厌恶,更有自己过去的行为与经验。在营销理论里,通常将这一部分的内容,统称为“心智”,简单点说,就是人们脑海中对整个世界的了解与认知,而行为,只是心智认知的一部分。

而吐槽君这篇文章要做的,就是搞明白消费者的心智,明白消费者究竟需要什么,同时突破咖啡馆运营者,及咖啡品牌方的心智,看看还有什么地方是可以完善补充的。最后,统一这两者的需求与供给,让价值能被更好地放大,被人们所感知。

 从消费者需求看咖啡馆价值 

头脑简单的咖啡人,大概率都理解不了这句,不来咖啡馆喝咖啡,那去咖啡馆做什么?但是换在消费者的视角里面,就很容易理解了。

比如场景a:

甲:你今天下午有空吗?我有个问题想和你讨论一下,你看看哪里方便?
乙:刚刚好家边上有个咖啡馆开了,我挺想去坐坐的,要不约在那个地方?

比如场景b:

丙:听说最近xhs上有家咖啡馆挺火的,拍照也很好看,我们周末去约一个?

丁:好啊好啊,我也刷到,是不是这家xxx,离我这里也近,下午约好晚上一起吃火锅

消费者的需求,往往伴随着一个具体的事件,或者具体的生活场景。但在思维简单的咖啡人视角里,往往理解不了这种复杂的需求,他们想到的更多的是,我豆子好,我技术好,我设备好,我出品好,那消费者就应该都来店里喝。

很多咖啡人眼里,表达有硬伤的风味轮,反而是专业价值的体现。

可以这样说,消费者去咖啡馆里,真未必是去喝咖啡。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搞清楚一件事情。消费者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他们来咖啡馆的诉求,是通过咖啡馆的场所,购买咖啡产品,实现自己的多样目的。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吐槽君跟大家举另一个例子。人饿了要吃饭进食,为此你开了一家快餐店,希望能满足消费者的就餐需求。但是你这算是解决消费者的刚需吗?

答案是不算。因为消费者未必要来你的店里吃饭。你提供的只是一个选择。消费者来不来,跟你的门店位置,产品价格,产品口味,以及产品类型有很大的关联。

你所做的“刚需”,不等于别人一定要选择你。更何况许多咖啡馆基本的要求都未必能想到。

那咖啡馆应该做什么事情呢?

 用户代办任务 

这里吐槽君给大家介绍一个流行的工具“用户代办任务”(Jobs To Be Done-焦糖布丁理论)。待办任务认为,消费者购买或消费某样产品,是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而非拥有产品本身。

比如说有人买榔头和钉子,本质是不是为了拥有这两样东西,而是为了墙上的孔洞,以及墙上能挂画。有人晒下午茶,未必是因为自己喜欢喝下午茶,往往是为了显示自己生活有品质。同理,有人吃轻食沙拉,核心本质是希望自己更健康,更美丽,而未必是一个素食主义者。

一个人的行为背后,有另一个间接的动机促成。很多时候,大家都无法实现王阳明所谓的“知行合一”,反而要戴着面具生活。所以,说到底,不管是做营销还是做策划,或者做经营的人,都需要有看破表象,直达本质的能力。

(参考资料:小马宋营销实战工具,仅供参考)

结合上一篇推文,咖啡馆的三种分类,其实就可以很解读清楚消费者背后的需求。

提神类咖啡的待办任务,往往是除了咖啡提神本身,还有三点背后的动机,1,是方便,2,有新意,3,价格划算。

社交类咖啡的代办任务,也有三点动机,1,是装修要到位,2,环境容易出片,3,服务体验有价值感

体验类咖啡的待办任务,除了产品本身高品质之外,还要满足以下三点,1,独特标签感知,2,个性化体验服务,3,深度感受咖啡文化。

三类咖啡馆的三类群体,要实现的代办任务不尽相同,有功能性上的需求,也有情感上的需求,挖掘需求本身,是对人性的理解与掌控。

但是在很多咖啡人的眼里,除了做好咖啡,就看不到其他的需求点,往往看了几篇推文写,一心只想做好咖啡,就颅内高潮,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很伟大的事情。

殊不知,行业的共识早就被几个人拐进阴沟里出不来了,行业不需要太多布道者,也不需要有人来教育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消费者会自适应的,咖啡馆要做的,不是教育,而是找到自己的差异化。

上面是从外部消费者的视角对咖啡馆的价值进行的描述,下面吐槽君从内部视角,跟大家聊聊咖啡馆的价值的另一个事物——隐含假设。

 隐含假设 

之前吐槽君讲到,营销理论中有个词汇,叫做“心智”,就是人们之前对一件事情脑海中所固有的了解认知。

而脑子为了在思维的时候节省能量,往往会有很多一笔带过的内容。很多时候,大家就会对这些事情习以为常,就会用一个“隐含假设(固有认知)”来对事情盖棺定论,比如说饭店是用来吃饭的,电话是用来通讯的,鞋子是用来走路的,咖啡是用来提神的。

产品本身的功效与价值,固然是产品的根本,但产品本身除了实际的物品已经实际的功效之外,更多的还有情感价值,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物。

如果按照咖啡人的思维,将咖啡简单地划分为咖啡豆产品(大类),商业咖啡(普通的咖啡),精品咖啡(好的咖啡),以及咖啡加工产品(挂耳冻干等)。

那咖啡的范畴永远也离不开一杯被制作的饮品,咖啡的隐含假设就成了“提神功效的特殊饮品”。整个行业的价值永远要围绕功效,以及部分围绕感官进行延展。而咖啡馆的“隐含假设”,就成了一个喝咖啡的地方。

所以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很多咖啡师不接受全自动咖啡设备,本质上,他们认为咖啡只是一杯特殊饮品。体现自己价值的过程,就是自己亲手做出这杯饮品。

但如果往远了看,将咖啡的隐含假设定义为“有文化内涵的生活方式”,如果将咖啡的属性进行延展。

换个视角,那咖啡豆产品是否可以延展成为”为“鉴赏的咖啡”,“饮用的咖啡”,“送礼的咖啡”?

咖啡馆是不是可以变成“沉浸式咖啡体验地”,或者“专业咖啡空间”,“咖啡周边展览馆”?对消费者的价值感知,价值意味是否就会发生改变?

决定一个事情价值的本质,往往来源于我们看事情的视角。

 创造独特的价值点 

咖啡馆想要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隐含假设,就一定要考虑几个事情。

  • 1,自己主营的产品业务有哪些?你卖的产品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 2,你想用什么方式诠释自己的理念?一种生活方式,还是一种专业的态度
  • 3,你和别人最大的差异化是什么?你觉得你身上什么特质最为明显,最容易被外人所感知。
  • 4,你的目标客群是谁?他们的需求和期望是什么?
  • 5,你有什么方法去传播宣传你的价值跟你的差异化?
  • 6,如何持续改善巩固你的价值,通过什么方式进行探索与创新?

将你的上述思考进行整理,找出其中的三项最为关键的价值点,进行放大,就可以得到你自己一个完整结构。

结合前一篇品牌价值的文章,就可以将这三点进行完整的串联。

吐槽君的碎碎念:


相对咖啡品牌有更多了解的朋友,

可以去b站关注王政东老师。

或者购买《定类》。

这里替王老师的新书宣传一波

——喝咖啡的吐槽君

咖啡吐槽君
这是一个一本正经而又喜欢胡说八道的咖啡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