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朋友圈内,一条外国友人评论某些魔性咖啡处理法的视频,引发了不小的关注与热度。吐槽君看见有人评论说,咖啡行业非要外国人说话才好使,自己国人的不同意见都只会被人视而不见,哪怕劣币驱逐良币,很多人也会视而不见,或者选择站在赚钱的那方,而刻意忽略劣币对市场的影响。
这个事情要吐槽君来说,很多人看到的都只是表象,或者说看得不够深刻。咖啡生豆处理过程中加料这件事情,从18年某台企的咖啡豆加料开始,吐槽君就已经一直站在反对的一方,提出反对和质疑的声音,这些年也断断续续写了点反对的内容,也和不少人发生过很多争论。
争论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有人认为,吐槽君一直在扼杀创新技术,阻碍行业发展,对新技术新趋势不够了解。但回过头来看,其实我们讨论咖啡处理法本身,是在讨论一个哲学与修辞问题。
1,咖啡的处理法技术也没有对错,就像哲学也没对错一样。
技术本身是无罪的,但是技术的应用场景,和预设的立场,却有着很大操作空间。只有当咖啡人认为,强风味才能撬动咖啡市场的市场,很多加强处理法才会进行发展。
但是特殊处理法(以下均指特殊处理法为首各类加味,魔改,添加,香精处理法)的发展,反而验证了一件事情,技术不是撬动市场的工具,内部的革新如果只有行业内部的受众买单,那不管提出“加味”,“增香”,还是“创新”花样名称,本质上都只是饮鸩止渴。
把行业内部的环境折腾一遍,市场又得不到高速增长,到头来,咖啡行业只能回到原地。
咖啡行业如果不思考如何健康的活下去,如何让更多人能去喝上一杯咖啡,而老是本末倒置去想咖啡豆处理技术如何创新,那归根结底只是在循环往复着一个周期,也就是旧人出局,新人入行,咖啡馆开了关,咖啡师入行干几年转行,掌握赛事培训和设备原物料的人,因为本身的不可替代性而盈利,享受收割韭菜带来的红利,但整个行业离赚大钱,去征服消费者还有很大的差距。
2,咖啡处理法上的创新,本质上只是一种修辞学的演化
有些人认为吐槽君一直在一棍子打死一船人,要扼杀行业发展。
本身吐槽君对这些技术并不抵触,但是也不喜欢,更不会去消费。之所以要抵触,是觉得在现行的技术下,以及许多掌握话语权的咖啡人的操作下,他们做出不伦不类的产品,或者鱼目混珠的东西,会比做出惊艳的产品,概率高得多。
不是吐槽君瞧不起这项技术,只是单纯瞧不起那群没审美底蕴,又叫得比谁都响的咖啡人。而吐槽君不愿意对特殊处理法进行更多的解释和介绍,归根结底是希望很多人别把重心放在咖啡的魔性处理法之上,不要被这种事情把注意力带跑偏了。
可以推测,咖啡处理法的演化趋势,只会越来越奇怪与魔性,不见得会在很多人的反对中戛然而止。因为许多新入局的咖啡人,正在失去传统咖啡的味觉体验过程,反而认为往咖啡发酵过程中加东西,是无比正确的一件事情。
咖啡本身的味道,究竟占了多少?
这是咖啡处理法发展的必然过程,也不存在对错,因为这个就和老一代人认为一定要结婚生子,年长的人认为要结婚,而很多年轻人可能认为活着是为自己,不需要有个孩子做累赘,婚姻可能更是多余一样,年代不同了,认知也不愿意了。人的认知都是根据自己生活的过去经验知识,而判断未来的发展。
而咖啡处理法的核心,其实在于处理法的命名上,也就是我们能起一个什么名字,让人更好的理解,或者更好的被引导,从而进行购买。就像半日晒改名为“蜜处理”,而高配速溶咖啡改名为“即溶咖啡”,不仅更有画面感,而且更容易吸引消费者购买,提升品牌溢价。
修辞学是修饰言论,让人接受观点意见的学问,就像咖啡的特殊处理法,归根结底也是咖啡的修辞学,需要让人去接受它。
修辞学,来自古希腊
特殊处理法,加味处理法,或者说厌氧重度发酵处理法最大的问题,不是怎么加东西,不是发酵处理的过程有什么问题。这些处理法真正的痛点,是在于如何让这种处理法显得自然,或者说显得浑然天成。
不然光一个名字就足够让人反感,或者说,很多豆子只能靠欺世盗名,指鹿为马,硬生生把有添加说成无添加,去冒充原有的传统咖啡处理法欺骗小白,到头来,这样只会得不偿失。
3,别提说什么可以添加,只要透明,别把透明跟正确混淆了。
关于咖啡特殊处理法这件事,吐槽君最反感的就是那句:可以有添加,但是要透明,把底线暴露出来的同时,捉急的智商也一览无余。
咖啡豆的种植生产改良都是农业问题,而农业品种的改良是一个以十年作为跨度的事业,不是一朝一夕,靠钻营取巧就可以一步登天的。
在吐槽君看来,只要透明这句有气无力的话,反而有点哀求的意味:你们魔改吧,和我说清楚就好了,反正我也做不了什么。大家底线暴露出来,你只要保证喝不死人,我就来尝试当小白鼠,不明真相的人也不会怪罪你。
有些话虽然正确但没用,就像迟来的正义也是正义一样,过程中的错误不纠正,等伤害造成了,反而告诉别人,时间会治愈一切,正义终将会到来,你要做的只是等。
咖啡豆的特殊处理法对消费者的影响,尚且不是一朝一夕能得知好坏的,我们对咖啡豆的底线,不应该只有透明,而应该真正的健康,真正的均衡的好味道。如果微生物发酵的科技真的能让咖啡味道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远比改良育种管用,而不是搞出酱料风味的咖啡,那处理法上的弯道超车未必不可。
天然的美?还是雕饰的美?还是根本不美?
过早的暴露底线,只要求透明,而不追求其他的指标,只会导致某些黑心商人的肆无忌惮。
他们会认为,既然有的傻白甜选择了只要透明,那拿不透明的产品去冒充另一款产品,冒充另一种处理法,或者隐去关键信息,去割韭菜未尝不可?反正他们的底线就是那么低了,就算改了,这智力恐怕也查不出个端倪。
而吐槽君觉得,只要透明这句话,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对生产端来说是毫无约束力的,全凭加工方自觉。
生产过程中谁能保证二十四小时监控,任何添加都是在合适允许的范围之内的呢,谁能保证天然水果的背后不会被替代成工业香精呢?仅仅凭着几个精品咖啡的话事人,弄潮儿出来拍胸脯保证,咖啡特殊处理法是未来趋势,就等于特殊处理法咖啡没问题?
透明没有错,但是透明先决条件是什么?是对人性的认知,还是对咖啡特性知根知底的了解?如果都不是,烦请别张口闭口拿只要透明当大旗,来暴露智商了。
正常的传统处理法咖啡还没搞明白,一定要把手伸到泥潭里面,整不明白还鼓励自己,未来仍然属于少数愿意弄脏自己的人?
说句实话,未来属于真正掌握高科技,真正有战略眼光将资源运筹帷幄的人,能扎扎实实了解,引领,创造消费者咖啡需求的人,不属于指鹿为马,欺世盗名的人。
吐槽君的碎碎念: 透过现象看本质, 其实咖啡特殊处理法, 只包含了我们对咖啡的认知, 你认为咖啡应该怎么样, 咖啡就应该怎么样。 ——咖啡吐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