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定位系列丨<2>咖啡零售品牌如何找寻自己的定位?

美食   美食   2024-01-24 20:10   浙江  

上一篇推文,吐槽君跟大家聊了聊什么是定位,以及咖啡馆如何找寻自己的定位(传送门:咖啡定位系列丨<1>咖啡馆如何找寻自己的定位?)。

今天吐槽君和大家聊聊零售咖啡品牌,如何找寻属于自己的定位?以及支撑定位背后的企业发展路径,与品牌发展策略重心应该如何延展。

这里先反复强调一下,咖啡行业有几个绕不开的特点,1,咖啡行业过于纵深,很难横向发展,这点跟茶叶,酒还有些差距,2,咖啡产品本身的群体相对较为固定,有粘性,有不错的复购能力,3,虽然咖啡行业本身具备一定的餐饮属性,但是属于强场景属性,很难把茶饮的消费者低教育成本的迁移过来。

所以对咖啡行业来说,能借鉴发展的行业并不多,咖啡人在很多时候会觉得为什么咖啡那么好,消费者就是不接受,核心原因也是在此。毕竟习惯是一回事,喜欢是另一回事。

这几点说清楚之后,我们先聊聊咖啡的零售品牌如何找寻定位?以及究竟应该怎么样玩下去。


01 定义咖啡零售产品

以及三种基础定位方式



这里定义一下,零售品牌基本上涵盖了两类产品,第一类是咖啡豆+粉,第二类是速溶咖啡粉,以及浓缩咖啡液。还有一类是RTD,““即饮饮品——ready to drink”,但较为冷门,也没了解过,这里就不表述了。

前这两类产品最大的特点,前者在于需要产品教育,以及配套对应的设备,后者不需要教育,但是需要有固定的场景。

对于零售品牌而来,定位自身的方式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别,归根结底是根据自身产品属性进行定位。

第一种是技术+命名,比如三x半的“即溶”咖啡,之前一直作为定位成功案例,被大肆宣传。

即溶咖啡还是速溶,归根结底都是咖啡

第二类根据产品属性来,比如专业咖啡,精品咖啡,商业咖啡,口粮咖啡之类的定位,然后许多品牌在此进行衍生,或者细化。

第三类可以根据品类的场景跟用途来定位,比如适合外带的咖啡便携产品,或者有礼品属性的咖啡礼盒产品,可以作为产品的购买理由说服消费者,唤醒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02 咖啡零售产品定位

为何难以形成差异化?


这里要先强调一下,找寻定位这件事情,在咖啡零售产品本身,并不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因为行业的同质化非常严重。有产品生产供应链的缘故,其次也有咖啡产品自身差异化不足,大众教育不够的缘故。

至少在竞争的角度上来看,咖啡零售品牌自身很难靠定位来拉开产品差异化,从而对客群进行分流,以及跟竞争对手进行隔绝。前面说到的第一点,咖啡行业过于纵深,而横向不足,也是导致了这个问题存在的核心原因。

展开来说,造成咖啡产品差异化不足的成因。首先是因为咖啡产品供应链的原因,咖啡熟豆在本质上,就是农产品的二次加工。大部分咖啡产品的溢价,就在于咖啡生豆乘以一个大致的系数,然后减去各种费用开支,最后剩下的就是利润跟附加值。

咖啡豆的本质是农产品

大部分咖啡品牌赚的只是生产的费用,加工和销售链条过短,也使得产品无法产生太多溢价。只有在深度加工的情况下,产品的价值才能逐步提升,但是一旦高溢价,很容易被其他产品给降维打击。例如某家比较“神奇”的企业,这个大家可以看我上一篇转发的推文(传送门:精品速溶咖啡,续不了自己的命)。

其次,是因为咖啡豆的差异化不足,无法形成有效的区隔,这也使得咖啡产品同质化严重。咖啡豆本质上是一种植物的果实,需要烘烤才能释放出本身的味道。传统的咖啡豆烘烤配合牛奶,本身的味道被奶味所中和。而当下的精品咖啡,虽然有了不一样的烘焙与萃取,但是本质上只是在演绎不一样的酸味,以及不同程度的发酵味道。

对咖啡有了解的人别觉得吐槽君在混淆视听,但是事实上,在没喝过没被教育过的人口中,精品咖啡就是不一样的酸,仅此而已。对咖啡习以为常的人,跟没正经喝过精品咖啡的人之间,至少差了50杯咖啡。

这里说句题外话,对很多咖啡人来说,最想做的是“修炼内功,变成专家”,莫过于感受咖啡产品的差异化,或者去探店,去尝试不一样的咖啡味道(哪怕是加料的),跟一直不停的在杯测本质上是一样,都是充实自己,却不知道客户要的到底是什么。

虽然杯测体现专业,
可哪个消费者用杯测的形式喝咖啡?

但吐槽君看来,修炼内功的行为,就是不停的数着自己兜里的钞票,却没有想办法去把消费者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

回归正题,有个知识点大家需要注意。咖啡豆的差异化不是没有,只是这个差异的品鉴需要门槛和教育,小白学习有一定的门槛跟成本。光盯着口味这个差异化,咖啡零售企业的出路只会越走越窄。

加之当下的咖啡烘焙技术流派较为单一,以及国内的精品咖啡市场,流行单一品种咖啡为主,大部分的咖啡产品跟友商的产品,不能说是毫无差别,至少咖啡豆倒出来互相贴牌是没有问题的。

03 咖啡零售产品生意

能不能光盯着爱好者薅?


咖啡零售品牌想要找寻自身的差异化,就不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只盯着口味,技术这两个最基础的属性延展。而应该考虑满足,不同消费者所需要产品诉求是什么。

那咖啡零售产品的消费者有哪几类?简单点说,就两大类,第一类是咖啡爱好者,第二类是大众小白消费者。这个时候,有人会好奇了,想做咖啡豆的生意,盯着爱好者薅行不行?

虽然咖啡节人数众多,
但这是在上海,而不是在全国。

吐槽君只能说,你盯着爱好者薅,同行也在盯着爱好者,薅爱好者虽然有购买力,但是群体说破天,可能也才几十万群体。更为重要的是,大部分爱好者是没有忠诚度的。

爱好者关心咖啡豆的牌子,但是更关心的可能是口味,价格,以及各种概念噱头,或许有单一品牌的购买习惯,但是也会别的渠道去交流与尝试其他产品。

更核心的是,爱好者购买咖啡,不仅仅是奔着咖啡产品跟品牌,而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体验机会,以及咖啡相关的知识内容与朋友的谈资,内容+体验才是消费者选择购买的核心。

也正如此,前面所提到的咖啡品牌定位价值,在咖啡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已经逐渐失效,很难对咖啡品牌后期的经营与竞争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04 咖啡零售产品

如何进行差异化发展


这时咖啡零售品牌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通过几种差异化的方式突围,来实现品牌价值。

1,销售策略的差异化。从份量,组合,以及促销形式实现核心差异化。

就这一点而言,最典型的一个品牌,就是伪日本品牌隅x川,以超低价的日本进口挂耳咖啡横扫低端市场,在形成品牌势能后,通过明星代言以及冠名的形式扩大品牌声量。

从品牌的策略上讲,这是一种大品牌的玩法和思路,但是挂耳咖啡这东西,跟零售食品还有些不同,咖啡产品跟场景深度捆绑,每天消耗数量有限,加上隅x川日系咖啡那标志性的焦苦口味,很难在同事朋友间传播,更别提什么复购了。

但是就事论事说,咖啡品牌不停的将产品组合创新,通过降低消费者的选择门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消费者的单价与购买意愿

2,对咖啡豆产品的深耕。跟咖啡生豆供应商深度合作。

这点说起来并不困难,但更多的需要对产品信息,也就是对生豆产地信息有很深的了解。咖啡豆的定价和口味本身是不成正比的,许多产品可以通过挖掘产地产品和打造性价比产品的形式,去提升销量。

但是对于当下的线上电商而言,咖啡豆价格早已往死里卷,而生豆成本也节节攀升,拼价格是死胡同,不拼更是死胡同。只有增加附加值,垂直深挖产品价值,才能有一线生机,和深入原产地的咖啡生豆商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帮朋友秦汉咖啡做个宣传,文末有福利,
秦汉咖啡——专注哥斯达黎加原产地精品咖啡。

虽然有些店铺可以通过某些光环,比如主理人,比赛咖啡师的光环提升溢价,但是这点光环价值其实有限。真正的咖啡消费群体是不在意头衔和噱头,只在意单价跟是否适合自己的口味。在经济不太乐观的未来,消费者只会越来越理性,而不再有过往的冲动。

3,挖掘咖啡产品的消费场景与痛点。

对于咖啡的目标消费群体来说,咖啡的核心作用就两点,第一是提神,第二是品鉴,社交或者其他场景其实并不多见。

但是咖啡豆的购买以及场景,就可以延展到办公室场景,礼品场景,居家场景,以及差旅跟野外露营场景等多种场景。而咖啡豆自身的消费群体,也能分门别类成咖啡刚需消费者,咖啡入门爱好者,咖啡深度发烧友等多种群体。品牌也可以针对其他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划分出不同的消费产品种类。

小罐茶切入了礼品赛道。

找到不同的咖啡消费群体,以及不同的咖啡产品需求,就是咖啡品牌的业务破局点。虽然咖啡品牌可以兼顾多条产品线,但是消费者的心智只有一个,找到核心消费者所需要的核心场景跟核心需求,进行击穿,远比天天跟精品咖啡,竞标批次,比赛冠军较劲要管用得多。

4,挖掘咖啡品牌的文化,占据精神心智

如何挖掘咖啡背后的文化?这里我们要明确一点,文化是由人的行为习惯,以及精神需求所创造出来的产品与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不一样的视角进行延展,而不一定要墨守成规,走别人走过的路。

如何挖掘咖啡品牌背后的文化,这个时候有两条路,第一条是贴着产品本身走,从工匠精神,树种处理法,烘焙流派,咖啡产地,萃取技术等方面延展出对应的咖啡文化。第二条是消费者的生活场景状态,不同消费者对咖啡的各类需求(生理需求,情感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等进行挖掘,找出对应的情绪和任务场景的切片,对这一类价值进行创新。

咖啡零售产品想突围,离不开大众的消费技术,头部品牌对市场的教育,但是更离不开对核心消费群体的洞察分析以及差异化。

下一章,聊聊咖啡设备企业如何找寻自身的定位与差异化的发展。

看到这里的粉丝朋友,有个福利别错过。
过两天吐槽君会赠送25份哥斯达黎加的精品咖啡豆给大家,记得关注公众号。(也可以在文末留言“秦汉咖啡福利”,等产品赠送开始,吐槽君人工提醒)

吐槽君的碎碎念:

今天目前不是很想碎碎念

——喝咖啡的吐槽君

咖啡吐槽君
这是一个一本正经而又喜欢胡说八道的咖啡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