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的原因,这段时间,吐槽君疯狂在用小红书,查阅资料,学习行业信息,当然,也少了不看看美女和猫猫狗狗。而小红书的信息流系统,给吐槽君推荐了几篇关于“新中式茶咖”的推文,也让吐槽君有些迷糊。
在吐槽君的印象里,中式茶咖”,“茶拿铁”好像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不管是当下的中茶西做,高举高打的“功夫咖·中国咖啡”,茶颜悦色的子品牌“鸳央咖啡”,以及喜茶的子品牌“喜鹊咖”,还是之前的被大众认知的港式鸳鸯奶茶,以及有段时间还刮出一阵风的茶咖机,早些年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但是一查数据就是开了几百家店的茶咖品牌,在闷声发大财。
高举高打的功夫咖,一上场逼格拉满
事实证明,茶咖这个产品品类,一直存在,一直都被品牌方,器材商,以及加盟商试图推到台前,希望够引领一波新的潮流。但茶咖总是周期性的推出,结果一直差强人意,表现平平,品牌方用尽全力,也很难能让品牌出圈。
这篇推文内容,吐槽君跟大家聊聊自己对“茶咖”“中式茶咖”“新中式茶咖”的品类赛道的看法。
一,茶饮企业为什么看好咖啡赛道?
茶与咖啡的结合,其核心原因未必是创始人想把国潮文化给发扬光大,兼容并蓄,融会贯通。这样的理想主义故事,往往在经济好的情况下,说给资本,说给大众听,会让人感动,也能来钱,但也不会长久。
真实的原因,往往是企业内部的业务当下已经触达顶端,这个时候往往需要一个不那么内卷的赛道,将企业内部溢出的能力(规模,设计,研发抑或其他)给利用起来,帮助公司找到下一个增长点。
看看茶颜的鸳央咖啡和喜茶的喜鹊咖,以及蜜雪的幸运咖,其扩张的核心,就是想借助母品牌的势能与优势,在新的赛道里大杀四方。功夫咖的背后虽然看不出是哪个品牌,但是与“霸王茶姬”同一家品牌设计公司,以及高度相似的调性风格,哪怕品牌团队没有大关系,明眼人也不难看出其想借势霸王茶姬的想法。
二,茶咖赛道为什么一直火不起来?
说到这里,有个绕不开的问题,为什么之前做茶咖赛道的品牌,没有做成功呢?
这点吐槽君请教了之前的朋友,原因有那么几个。
1,推动茶咖品类的主要力量, 是器材贸易商。
有点商业思维的咖啡人都知道(大部分精品咖啡从业人员不具备),在过去还是当下或者未来,茶饮都是主流,那如果把咖啡机改装一下卖给茶馆,那生意做成功的话,回报是很巨大。
而且新赛道的诱惑能力是巨大的,不论是做茶的还是做咖啡的,都不能抗拒一个看似巨大的市场空间诱惑。所以一半市场诱惑,一半贸易商的鼓吹下,茶咖品牌没做好准备,就想着既能赚咖啡馆的钱,又能赚奶茶品牌的钱,着急忙慌冲了进去。
2,人员与技术缺乏,是茶咖品类做不起来的主要原因
但是茶咖品类的发展,最核心的掣肘,是缺乏大量既了解咖啡,又了解茶叶的专业人员操作。
咖啡和茶的单一操作固然简单,但是各种组合的叠加,无疑让难度增加了很多,同时,缺乏服务体验流程的设计,也使得产品做得不伦不类。
没有对应专业的人员,让茶咖品牌的产品不能打,出不了圈,到最后饮品公司和贸易公司赚一笔钱,开几百家店,就是最好的结果。
3,预算问题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茶咖赛道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居高不下的成本,以及并不明显的优势竞争力。
对咖啡创业者来说,茶咖产品不能凸显自己的专业性,同时茶咖机显然没有黑鹰辣妈来得诱惑吸引人,反而有些不伦不类。而对于茶饮创业者来说,置办茶咖机,成本上忽然加了一大截,一时半会也不容易接受。
虽然整个赛道看起来充满了各种机会,但看不到短期回本的机会。诸多原因导致,茶咖赛道看起来很美好,但是一直没有品牌能跑出来。
那这时候,也许有人就要问了,那如果把当下的新茶饮的研发能力,结合中式美学,结合好茶好咖啡的优势都放一起,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吗?
三,茶咖产品的核心问题,是没有根
之前的一篇推文里(关于咖啡行业未来的4个趋势!),吐槽君跟大家聊过,消费者对产品的诉求,往往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背后能拿捏人性的东西。比如奶茶,果茶的背后,是让人愉悦的糖分,而咖啡的背后,是提神+牛奶。
但是这个时候,吐槽君不得不问一句,茶咖给消费者的心智是什么?
是提神?还是社交?亦或者是流量?如果消费者的认知里找不到对这个产品的需求,那茶咖产品做不起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管资本多少推波助澜,说到底,人性是最容易改变,也最不容易变的东西。
消费者要奶茶是寻开心,要咖啡是提神,那要茶咖的核心目的是什么?既要开心,又要提神?
开心提神两手抓,即搞笑又荒谬。
四,中式咖啡是个好命题,但请先搞清楚消费者要什么
这段时间,吐槽君有个很明显的感觉,创业者最大的敌人,来源于时间与自己的路径依赖。一个人对事情最初的认知,决定了其思维以及处理方式的形成,很难有人能突破这个限制。
从“鸳央咖啡”,“功夫咖”,“喜鹊咖”的身上,都看到了之前的茶饮品牌的成熟打法,视觉突围,各类周边,酷炫好看的视觉,各种好原料的应用,以及联名活动,去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图片来源网络
但唯独没人去思考,究竟消费者要的是什么?消费者是不是真的需要一个“中式”的概念下,对产品重新演绎?不是强盛了,就能中式一切的。
中式茶咖能不能做起来,更重要的是,这个概念在放开后,究竟能吸引多少人才一起来发展壮大这个市场。有些需求是递进式迭代的,但是有些需求,不仅没有根,更重要的是未必能挖得出多少内容。
很多小众爱好只会越玩越狭窄,但在小众爱好里通常有完备的知识体系。玩hifi耳机的可以更新线材,可以换前端,可以玩音质,精品咖啡可以玩竞标豆,可以玩萃取玩烘焙,虽然自嗨做不大,但是不妨碍大家玩得开心,被割韭菜也能乐在其中。
可是中式茶咖,打着用好产品,更适合中国人的旗号,却搞不明白消费者究竟能在你身上得到什么具体的东西,看起来很多创意可以延展,但是消费者如果找不到能满足自己人性的某个需求,那最后肯定玩不久,因为最后,花钱买单的是消费者。
不搞明白消费者的核心诉求,只是一时的爆火,不能说明什么,只有真能创造不一样的体验,才能被大众接受。
吐槽君的碎碎念:
玩小红书的朋友, 欢迎关注吐槽君的小红书 “咖啡的一百个大实话” 换个方式换个角度表达。 ——喝咖啡的吐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