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 1500 块,咨询要不要换工作

学术   2024-03-22 09:30   浙江  







FROM 爱予编辑部 ✍️
INTRODUCE


大家好,本次推送来自爱予星球的小伙伴「一颗日不落」的投稿。


从去年年底开始,她在职业道路上就面临一个选择,是花更多时间换工作,还是花更多时间搞副业?为了更深入的了解自己喜欢和擅长什么,她花了 1500 块做了一次盖洛普优势测评和教练咨询,找到了自己的“本命才干”。




前几天,我做了个新的尝试——付费聊天。


知识付费,其实尝试过不少,买课、付费社群、付费订阅、文书修改……但花钱和人正儿八经地“一次性聊天”,印象中,还是第一次。


结果,在不敢抱有太多期待的情况下,收获了一些灵感、思考甚至方法论,超出预期。


所以,想写篇文章,记录和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希望对你也有一点点帮助。


按照惯例,还是先直截了当地,摆大纲:

1. 1500 块具体干了啥?

2. 我希望解决什么问题?

3. 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4. 几点takeaway,也许可以帮你省些钱?


1. 1500 块具体干了啥?


一言以蔽之,盖洛普优势测评+咨询。其中,410 块用于做测评,并得到了一套测评报告,1100 块用于教练咨询,就是结合测评报告,聊天。


盖洛普优势测评,不了解的小伙伴,可以复制到微信搜索框,很多文章都有解释。我不专业,也利益不相关,在此就不做过多介绍了。简单说,就是大家校招时,大概率都做过且吐槽过的性格测试


它将人的特质(盖洛普称为“才干”)分为 34 种,做完 177 道情境选择题之后,报告会给出这 34 种特质的排序,靠前的特质即为你的突出特质,并且会对前 10 项特质进行详细解读。


我的测评结果

教练咨询不是必须的,不同教练价格也不同,可以只花钱做测试,拿到报告之后自己看。不过,我天资有限,最大的收获来源于教练咨询。


    2. 我希望解决什么问题?


我面临一个选择,是花更多时间,换工作,还是花更多时间,搞副业。时间,是我宝贵的机会成本。


先说换工作。


从去年年底开始,我换工作的想法愈发强烈。不是简单的跳槽,换家公司干相同的活,而是希望换赛道,转岗。我明确地知道我擅长但不喜欢目前的岗位,然而,要去哪里呢?


好像什么都可以试试,又好像什么都不太行。


如果将一份工作所需的技能树,拆解为岗位技能 + 行业经验 + 通用能力我的工作经验 ≈ 风控 + 社交/游戏 + #$@%&……


而我现在,想把前两个都换掉,具体换成啥,还有些模糊。于是,就只剩下#$@%& * 3了……


你可能会奇怪,我早干嘛去了。嗯,面试官也会有同样的疑问,我甚至都不一定有机会见到面试官,回答这个问题。


这意味着,如果我想要尝试换工作,哪怕只是做一些尝试,也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学习、试错和争取。


再说搞副业。


我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干脆放弃继续折腾主业,花更多的时间搞副业。


卖保险,写文字,发某书,录播客,甚至研究投资,然后争取有一天可以炒掉主业,过上数字游民的生活。


众所周知,打工人不太可能在大厂干到退休,我也不想在大厂干到退休。这可能是早晚得走上的一条路,那何不一步到位,早一点开始深耕呢?


两条路都铺满了碎石子和玻璃渣,但尽头也都是阳光明媚,散发着危险又迷人的气息。显然,我无法同时选择两条路。


即使,这不是一道选择题,也至少,是一道需要完成的排序题。


其实,在我做测评之前,内心的问题还没有这么明确和聚焦,想要改变的渴望也没有这么强烈。


年前有一天,刷到了丹喵一条近 4000 字的朋友圈,分享她做完盖洛普测评之后的奇妙感受,认为测出来的前5项才干和最后5项才干,完美地解释了为什么,她很享受现在的创业项目,以及之前在大律所工作得很痛苦。


当现象和感受可以关联上自己的特质之后,一切就说得通了:我之前之所以会做出XX的行为 / 有XX的感觉,原来是因为我是这样的人 —— 因为我是这样的人,所以我适合/喜欢/选择XX。


与其说更加了解自己,不如说,更加相信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和环境。


因为看见,所以相信;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逻辑上,自我循证;结果上,完美闭环。


好像也没什么不好的。我决定也试试看。不行的话,就当好玩了。


当我看到报告结果之后,第一反应,有点意外——排在第一的竟然是“理念”,整体最突出的竟然是战略。


“理念”是什么意思?


擅于用新颖的角度看待事物,发现事物之间的隐形关联,喜欢标新立异、锐意创新……


看了一通解释之后,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


我在工作中,最擅长的就是画脑图,能用非常清晰的逻辑、甚至独一无二的角度,把一件复杂的事情拆解得一清二楚,把看似无关或者散乱的部分,都恰如其分地囊括其中。


我入职第一年,花了几天时间,总结出来的合同分析框架和方法,3年过去了,现在仍然是组里同事干这活的参考教程。


同事做项目时,也喜欢来找我脑暴,大概因为我总能想出来一些出其不意的点子,或者从某些刁钻的角度,提出问题或质疑。


第二是“成就”,精力旺盛,闲不下来,越忙越开心,是自然卷没跑了。


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我对“躺平”、“上岸”完全不感兴趣,也丝毫不羡慕喝茶看报的工作。工作节奏快、压力大时,我反而更加兴奋,状态更好。


第三到第五,分别是战略、学习、责任。


嗯,我喜欢全局规划和分析,有很强的学习欲望,擅长快速获取和吸收大量信息,还很靠谱……


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


再看倒数,最后2个,竟然是回顾和公平。


前者强调追溯从前,从过去看未来,后者强调清晰的规则和秩序——这不就是我现在的工作嘛——翻旧账,找问题,然后给业务制定清晰的规则和秩序……


内心一阵窃喜,我果然不适合我现在的工作。


看来,我确实需要认真做出一些改变了。


但是,如果说这份报告,是一张关于我的地图,我只是知道,需要离开原地,然而,我应该去哪呢?


仅凭报告所示的突出特质,我还是不会答那道排序题。


所以,我决定试试,找个人聊聊。


     3. 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首先,是跳出整个测评体系,回忆人生中做过的关键选择,找到“本命才干”。


换句话说,你曾经的若干个选择,塑造了如今的你。想清楚当时做出这个选择的具体原因,也就是在认识你自己。


在咨询过程中,教练引导我回忆了4 年前,为什么选择现在这份工作,而放弃了其他offer。


我不喜欢体制内的规则、束缚和一成不变(我的刻板印象和个人偏见),我也不喜欢券商后台枯燥无聊、给系统打补丁的工作,而这边的HR给我画饼可以去业务轮岗……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时同批拿offer的小伙伴中,有好几个北大光华、清华五道口、顶尖藤校的同学,整体更优秀(虽然他们最后都鸽了)。


相比鸡头,我喜欢做凤尾,然后向凤头看齐,慢慢成为凤头。


又聊到我为什么会开始做副业卖保险。


我回忆了一下,最主要的原因,也是人。


我的引荐人,和我同年的大厂P7,一边打着年薪百万的工,一边半夜卖保险。之前还是一个30万粉的美食博主。好有意思。


我的团队长,就更厉害了。主业、副业、带娃,一个都不落下。只坐了一个月的月子,就开始复工,一边在公司带团队,一边卖保险,兼职状态下,达成连续3年TOT。


我想跟他们一起做事情,只是他们刚好在卖保险而已。


教练总结我慕强。不是34项才干中的任何一个,但我仿佛被点了一下,确实如此。


所以,我需要主动寻找强者更加密集的环境。


按照这个思路,我结束咨询后,又梳理了从小到大,所有我做过的关键选择。


我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奥数,学到五年级,越来越难,学不会。在考了好几次及格线附近的分数之后,终于鼓起勇气跟我妈说,我不想学了。


那天晚上,路上没什么人,路灯也很昏暗。我妈推着自行车,我在她旁边,两个人,就这样静静地走着。


我妈听完,没说太多话,只说这是我自己的选择。过了一会儿,又补了一句,她不会帮我,做这个选择。


我纠结良久,还是选择坚持,说完眼泪就流下来了。


最后六年级参加省里的竞赛,超常发挥,拿了全省二等奖,是全校考得最好的两个同学之一。


从那之后,我每次觉得坚持不下去,想要放弃的时候,都会想到那个晚上。


高中文理分科,物理学得吃力,选文科又不甘心,前前后后纠结了几天,还是去了文科班,为了211至少能稳一点。


高考发挥失常,出分那天在家撕心裂肺地,哭了整整一个下午,然后默默放弃了想要出省的执念,独自填完志愿,乖乖去了武大,为了转专业的可能性能高一点。


到了大四,为了能去美国top的会计项目,选择放弃保研、gap了一年。结果拿到top1的offer后,因为老爸旧病复发,放弃了留美工作的想法,去了帝国理工,然后回国……


回顾了这一系列的关键选择之后,我更能看清自己一点了。


我习惯于坚持不懈,自我驱动,底线优先,但底线以上,拒绝一成不变,喜欢折腾,需要不断接触新鲜事物、学习新东西……


对应的本命才干,大概是“成就”、“战略”、“学习”。


这些才干,一路指引着我,成为今天的我,也会继续指引我,成为未来的自己。


因此,梳理清楚自己过往的决策模型,可以用于指引当下的决策。


我过往的决策模型是怎样的?


做选择时,我习惯先预设最坏的情况。


如果是我不能接受的,那我会求稳。比如高中文理分科、高考填报志愿,研究生毕业直接回国找工作。


如果是我可以接受的,那我会选择更加激进、冒险,能够让我接触到更多未知、而不是一眼看到未来的那个选择。比如放弃港大奖学金去帝国理工,放弃外管局进互联网大厂……


那现在这道排序题呢?


好像答案也更清晰一点了。


先预设最坏的情况——转岗/副业没搞好,还丢了主业的工作。


还好,还能接受。


工作没了还能再找,大不了换家公司,继续干这个活。即使遇到更坏的情况,中间失业几个月,甚至几年,我的积蓄也完全够我生活。


所以,我会选择更加激进冒险一点,未来不太容易想象的那条路——转岗优先。


我想换个需要大量学习新东西的环境,做一些不一样的尝试,接触更多更厉害的人。


并且,在和教练聊天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作为一个“成就”、“学习”才干很突出的人,看起来很美好的数字游民、全球旅居、work-life balance的生活,也许并没有那么适合我。


至少目前这个阶段,我还是想在主业上再折腾一下,少留一些遗憾。


除了对事的选择,在对人的选择上,教练的观点对我也很有启发:本命才干,帮助识人。


换句话,我们都喜欢和自己更像、才干与自己更相符的人在一起。


这很好地解释了,我为什么不那么认可现在的上级,为什么会在看到陈同学对着手机短视频傻笑的时候,哪怕嘴上不说,心里也会不爽……(幸亏大多数时候,他还是很认真的,不然也不会7年相安无事哈哈哈)


教练说,每个人靠前的才干,不仅是潜在的喜欢和擅长,也是我们内心的渴望,需要我们持续浇灌。否则人就会像一棵缺水的树,逐渐干枯。


这也许是盖洛普神奇的地方。


才干,似乎天然地,将喜欢和擅长,结合了起来。


我们也许都听过一个说法:我喜欢、我擅长、被需要,这三者的交集,就是我们的人生使命。


在当今这个信息极速流动、信息差被迅速抹平、每个个体被广泛连接和触达的今天,“被需要”,某种意义上,是相对最具确定性的,因为市场需求足够细分和多样。


(当然,找到和匹配需求的过程,另说)


而做到足够好和独特的前提,是我们的喜欢和擅长。


但不论是中国的应试教育体系,还是东亚文化语境中,格外强烈的社会时钟,都强调整齐划一,有意无意地忽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忽略每个人的喜欢与擅长,以统一的标准和节奏,鞭策着所有人考高分、考大学、找高薪稳定的工作,找同样高薪稳定的伴侣,买房还贷、结婚生娃、循环往复……


一路走来,都没有真正学习过,如何了解自己。


久而久之,我们也不知道自己喜欢和擅长什么,我们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别人的选择是不是也适合自己。

 

     4. 几点takeaway,也许可以帮你省些钱?


如前所述,我通过这次测评和咨询,最大的收获,其实在盖洛普测评体系之外。


因此,即使不花这笔钱,其实也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尝试,相信会有帮助:


1. 1)如何了解自己:


你曾经的选择塑造了如今的你,因此,回顾过去人生的数个关键选择,并分析当时促使你做出某项选择的动机和原因。归纳总结,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2)如何做选择:


在(1)的分析基础上,总结你的决策模型和路径依赖,并在面临下一次选择时,做出符合模型和路径依赖的选择。


人生是一条河流,遵循河流的惯性,其实就是在遵从自己的内心。


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过去人生的关键选择,如今你并不后悔。


如果你非常确定曾经在重大决策上出过错,那么分析原因,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修正决策模型,可能是更加明智的做法。


3)如何识人:


在(1)的分析基础上,了解自己有哪些突出特质,少数几个即可。然后在能够选择“重要关系人”时,比如人生伴侣、职场中的上级、项目的重要搭档等,选择那些与自己突出特质一致的人。


结语


其实,我之前做过很多自我探索的尝试。


比如努力想象 10、20 年以后,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希望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要求越具象越好,并以此指引现在努力的方向。结果发现,我想象不出来,毕竟我连要不要生娃这种事情都还不确定。


大学时,我也尝试过在一张大白纸上,写下 100 个自己的人生愿望,然后找出最想要的那个。结果我花了快一下午,还是只写了几十个,而且每一个都好像想要,也没那么想要……最后以失败告终。


“回顾”才干倒数第一的我,很少回头看,也许正因为如此,这一次,有了些不一样的感觉。


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也成为自己。


与君共勉!


丹喵开放个人微信添加啦,朋友圈会发些非常好玩的东西,欢迎围观zhaodanmiao1994(最近加的人多可能通过慢)


 ·End· 


「爱予星球」🌏 社群畅快报名啦!

社群介绍长文戳这里

 费用 💰2499/年

扫码支付年票,登陆星球,一起来玩

↓↓↓

文字 | 爱予小伙伴

编辑 | 鳕鱼



爱予文章库



01

大框架和方法论系列

如何从有限游戏到无限游戏?

人生六个需求层次,从自我走向世界

人际关系四种基础模型,付出给予动态平衡

非暴力沟通的核心要义:关注需求,创造连接

原生家庭的四个阶段,从课题分离到养育自己

02

自我成长干货引路

《被讨厌的勇气》:课题分离到底是啥?

- 用好四重人格感知力,从小我到高我

情绪觉察实战演习,深入头脑限制性信念

改变自我行动力:如何为自己制定承诺?

影响圈与关注圈,把握当下的思维框架

创作力的进化指南,从流动到跃迁

深度连接的基础魔法:三重境界的倾听

03

主理人生命故事

丹喵:离开纽约这五个月

丹喵:我滑雪是因为恐惧自己的人生毫无意义

丹喵:我做了一场人际关系探索实验

- 丹喵:爱予星球诞生记

丹喵:卖掉新泽西的房子去旅居

乐之:我不想再习惯优秀了

乐之:辞职去学甜点,黄油是自由的味道

Effie:当我把工作变成创造性的生命洪流

04

十日内观全系列

美国特拉华州,第一次十日内观体验手记

墨西哥,第二次十日内观故事

都江堰,第一次十日内观播客访谈

观呼吸基础指南

05

爱予社群伙伴生命故事

南瓜:辞职后,我不用再着急去哪了

晓庆:当我走上爱的英雄之旅

竹石:妈妈离世后,我重新思考死亡

06

轻松一刻:读书、游记与随笔

- 《约翰.克里斯朵夫》by罗曼.罗兰

《创造自然》亚历山大.洪堡的生命故事

《灵感、创造力与系统革新》创造力改变世界

墨西哥冲浪手记,蓝色海岸下的正午阳光

改变创作思路,打完坐后福至心灵的时刻

- 东京三日,别开生面的线上生日宴

函馆一周,随缘旅途中的奇迹

07

你好,陌生人(共写营文字合集)

看到爸爸那一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我只需要存在,这就是全部的意义

我希望,我可以永远有一份去试试的勇气

每周末有一天,我们都会带全家人去野餐

二十多岁时,我也曾对生活窒息

爱予星球
宇宙很大,我们在这颗小小的星球上拥抱彼此,给予爱。带你走向内在探索之旅的成长型社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