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能量流动可以让生命更美好?

学术   2024-04-02 17:57   浙江  







FROM 爱予编辑部 ✍️
INTRODUCE

大家好,本次推送是来自爱予星球小伙伴「芋泥」的投稿。继《新的一年,我们如何设计自己的能量场》一文后,芋泥开始思考什么样的能量流动可以让我们感到更舒适。

她从「自我」和「他人」两个角度展开了思考:首先我们和自己的关系是能量流动的关键,当我们与自己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后,再以他人的需求为核心进行同频互动。在「反求诸己」和「能量互流」中,我们得以享受生命的丰盛。



—在关系的滋养中感受生命的丰盛—


(这是一篇4500字的小短文,阅读需要10分钟。)


《新的一年,我们如何设计自己的能量场?》一文中,我在文末写道,“在构建自己的能量场,并且形成稳定的状态后,我们需要接收新能量进入到我们的生命中,同时传递我们的能量给别人、给环境。尽情地接收和保存、毫无保留地挥洒和给予。”


写完这篇文章后,我一直在思考究竟什么样的能量流动可以让我们更舒适、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美好。我思考了两个角度,包括自己、他人。


第一个阶段是自己,生活中所有课题的最终落脚点都是认识自己。我是谁、我和自己的关系如何,反映着我们散发出来的能量是什么、我们如何与他人互动。在这个阶段中,他人和世界是我们认识自己、处理与自己关系的“镜子”,反求诸己是关键词。


第二个阶段是他人,在自我得到充分的满足后,我们可以将目光转向他人,充分地看见他人、满足他人的需求,能量互流是关键词。


01


第一阶段:“我”是能量流动的起点


1.我们看到的世界是如何倒映自己的?


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看到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我们就是怎么样的。比如,一个人看到的世界是美好的,说明他是一个美好的人;一个人看到的世界是险恶的,说明他的内心险恶。


我对此持保留意见,我们在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我们看到的世界,经常只是我们内心的投射。比看到什么更重要的,是投射的内容。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认为这个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没有谎言、没有伤害、没有阴暗、没有假丑恶,即使有人给我带来负面的感受,我也会告诉自己,“他一定不想这样,他一定是有苦衷的”。


经过长期的觉察和自省,我最终才明白,这些想法反映的并不是“我是一个好人”,而是“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好人”,我给外界披上了一层滤镜,也等同于我给自己披上了一层滤镜。



我在这个例子中投射的并不是“美好”,而是“逃避”。再进一步说,同样看到某个东西是美好的,一个人投射的是“美好”,另一个人投射的是“逃避”,看到的内容只是表象,投射的内容才是本质。


当我们经常问自己,我看到的世界是如何倒映自己的,他人和外界就成为了一面镜子,我们在这面镜子中可以看见自己、认识自己、修正自己。如何找到投射的内容,我总结了两个方面。


第一,在每一个念头中,将重点从他人转移到自己身上,完成语言的转化。“他在这件事情怎么做得这么糟糕”,反映的是“我对这件事情有什么样的标准”;“这里好乱”,反映的是“我需要整洁的环境”。语言的转换,会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念头来自自己,而非他人,我们需要为自己的感受负责任。


第二,从经常出现的念头里,觉察自己的感受、动机、需求。我在曾经一段时间,难以接纳别人,认为别人无法满足我的要求,对他人感到不满。


但觉察后,我发现这个念头投射的内容是我对自己不满意,我希望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并且无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因此将对自己的愤怒转移到他人身上,挑剔他人的不足,将负面情况归咎于他人身上。


特别是,如果我们经常对外界产生某种情绪,可以觉察情绪背后的原因,因为人对和自己毫无关联的事物往往无动于衷,能激发情绪反应的,一般和某个动机或者信念有关。



2.我期待和担忧什么?


投射的内容无非分为两种,期待和担忧,期待代表的是“我渴望什么”,担忧代表的是“我害怕什么”。一个人能否看到真实的世界,反映了他能否看到真实的自己,而我们要看到真实的世界,就要把挡住视线的东西拿走,比如我们的渴望和恐惧。


(1)从期待外界到期待自己


期待可以分为对自己的期待,以及对外界的期待。我曾经有一个觉察,我对他人是有期待的,比如“他会不会觉得我怎么怎么样”、“我这件事做得不好,但别人应该不会发现”、“他会不会不喜欢我”、“他是不是有别的意思”等等。


然后我意识到,我对自己的评价有时会围绕他人的反应展开,因此我会去预设他人的反应。这种想法代表的是我期望被别人看见、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肯定。


预设他人的反应,并且以他人的期待为中心,会让我们陷入内耗,并且害怕坦诚沟通。正如前文所说,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反映的也是他内心的投射,中心是“他”,而非“我”,核心的影响因素也与“我”无关。


我是怎么从期待外界转向期待自己的?曾经我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一定要坚持按照自己的原则和模式来行事,你能接受的最大代价是什么?我的答案是:我可以接受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喜欢我,没有人肯定我、认同我,甚至没有人理解我。


可能有朋友会说,怎么可能接受没有人喜欢自己、认同呢?可以解释一下,我把这个问题和答案放在能量流动的第一阶段,解决的是我和自己的关系,而不是我和他人的关系。这个答案对生活的作用是托底,而非升华。



有了这个答案之后,我可以思考,当我不再寻求他人的认同、肯定和喜欢,我会怎么看待自己的行为,我会怎么审视自己,我会选择什么行为模式。


(2)用“清晰”和“明确”解决担忧


我将担忧分为三个部分,人、事、位置。一个人处在什么位置上,做着什么事情,构成了身份的基本概念,因此担忧也和我们的身份有关。


对人的担忧,比如“我会不会没办法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不是难以有成就”,等等。对事的担忧,比如“这件事情会不会失败”,等等。对位置的担忧,“我是下属,这句话我是不是不该说”,等等。


担忧背后反映的隐藏信息是“我不行”、“你不行”、“他会怎么想”。所以,当我们将自己的担忧投射到他人身上时,对方会感觉到自己不被认可,过度的担忧会压制能量,导致难以行动。



模糊是担忧的特点,产生一个担忧的念头时,将它明确化、清晰化,它就会自然而然消失。我会首先识别,这件事重要吗?如果不重要,我会选择立刻停止担忧,因为不要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消耗能量和精力。对于不重要的事情,怎么决策都可以。


如果是重要的事情,继续识别,我担忧的客体是什么?我总结了一套犯错如何处理的方法,“我在这件事情上出错了,怎么办”,担心的客体是“事情”,进一步分析,是“出错带来的后果”。在确定客体之后,下一步是,“我可以怎么解决”。怎么解决?


第一步是列出后果分别有哪些、辐射的范围有多大;第二步是确认哪些后果可以补救,怎么补救;第三步是不能补救的后果,承担责任并且道歉。


担忧本身会比担忧的内容更让我们觉得内耗和纠结,清晰化、明确化,就能解决。


3.我释放的能量是什么?


为什么在本文,我依然花了很多篇幅来写“自己”?因为我们和自己的关系如何、能量如何,直接决定了能量流动。我是谁,最重要,能量流动的课题,核心依然是自己。在《新的一年,我们如何设计自己的能量场?》一文中,我放了霍金斯能量表。



选定一个能量层级,以半年度为单位,在这个周期内,无论是意识还是行为,都刻意练习应用该层级的能量。能量层级提高的时候,可以应用的范围就会随之增大。


勇气:我愿意试错、我可以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我内耗的事情可以马上停止、我可以拒绝别人、无论做什么我都站在勇敢这一边。


淡定: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不紧张、我保持松弛、我不着急、我有办法解决。


主动:我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我要主动寻求机会、我永远拥有主动权和选择权、我可以主动学习和社交、我无需等待他人的安排。


宽容:我原谅曾经伤害过我的人、我允许自己感觉到疲惫、我允许别人做他自己。

……


受篇幅限制,这里浅写几点。有机会,可以对勇气、淡定、主动、宽容、明智、爱的能量层级分别单写一篇文章进行分析。


02



第二阶段:在同频中实现能量流动


在我们与自己建立了融洽的关系后,可以将目光转向他人,以他人的需求、关系的成长为核心进行互动。能量流动的前提是,双方要同频,我将同频分为感受、需求、认知同频,我总结了三个方式。


1.感受同频:看见和接纳他人


接纳他人、欣赏他人、赞美他人,也是接纳、欣赏、赞美我们自己。为他人的成就鼓掌,也是为我们自己鼓掌。念头反映的是我们的倒影,我们可以在接纳和欣赏他人的过程中,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和自己的关系更融洽。


待人如待己,如果我难以从他人身上发现值得欣赏的地方,往往也意味着我难以欣赏自己;如果我对每个人都不满意,往往也意味着我对自己不满意。


为什么我们要学会看见和接纳他人?对方兴高采烈地分享自己的成就,我给予的是打击和讽刺,对方感到痛苦和失望,我给予的是窃喜,那很显然,双方的感受并不同频,能量就会中断。


我们看见他人取得成就时,感觉到高兴和愉快;看见别人感到痛苦时,虽然有时候无法完全感同身受,但会产生关心的情绪。看见和接纳,也可以称之为“共情”,只需要我们和他人一起体验某种相同类型的情绪即可,无论体验深浅。



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共情能力不是特别好,对情绪的感知比较迟钝,因此我有时候并不能很好地觉察到别人的情绪需求。我运用的一个基本的方式,如果无法做到感同身受,或者无法体验,最起码不要升起相反的感受,例如别人开心而我感到嫉妒,别人伤心而我感到开心。


在两个人的感受同频后,我们就可以做到理解他人、赞美他人,看见他人身上值得欣赏的地方,并且发自内心地赞叹,感受同频是理解和赞美的前提。


2.需求同频:满足他人最核心的需求


我以前有一个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惑,“我知道自己要什么,我可以满足自己,但我很难说服自己去满足别人的需求,更别说投其所好。我不想经营人际关系、也没有义务取悦别人。”


别人想要一个梨,我给他一个苹果,这会消耗彼此之间的关系。别人想要一个梨,我给他一个梨,才能实现能量的流动。每个人所需要的能量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不能给别人他想要的能量,关系之间就没有流动了,构建关系的基础、共同目标也会慢慢不存在。


在“我和自己的关系”上,我只需要考虑“自己”就行,可以是我永远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别人的看法不值得我关注亦不需要我解决、我不内耗、我有自己的节奏、没有人可以动摇我。这是一个单人游戏,可以超越环境的影响、超越他人的评判。


但在“我如何对待他人”上,就变成了一个双人游戏或者多人游戏,只有在人和人之间产生能量的流动,并且不内耗彼此,这个游戏才能继续玩下去。如果我永远抗拒满足他人的需求,原因往往并不在于这个需求不正当,而是“我也没有”。


满足别人的核心需求和我自己的边界,可以是平衡、兼顾的关系。一个人的需求,无非包括对人的需求,也即情感价值;对事的需求,也即专业价值;对物的需求,也即资源价值。


每个人都有很多需求,但需求会有前后排序,我们只需要思考能否满足核心需求即可。退一步讲,即便无法满足,可以选择不给,但不要给别人不想要的东西。


3.认知同频:提供明确的信息


我经常在网上看到很多人抱怨认知不同频,但只要我们都是人类,总能发现两个人的共同之处。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和很多人都无法认知同频,原因恰恰不在于别人的认知太狭隘,而在于我们能涵盖的范围太小。


同时,要做到不要各说各话,需要提供明确的信息,而非模糊的信息,模糊的信息会让人感觉焦虑。比如我和一个人说,“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工作到1点才睡”,有一些人听了,就会焦虑,“我是不是不努力”。


但其实这是一个模糊、混沌的信息,没有任何参考价值,比如,我是因为什么选择了这个作息、这个作息对于我的生活又有多大占比的帮助、我的生活状态如何等更深层次信息并没有显示。所以,不传递模糊信息,把模糊信息转化成明确信息。


能量流动是一个很宏大的课题,我仅作一点自己的思考。当我们在“给”的时候,也已经在不停地“得”,祝福我们享受能量的流动,在关系的滋养中感受生命的丰盛。



丹喵开放个人微信添加啦~朋友圈会发些非常好玩的东西,欢迎围观zhaodanmiao1994。



 ·End· 


「爱予星球」🌏 社群畅快报名啦!

社群介绍长文戳这里

 费用 💰2499/年

扫码支付年票,登陆星球,一起来玩

↓↓↓

文字 | 芋泥

编辑 | 鳕鱼



爱予文章库



01

大框架和方法论系列

如何从有限游戏到无限游戏?

人生六个需求层次,从自我走向世界

人际关系四种基础模型,付出给予动态平衡

非暴力沟通的核心要义:关注需求,创造连接

原生家庭的四个阶段,从课题分离到养育自己

02

自我成长干货引路

《被讨厌的勇气》:课题分离到底是啥?

- 用好四重人格感知力,从小我到高我

情绪觉察实战演习,深入头脑限制性信念

改变自我行动力:如何为自己制定承诺?

影响圈与关注圈,把握当下的思维框架

创作力的进化指南,从流动到跃迁

深度连接的基础魔法:三重境界的倾听

03

主理人生命故事

丹喵:离开纽约这五个月

丹喵:我滑雪是因为恐惧自己的人生毫无意义

丹喵:我做了一场人际关系探索实验

- 丹喵:爱予星球诞生记

丹喵:卖掉新泽西的房子去旅居

乐之:我不想再习惯优秀了

乐之:辞职去学甜点,黄油是自由的味道

Effie:当我把工作变成创造性的生命洪流

04

十日内观全系列

美国特拉华州,第一次十日内观体验手记

墨西哥,第二次十日内观故事

都江堰,第一次十日内观播客访谈

观呼吸基础指南

05

爱予社群伙伴生命故事

南瓜:辞职后,我不用再着急去哪了

晓庆:当我走上爱的英雄之旅

竹石:妈妈离世后,我重新思考死亡

06

轻松一刻:读书、游记与随笔

- 《约翰.克里斯朵夫》by罗曼.罗兰

《创造自然》亚历山大.洪堡的生命故事

《灵感、创造力与系统革新》创造力改变世界

墨西哥冲浪手记,蓝色海岸下的正午阳光

改变创作思路,打完坐后福至心灵的时刻

- 东京三日,别开生面的线上生日宴

函馆一周,随缘旅途中的奇迹

07

你好,陌生人(共写营文字合集)

看到爸爸那一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我只需要存在,这就是全部的意义

我希望,我可以永远有一份去试试的勇气

每周末有一天,我们都会带全家人去野餐

二十多岁时,我也曾对生活窒息

爱予星球
宇宙很大,我们在这颗小小的星球上拥抱彼此,给予爱。带你走向内在探索之旅的成长型社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