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丽内蒙古|乌云格日乐:游井冈山(高乐 译)

文摘   2024-10-25 15:57   北京  

作者简介

乌云格日乐,蒙古族,生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中国作协会员。曾获内蒙古文学创作索龙嘎奖等。


译者简介:

高乐,本名高斯琴,蒙古族。著有《富饶美丽的阿拉善》《阿拉善文学集萃》(蒙古文译汉文)《阿拉善故事》《火红的回忆》《诗的阿拉腾塔拉》《北寺传说》《在草原那边》等。





遥想在我童年,住我家东面的那户人家的孩子奥奇尔哥哥,周末从学校回来时带回来一本儿童刊物,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儿童刊物,没想到在这个世上还有这么好看又漂亮的书!奥奇尔哥哥见我的两只眼睛直直地盯着那本刊物,就把刊物藏在背后,不让我看。怪不得男孩子们整天跟在奥奇尔哥哥的身后形影不离,原来是这么回事。

“奥奇尔哥,让我看一下好吗?”我渴求地说,可是他把那刊物在我眼前晃了晃,藏在身后说:“小妹,你去把在芨芨滩里吃草的那些牛犊给我赶回来,那我就给你看杂志。”“杂志?那是杂志?这五彩斑斓像画册似的原来是杂志?好漂亮哦!”

我转头就往在芨芨滩里吃草的牛犊那边跑。因刚刚下了一场大雨,草地上到处都积着水,我提着脱掉的鞋,卷起裤子,光着小脚向牛犊群跑去。那时妈妈给我们姐妹兄弟七个缝鞋,春夏秋冬只缝一双,所以把这双弄湿了就再没有换的了,我们下雨天最怕的就是把鞋湿着了。

从芨芨滩里把牛犊群赶回来时,奥奇尔哥已经回家了,玩伴们都散去,只有我哥还在原地等着我。哥哥看着我惊诧的眼神说:“奥奇尔哥的妈妈把他叫回去了。”委屈的泪水顿时从我眼里夺眶而出,我真想追随奥奇尔哥,去他家里看那本杂志,可是害怕他爸爸,又不敢去。因为奥奇尔哥的爸爸留着长长的胡子,严厉的大眼睛,嘴里还叼着个大烟斗,小孩子们都非常怕他。有时候我们老远看见奥奇尔哥他爸的高大背影,吓得逃之夭夭。

那本杂志的封面时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哥哥看着我无精打采的样子,拉着我的手说:“快回家吧,妈妈要挤牛奶了,明天还可以找奥奇尔哥呀。”我俩回家时妈妈正在挤牛奶,我和哥哥过去给妈妈拽着牛犊,哥哥说:“你知道那本杂志里讲的是什么吗?”我不识字,摇了摇头。哥哥说:“讲的是井冈山的斗争。”

“哥,啥叫井冈山呀?”哥哥说:“听奥奇尔哥说是一座大山的名字。”“那斗争又是什么呢?”哥哥挠了挠头无奈地说:“啊……我也不知道。”他支支吾吾地无法解释。

“噢,那么漂亮的山,那么多的树,还有红红的花。我们能不能去那座山上玩呢?”哥哥说:“骑马走三个月可以到那座山的,但是勒勒车的话走一年才能到,是奥奇尔哥告诉我的。”

夜晚,妈妈坐在暗淡的酥油灯光下纳着鞋底,爸爸牧马还没有回来,哥哥躺下就睡着了。我的脑海里全是那本封面上满山飘着五星红旗的儿童刊物,久久无法平静。明早去求奥奇尔哥,他能否让我看一眼呢?我思来想去无法入睡,梦想着手里拿到那本书,好好摸一摸……

第二天我醒来时,太阳已高高挂起。哥哥早就起床不知去向。姐姐和妈妈捡牛粪去了,我冲出房门时,爸爸正要骑着那高大的黑鬃马赶马群去。我使劲地蹚过小河,朝着奥奇尔哥家跑,忽然看见哥哥和几个男孩子向我走来。

“奥奇尔哥已经上学去了,说是奥奇尔哥的学校离我们这边很远,学校三个礼拜才给一次假,他的姐姐赶着牛车天亮之前就送他走了。你这个贪睡丫头!”在邻居家的淘气黄毛小子庆格勒幸灾乐祸地傻笑着。这时跟在他后面的一群男孩子们拍着屁股朝各自家跑去,看来这是真的了。哥哥看着像木头人似的站在河边伤心欲哭的我,劝导说:“回家吧!”

我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般往下流。从那以后,我心里总是有一个梦想,长大后一定要去看看美丽漂亮的“井冈山”。有缘的是我长大后成了那本儿童杂志的一名编辑。

下飞机时天色已晚,来接我们的车直接把我们拉上了山路。黑乎乎的山脉一个连着一个,我感到恐惧可怕。心里嘀咕着这是我儿时梦寐以求想看的那座山吗?这峥峥耸立的山脉中会不会跑出来个野兽什么的呢?想想好可怕。“师傅,这是井冈山吗?”我好奇地问开车的司机,那年轻的司机小心翼翼地在山路上扭动着方向盘说:“是的,井冈山地处赣西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在湖南、江西两省的宁刚、陵县、绥周、永新四个县的交叉口。我们直接去茨坪。” 

茨坪,民国时期这地方叫柴坪,因这里长了许多柿子树,又名柿坪山丘。当时此地好出状元等优秀人才。1925年命名为茨坪延续至今。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海拔841米的茨坪镇是我党的革命根据地。

次日一大早我拉开窗帘。哇!我真的怀疑自己的眼睛,茂密碧绿的森林覆盖着山,遮挡了我的视线。我们下榻的“国际大酒店”正巧靠在这山腰。这里雨水多,树枝上一点灰尘都没有,森林原始自然,多彩透亮,一切充满着生命的朝气。

森林、花朵、毛竹子把这不均匀的像锯齿似的山覆盖得鲜艳夺目,在阳光下雾气升腾。这里长满了竹子,有的高达30米。现在井冈山是国家级重点保护的风景区之一。这里的山川连绵起伏,瀑布倾泻而下。河溪在峡谷间曲曲弯弯,静静地流淌,蓝蓝的水面上泛起耀眼的光芒,一闪一闪生动了河的风景。这里冬暖夏凉。

我走出宾馆四处张望,忽然看到在一片翠绿中,火红的旗帜迎风飘舞,我仿佛看到了童年时所看到的那本杂志封面原原本本地展现在眼前。放眼望去,山脉、山麓、山坡、山崚,到处都是红旗,处处绿水青山……这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茨坪为中心,有着草坪、大井等十几个村庄。

七月的井冈山满山碧绿,鲜艳的花朵香气扑鼻,蔚蓝的天空下吹起飕飕凉风,令人心旷神怡。红旗漫卷,山脉相连,各种不知名的鸟儿在林中来回穿梭。这里仍保留着大片原始森林,树木有千余种。

我们从万花丛中走过,来到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这里有各种陈列展览,比如红军曾经用过的军旗、武器、文件袋、路证、衣物等。我看到这些陈列的猎枪、刀子、刺刀、松树做的木头枪等,有一种说不出的心酸。这些土枪在生死战斗中没法和现代武器相比。真不知道,这些不起眼的武器是怎样伴随着自己的主人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呢?另外,我看到展出的红军穿过的层层摞补丁的衣服、帽子、鞋子……心里也不由得沉重。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位于茨坪,这是我国最早的一级博物馆。这里讲述着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及红军艰苦奋斗的历史。来到这里才能够深深地体会到,井冈山的斗争奠定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坚实基础。红军走过的路,奋斗牺牲,生死离别……这一切的一切在博物馆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站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八个大字标牌前,记得我们小时候常常唱这个歌。红军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都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决定,对加强红军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井冈山斗争期间军民关系非常好,这些展览的物件能够充分说明这一切:这里有红军帮助农民割麦子的镰刀,红军送给群众的“解放牌”袜子,人民群众慰问红军送的书包、装水器具等,全部作为证据永久保存在博物馆里了。我从展列中看到当时粮食非常欠缺,红军在战斗中缴获了一部分食盐,分给了当地群众。农民李尚发当时分到了一点食盐,舍不得用,又怕盐落到敌人手中,就把盐放进坛子里藏在了树下,说不定什么时候用得到。解放后李尚发才回到老家,把藏起来的盐拿出来送到了博物馆。

在博物馆里,我久久地站在一封农民早期写的入党宣誓书前,思绪万千。这封宣誓书上有个别错字,但不难看出他铮铮的誓言,生动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党的信念永不磨灭。

在满山飘舞的红旗下,我们漫步走进黄洋界。云雾弥漫的黄洋界山峰立在雾中,我们似乎飘在云里。从这里我们能看到升起的太阳。作为通向井冈山的五大哨口之一,这条路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时常弥漫着茫茫的云雾。

我们来到水池旁的一棵树下休息。这里除了唧唧啾啾的鸟鸣声外,一切静悄悄。无数工农红军在这块土地上,英勇顽强地挥洒热血,献出宝贵的生命,这些牺牲难以计数,但会被永远缅怀。我们走进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心情立即沉重起来。每个人都沉默不语,默默地为英烈祈祷。


……


(阅读全文,请见《民族文学》汉文版2024年第10期)

责任编辑 郭金达 柒乐根  



点击封面,立即购买




制作:阿旺加措 

编校:张媛媛

审校:徐海玉

核发:陈亚军


三种方式订阅杂志

1

可通过全国各地邮局订阅

2

2

可通过《民族文学》微信小店订阅

3

可通过《民族文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直接订阅

民族文学
及时发布《民族文学》最新动态,推介少数民族作家作品,搭建多民族作家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