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小根,与上根利智相对的钝根者。他们闻法后有什么反应呢?善知识,那些没有能力接受大法的钝根者,听闻这一直指人心的顿教法门之后,就像羸弱的草木,遭受暴雨后纷纷倒下,无法继续生长。钝根者也是这样,因为心胸狭窄,无法承受如此直接、迅猛的顿教法门。
“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其实,无论钝根还是利根,本身的般若智慧并无差别,都具备成佛潜力,为什么钝根听闻顿教法门后无法自己开悟?其实,不仅钝根具有般若之智,一切众生都具有般若之智,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但实际情况是,很多人闻法后非但不能开悟,而且一点感觉都没有,甚至还有人会拒绝接受,这是什么原因呢?
“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这是因为在他们身上,邪见形成的障碍非常深重。就像乌云遮蔽太阳,如果没有风吹开云层,阳光就无法显现。那么,邪见从何而来?正是源于无明。要命的是,我们还将这些错误观念执以为真理,由此障碍般若智慧,产生无量烦恼,使我们深陷其中,不见天日。
“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虽然根机有大有小,但在本质上,生命内在的般若之智没有大小之分。不是说钝根者的智慧就小一些,利根者的智慧就大一点。之所以会有根机利钝之别,只是因为众生各自不同的迷悟所致。迷,是被无明障蔽的程度;悟,是对觉性体认的程度。或迷得深而悟得浅,或迷得浅而悟得深,从而形成千差万别的根机。
“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如果迷失本心,四处向外寻觅,以为可以在心外找到成佛途径,这是没有悟到内在的觉悟本体,属于钝根。修行本应“莫向外求”,但众生因为迷妄,总以为有什么外在方法可以修出一尊佛来,真是心外求法,去道甚远。
“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如果悟到顿教法门的精髓,了知生命内在本具佛性,不执著外在的修行方式,内心时时保持正见,不被烦恼尘劳所染,就是见道,就能证得觉悟本体。这个正见不是通过闻思经教获得的概念性、知识性的正见,而是心行的正见,出世的正见。
以上,六祖讲述了般若法门摄受的根机。如果把法门比做交通工具的话,那么,越是快捷的交通工具,就越需要良好的性能,高超的驾驶技术。否则的话,这种快捷就会充满危险,而且越快越容易失控。所以,顿教法门特别为上根利智者所说,是小根者无力领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