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岸边》由济群法师的随笔集收录而成,作者用优美的文字,富有哲理的佛法思想,分享自己的修行感悟。
境由心生,境随心转。修行无处不在,就从当下出发。
不是文学,胜似文学
阅读原文
佛教对中国文学影响十分广泛。佛经浩如烟海,仅《大正藏》便收录了一万多卷经文。佛教中的许多经典,如教界广为流传的《金刚经》《维摩经》《法华经》,即使单从文学角度来看,也足以是传世力作。
佛经所展现的时空观,更是国人闻所未闻的。中国人的时空观比较狭窄,正如庄子所言,“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而佛经阐述的时空,则为我们展现了极为磅礴的气势。在《维摩经》中,维摩诘示病,佛陀派弟子前往问候。其居处虽仅一丈,但数百人进入后并不感拥挤,房间也未曾变大,这就是佛教所说的不可思议的境界。舍利弗进屋后转念:众人前来探病,却连坐处也没有,当于何坐?此念方起,维摩诘便询问文殊菩萨:您游于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国,何处的座椅最为殊胜庄严?文殊菩萨答言:距东方三十六恒河沙国,有须弥相佛国,那里的狮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庄严美妙堪称一绝。维摩诘便示现神通之力,即刻运来三万狮子座安放于丈室之内。佛经中的叙述,是以整个宇宙为舞台,以无限时空为背景。对于不信佛教的人来说,或许只是当作神话看待。即便如此,它那开放的想象空间,也从另一个角度极大地拓展了国人的思维。
佛教典籍的体裁也非常丰富,既有诗歌式、散文式的,也有小说式、戏剧式的。即使不从信仰层面来接受,也可作为文化传承来学习,因而在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中非常普及。早在东晋时期,即有十八高贤会集庐山,于高僧慧远法师门下同结莲社,共修净业。及至唐宋,文人好佛之风更盛。著名的王勃、王维、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范仲淹、王安石、苏东坡等,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文学作品代表着作者对世界的观察、心得及生活积累,同时也是作者思想境界的反映、精神信仰的折射。因此,古代的很多文学作品都蕴涵着佛理,流动着禅意。如果我们不了解佛教,就很难透彻这些作品的底蕴。
此外,还有部分作品直接取材于佛教或相关内容,如《西游记》便是以唐僧(玄奘三藏)西去印度取经的经历为题材。了解唐朝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玄奘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译家之一,对汉传佛教贡献卓著。《西游记》取材于这段历史,创作中自然渗透了许多佛教思想。遗憾的是,经过部分影视作品的演绎,唐僧反而成了孙悟空、猪八戒的拙劣陪衬,未能再现真实历史。而《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等笔记小说, 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至于名著《红楼梦》,则为读者展现了许多极富禅意的诗作。如果对佛教一无所知的话,势必无法正确解读这些作品。
本节金句
古代的很多文学作品都蕴涵着佛理,流动着禅意。如果我们不了解佛教,就很难透彻这些作品的底蕴。
第一次听闻宋代禅宗高僧慧开的古诗《颂平常心是道》是在2021年的一次读书会上。彼时的我,刚做完肺叶切除,尚在身心重创的复原中,满腹心事的我听到那位书友欢快清朗地念诵“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顿生许多感慨。作者巧妙地用了一个“挂”字,形容有事之人,心事重重,心里沉甸甸的。
当我挂着满腹的心事,听着这首诗,我最喜欢的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不由得浮现在脑海中。他的一生充满坎坷,屡遭贬降,但他仍然能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困境,仁慈济世造福百姓,每到一地都为当地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他在62岁高龄时,第三次被贬送到了当时的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但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自暴自弃。在儋州的三年,他开学堂、兴学风,不遗余力地向当地的黎族百姓传播中原文明。在宋代一百多年里,儋州之地从未有人进士及第,而苏东坡北归不久,就有人中了进士。于是他写下“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欣喜。
为什么苏东坡一生经历如此不平,但他总能以澄明而豁达的心态处之,以积极乐观、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面对这种种磨难?记得他的传记中写到,他在父母的影响下,少年时期就接触了佛法,成年后也经常参访问道,他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佛教对他的影响深入骨髓。佛法智慧给他提供一方安身立命、感悟人生、安妥性命、体验生存的精神园地。于是,我也决定走上开启智慧的人生之路。
今年夏天的一次禅茶活动,再次听到那位书友欢快吟唱这首诗,我的心境已然开朗。通过这几年的修学,明了心头沉甸甸的那个挂碍来自于己,当我执身体、家人、财富、事业等世间万物万事为我时,我执有多深烦恼就有多重。烦恼似牢笼,只有用佛教缘起性空的智慧解绑烦恼的系缚,以平常心看待四季更迭,接纳世事变迁,才能找回简单快乐的心。这,大概就是静心状态的心如止水。因为水可滋养生命,可包容去污,可承载担当。
智慧没有烦恼,是因为佛法从烦恼的根源上断除了贪嗔痴,这是文学所无法比拟的佛法的殊胜。
音频 :蕾君
感想 :道然
责编 :善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