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此处,六祖以自身修行经历说明顿教法门之快捷殊胜:善知识,当年我在五祖弘忍那里,听他讲说《金刚经》,在听闻当下就直接悟入,见到内在的觉悟本体。
“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因为我自己从中得到莫大利益,所以发愿将得自五祖的顿教法门流布广大,让后来的修行者能以最快速度顿悟菩提,各自观照内心,体认那个人人具足、不曾生灭也不曾增减的觉性。
“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如果自己没有能力证悟,就要寻找并依止一位大善知识。这不是普通的善知识,而是要真正的明眼人,对顿悟成佛的最上乘法有亲身体证和了解,无论在见地还是禅修上,都能为学人直接标明见性的正确道路。
“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这位善知识还要具足种种度化众生的方便,能让学人在其引导下直接见性。这种方便就是知道在什么时机,用什么方法能够一击而中,拨云见日。因为禅宗的引导不是采用常规路线,所以时机和方式都具有特殊性,是非常个人化的引导。同样的方法,在不同人身上未必适用;在同一个人的不同时期,也未必适用。只有具备见地和善巧的明眼人,才能将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
“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我们通过修行开发觉性,生起种种善法,这一切都是因为善知识的引导才能成就。关于这一点,在下面的“机缘品”中就有很多生动的事例。
“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三世诸佛在哪里成就?就在我们本自具足的觉悟本体。由开显觉悟本体,而成就佛果。三藏十二部典籍,同样是人性中本来具足的,是从这个觉性海洋中流出的。如果自己不能证悟,就要借助善知识的引导,借助外力的推动,方能开悟见道。
“若自悟者,不假外求。”如果自己有能力悟道,就不需要向外寻求。也就是说:修行固然离不开善知识的指引,但关键在于自身努力。因为修行所成就的,是我们内在的觉悟本体,善知识只是开启觉性的助缘,起到类似助产士的作用,前提是这个胎儿已经成熟。开悟也是同样,必须心行已臻成熟,能所都非常弱,只须善知识一拨之力,即能契入本心。如果他本身的迷惑固若金汤,善知识也是无能为力的。
“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如果你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善知识身上,一切都指望善知识搞定,指望善知识帮你解脱,自己不做任何努力,那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因为修行在根本上要靠自己。我们内心有自觉、自悟的能力,所以自己才是解脱的关键所在。
“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如果我们生起邪见,迷失自悟自解的能力,陷入妄念颠倒,即使善知识给予种种指导,也是救不了我们的。
“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一旦开启真正的般若智慧,生起无造作的观照力,在一刹那间,所有迷惑就会烟消云散,进入无云晴空的状态。当我们体认菩提自性,由这种悟入,就能直接抵达佛地,因为这个所悟和诸佛所证在本质上是同样的。但要成就佛果,还须圆满福慧资粮。这里所说的“正真般若观照”,即实相般若,也是《心经》所说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生命本具自觉、自悟、自救的能力,这是解脱的根本所在。在修行过程中,固然离不开善知识指引,但更离不开自身努力。就像开车,如果说善知识的作用相当于方向盘,那么自身努力就相当于发动机。当它不曾启动时,善知识也是无能为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