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搞‘密薪制’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员工关系和谐。这中间,必定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前两天,有个小伙伴问我关于银行“密薪制”的事。
他说自己刚入行没多久,前一段时间因为看了同事的工资,正在被调查。
按照单位的意思,他这是属于严重违规,因此劝他主动离职。
否则按照单位的规定,就不是劝退这么简单了,而是直接开除,这样对双方都不好。
他心里很慌,不知道该怎么办,想问问我。
说到银行的“密薪制”,很多员工应该都不陌生。
主要内容是说,单位里的薪酬体系是公开的。比如你达到了什么级别,应该有什么样的薪酬水平,这些是所有的人都知道的。
但为了保护个人隐私,维护员工之间的关系,避免产生嫉妒和摩擦,个人的收入是要严格保密的。
工资单不公开,员工之间也不能互相打听收入。如果违反相关规定,是要受到处罚的。
不过虽然很多银行都在实行“密薪制”,但在《劳动法》中,却并没有相关的规定。
《劳动法》中只说了“作为劳动者,有依法获得合理报酬的权利”,而工资分配,也应该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
所以,关于“密薪制”的相关规定,都是各家单位自己定的,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02
对于“密薪制”这个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觉得,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特别是在一些灵活度比较高的单位,为了招揽一些人才或者挽留一些比较优秀的员工,通常都会在工资上给予倾斜。
如果采取公开的方式,极有可能会造成其他员工的不满。
“凭什么给他涨工资,却不给我涨?他才上班几年,凭什么给他这么高的工资?”
如此一来,的确很容易产生矛盾,不利于团结。
可有些人觉得,公开收入是一件非常正常而且必要的事,特别是在银行这样的单位。
因为绝大部分银行的薪酬体系都十分明确,很少出现上面所说的特殊情况。
你什么样的级别,基本工资是多少,这都是固定的,不会有多大区别。
员工之间收入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绩效上。
而正常来说,绩效一般都是和营销业绩或者KPI挂钩。
你做了哪些营销,带来什么样的业绩,KPI得到多少分,这些也都很容易算出来。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保密呢?大大方方地把每个人的收入公开出来不是更好么?
一方面可以让员工看到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多劳就会多得。
另一方面也可以和优秀的员工比较一下,寻找差距,让那些一直努力的员工看到希望。
03
可现实是,大部分银行依旧选择“密薪制”。
这中间有什么样的考虑咱们不得而知。
也许是领导觉得,工资太透明容易产生矛盾。
毕竟很多时候,工资的计算并不是完全按照业绩,也需要有其他的考虑。
又或者觉得在“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大家的收入都不高。如果真的公开了工资,会让很多人失去信心,影响员工士气。
当然了,也不排除有一些管理者,希望以此来谋取个人的利益。
早在几年前,官方媒体就发过一篇名为《银行系统“密薪制”背后藏腐败》的文章。
文章指出,一些银行的管理者借“密薪制”谋取私利,先给自己的下属多发工资,后又通过取现或者消费买单的方式把多发的工资收回来。
有的把薪酬分配作为维系小圈子的“筹码”,奖金只给“圈里人”,其他人只能靠边站等等。
如果联系到这些,银行搞“密薪制”的理由好像就充分了很多。
话说回来,一直以来,很多基层员工都对年报中公布的平均工资数嗤之以鼻。
觉得这个数都是银行为了好看而造出来的,根本不靠谱。
孰不知,还有一种可能,这个数是真实的。只是由于“密薪制”,很多人才误以为其他人的收入都是和自己一样低。
没想到吧,小丑竟是你自己。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Hey,我是卡卡,一个正在破圈的前银行人。欢迎你的加入。